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马腾为什么要对付曹操?
曹操和袁绍打仗,并不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牵连到整个北方,甚至整个天下的大事。
所以,他们两个一开战,周边的各路诸侯(主要指马腾,刘表,张绣,刘备这四路)就开始蠢蠢欲动,开始搞各种小动作了。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这四路诸侯里面,竟然有三路都选择了帮助袁绍!
这是很让人疑惑的——因为袁曹之战不管是谁赢了,最后统一了北方的胜利者,其下一步都会是侵略别的诸侯!(也就是上面说的这四路。)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袁绍和曹操都有着很强的扩张欲望,在统一北方后,他们不可能原地不动,满足现状。他们一定会向这四路诸侯开刀,继续扩张自己的领地。
那么,为了自保,在袁曹之战中,这四路诸侯的战略就应该是:尽量的帮助弱者曹操去对抗强者袁绍,尽量的不让袁绍打败甚至吞并曹操——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则是尽量的不让北方统一。
只要北方不统一,就不会有人去侵略他们。所以,在袁曹之战里,理论上来讲,这四路诸侯应该帮助曹操才对——只有帮助曹操,让曹操有能力和袁绍一直打下去,北方才会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你看啊,袁绍本来就比曹操强,如果你帮助袁绍,那很明显是在促进北方统一,给自己制造强大的敌人了!
理论上来讲,为了他们自己,他们都应该帮助曹操才对——可现实却是:他们中的三路诸侯,75%的人,竟选择了帮助袁绍!
是他们看不清整个形势吗?不可能,他们都是常年打仗的老油条了,不可能看不清楚这么简单的形势。
那么,对于他们不合常理的举动,我们就只能这么解释了:他们帮助袁绍,其实是他们另有深意。真正看不清楚的人,并不是他们,而是我们。
有什么深意呢?我们今天先来分析一下马腾。
在曹操和袁绍这两个诸侯里面,马腾选择了攻打曹操——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马腾攻打曹操,并不代表马腾想要帮助袁绍——其实,马腾只是想趁机劫持天子,做‘新的曹操’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可以看出他心里最真实的想法——马腾进攻曹操,如果他的目的是为了忠心汉室,消灭曹贼。又或是为了帮助袁绍,夹击曹操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马腾就应该主动联合袁绍,争取两人一起对付曹操才对!
毕竟袁绍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之一,而且也是最想消灭曹操的人,绝对不会拒绝马腾和他联手打曹操。所以,联合袁绍,绝对可以提高消灭曹操的胜算和速度。
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到最后,马腾主动联合的人竟不是强大的袁绍,而是那群弱小的朝廷官员!
马腾主动联合的,竟然是那群根本没什么实权,连几百个人都凑不起来的董承一伙!
这下子,马腾心里的真实想法就很明显了——他进攻曹操,并不是想要维护汉室或帮助袁绍,而是想要趁曹操没被袁绍打败之前,把皇帝抢到自己的手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有以下4点。
1,从行为来看,如果马腾只是单纯的想要维护汉室,消灭曹操的话,那么,他就应该和强大的袁绍联手,而不是和这群没什么作用的朝廷官员联手。
2,那么,马腾和这群没什么作用的朝廷官员联手,他图的是什么呢?
论实力,这些朝廷官员完全没有任何的实力。所以马腾图的,就只能是这些官员在朝廷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都是出身良好的士族官员,近看,可以帮助马腾进行挟天子的计划——比如这次他们准备暗杀曹操,如果真的成功了,那么马腾就可以趁机杀入许都,劫走天子。
远看,则可以在将来马腾挟天子成功之后,帮助马腾稳固朝廷。
与此相反的,袁绍在朝廷里虽然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但是袁绍太强了——如果马腾和袁绍合作的话,就算将来他们挟天子成功了,担任‘新曹操’这个位子的人,也一定是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的袁绍,绝对不可能是从西凉来的马腾。
所以,马腾没和强大的袁绍联手,反而主动找到了那群弱小的朝廷官员,想要和他们合作。
3,对马腾来说,现在是劫持天子的最好时机。
现在的曹操为了抵抗袁绍,后防就会薄弱一些。同时,由于要对付袁绍,所以就算曹操知道了马腾想要偷袭自己,曹操也没空去对付马腾。
而在这之后,不管是袁绍打败了曹操,皇帝落到了袁绍的手里。还是曹操打败了袁绍,成功的统一了北方——总之,到时候袁曹战争的胜利者,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其强大的程度,都不是马腾能惹得起的!
到时候别说马腾偷袭他们了,他们不偷袭马腾就算好的了!
所以,现在偷袭曹操绝对是正确的选择——不然的话,你不趁着现在曹操无暇分心的时候动手,那后面等着你的,就是一个统一了整个北方的强大敌人了!(可能是袁绍,也可能是曹操。)
到时候,马腾就更不可能劫走皇帝了。
4,早在李傕郭汜时期,马腾就想要劫持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综合以上这四点,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为什么马腾要进攻曹操,而不是帮助曹操呢?他不知道他进攻曹操,会促进北方的统一,让袁绍捡个大便宜吗?
答案就是:虽然马腾并不想帮助袁绍,也不想袁绍统一北方,但是马腾为了劫持天子,他还是会选择偷袭曹操。
皇帝在曹操的手里,既是优势,也是巨大的隐患——就像这一次,如果曹操不是手握皇帝的话,那么根据整个大环境来看,马腾一定不会对付曹操,而是会帮助曹操来对付袁绍!
这个,其实就是我们之前分析过的‘挟天子的代价’——虽然有很多的历史学家,都喜欢用结果来论证过程,都用‘曹操挟天子,后来他成功了’来证明曹操挟天子是多么的英明,多么的有远见。或是证明袁绍拒绝挟天子是多么的愚蠢,多么的鼠目寸光——但实际上,挟天子的风险很大,远不是那些历史学家们想的那么简单。
袁绍当初拒绝了挟天子,并不是愚蠢,而是综合考虑到了很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