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一百四十一章:颜文之死

曹操给关羽封官后,忽闻袁绍来攻,曹操就和袁绍相战于白马。

《蜀书》记载:【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在这里,请注意:和颜良作战的部队,其主将是张辽,而不是关羽。【张辽及羽】,在这次战争中,关羽只是张辽的一个副手而已。

曹操这么安排是很合理的:关羽刚刚投降,曹操还不敢保证关羽有没有二心,绝不能让关羽独领大军。不然的话,万一关羽反投袁绍了,那可就全完了!所以,曹操的主力部队还是以张辽为主。(直到关羽斩颜良之后,曹操才放心让关羽独领一军。)

同时,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问题:在曹操的眼里,颜良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颜良来攻,派张辽就足以击败了!并不是演义上写的那样:什么曹军诸将栗然,没人敢打,非要关羽出马之类的。(不光曹操觉得颜良一般,沮授也觉得颜良【不可独任】,没能力独领一军,没什么厉害的。)

不过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既然一个张辽就足以对付颜良,那曹操为什么还要关羽也跟着一起去呢?他不是不想让关羽立功吗?

答案很简单:曹操的目的,还是为了误导刘备或误导袁绍,从而留住关羽。

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刘备战败后,他投靠袁绍,明显比投靠刘表和孙策要好——刘备会这么分析,曹操自然也会这么分析。所以,刘备在袁绍那边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这一点程昱也看出来了,说道:【刘备若在,必投袁绍。】所以,派关羽去打袁绍,就可以造成以下两个结果:

1,刘备可能会怀疑关羽是不是背叛了自己,从而猜忌关羽。

2,即使刘备不怀疑关羽,那关羽进攻袁绍,袁绍也会怀疑刘备!到时候只要袁绍杀了刘备,关羽就自然只能站在曹操这边,进攻袁绍,给刘备复仇。

事后也是如此:关羽斩了颜良,袁绍立刻大怒道:【汝弟斩吾爱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说完,【唤刀斧手推出玄德斩之。】

刘备连忙胡扯道:‘天底下长得像的人那么多,你怎么知道红脸长胡子就是关羽?’好不容易才糊弄过去,逃过了一死。

你看,让关羽跟着去打袁绍,这也是曹操的阴谋。

颜良死后,袁绍又派文丑继续进攻曹操,并加快进攻速度。

田丰和沮授都是反对快速进攻的——田丰的意思,是【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后可动也。】先和曹操僵持着,等曹操那边有什么漏洞或机会了,再趁机消灭曹操。

沮授的意思,则是【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轻举渡河,设或有变,众皆不能还矣。】也是主张先和曹操僵持着,如果急匆匆过河进攻的话,万一有什么意外,那可就完了。

田丰和沮授还是赞成当初的慢打战术:反正袁强曹弱,那还着什么急呢?一直和曹操这么耗着,早晚能把曹操给耗死。

就拿上面渡河的例子来说:不渡河,双方就这么耗着,袁绍占百分百的优势。但如果渡河的话,则可能会发生变故——不管发生变故的可能有多小,总是有那么一点几率的。谁都不敢保证百分百不会发生变故。

所以,沮授说【若轻举渡河,设或有变】。沮授的意思,并不是说只要渡河就会战败,而是说相对于毫无风险的分兵留守来说,渡河毕竟有着风险——哪怕风险再小,也没毫无风险的分兵留守这么稳妥。

但是,袁绍还是要渡河,沮授就感叹道:【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沮授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翻译过来,就是:上面的领导啊,野心勃勃,只想快点消灭曹操。下面的将领啊,贪功冒进,只想快点打仗立功。悠悠的黄河啊,我渡河之后,还能活着回来吗?

说白了,还是反对快打,支持慢打。

文丑是主动请缨去渡河的。从文丑的角度来看,被动防守显然很难立功。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建立大功。

所以,沮授就觉得文丑只想自己立功,根本就没从大局去考虑该不该主动出击。

而袁绍放着稳妥的防守战术不打,非要渡河,沮授也觉得袁绍太急躁了——其实不止是沮授,就连很多读者朋友也觉得袁绍太傻了,都骂袁绍白痴,脑残。骂袁绍不听沮授的计谋,结果导致官渡战败。

不过,看到这里,新的问题就来了:天下第一诸侯袁绍,他真的就这么傻吗?明明拖着不打就能获得胜利,他为什么非要傻的去快速进攻,增加风险呢?

单纯用袁绍智商低来解释这个问题,恐怕是谁也不服的。所以,袁绍这么做,就绝对有他的理由才对!应该是我们没有看穿袁绍的深意,而不是袁绍傻。

那么,袁绍有何深意呢?我们可以来慢慢分析一下。

袁曹之战爆发时,袁绍有两个盟友,叫刘辟,龚都。这两个人【归顺袁绍,相助攻曹】,占领了汝南,甚是猖獗。曹洪累战不利,求曹操遣兵救之。

乍一看,刘辟龚都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连曹洪都不是他们的对手,被他们打的连连求救。可实际上,我们从后文可以看出:这刘辟龚都就是两个没什么本事的黄巾贼而已,能力低微,根本不值一提。

那么,为什么征战多年,能和马超打上四五十合的曹洪,居然会被两个黄巾贼打的连连求救呢?

原因就是:曹操给曹洪的兵太少了!曹洪手里的兵少的可怜,自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和占领了汝南的黄巾贼打仗!

那么,我们继续研究下去:为什么曹操给曹洪的兵马会这么的少呢?

原因就是:因为曹操的主力部队,绝大部分兵马,都被袁绍给牵制住了!曹操实在没有多余的士兵分给曹洪!

你看。

袁绍不听沮授的计谋,硬要加速进攻曹操,这并不是袁绍愚蠢,而是袁绍想帮盟友减轻压力!

袁绍如果分兵官渡,和曹操互相消耗的话,那么,曹操的形势就没有现在这么紧张了。到时候,曹操就可以多分出一点兵力给曹洪,让曹洪去对付刘辟龚都。

以曹洪的实力,只要手里的兵多点,打败刘辟,收回汝南,相信还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袁绍千万不能听沮授的!像沮授提议的那样慢慢来,以稳为主的话,只会导致袁绍这边丢了汝南!

而如果猛攻曹操的话,那曹操就自顾不暇了——袁强曹弱,到时候袁绍一轮猛攻,曹操连自保都够呛,哪还有多余的兵力分给曹洪呢?这样,弱小的刘辟才可以打过曹洪,汝南也就保住了,依然姓袁,而不姓曹。

这个,才是袁绍选择快攻的真正意义:不是袁绍愚蠢,而是袁绍目光长远,考虑的比较多。

沮授虽然聪明,但他只是谋士而已,他只需要考虑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沮授只看到了眼前官渡这点事,觉得既然慢打就可以打赢曹操,那又为啥要冒险快打呢?

但是,袁绍却是一路诸侯,是老板,是领导!袁绍的眼光很长远,远比沮授要长远:袁绍不仅仅看到了官渡这一场战争,袁绍还看到了汝南!

所以,袁绍立刻让文丑去猛攻曹操,牵制住了曹操的主力部队,令曹洪根本无法拿下汝南——至于后来文丑被曹操给杀了,那也不关快打战术或渡河的事儿:文丑并不是死在快打战术或渡河这个步骤上的,只能说曹操的军事水平实在是太高了,文丑被打败了,虽然出乎袁绍的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注:颜良和曹操作战的时候,沮授说颜良性狭,不适合单独作战。而文丑和曹操作战的时候,沮授却没说过文丑本身的问题,只是反对袁绍的快打战术而已。由此可见:虽然颜良文丑经常被一起提起,好像两人实力相仿的样子。但实际上,颜良只是勇猛而已,军事水平很低,连单独作战都做不到。而文丑则是将才,拥有一定的军事水平,远超颜良。)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小说在线阅读_第1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曹铜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第1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