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八十三章:汉献帝为什么要去投靠曹操?

陶谦死后,经过一轮轮的利益争夺,联盟军内部的形势有了巨大的改变——联盟军内部最强的势力,从公孙派变成了袁绍派。

为什么一向稳压袁绍派一头的公孙派,如今会被袁绍派给反超过去呢?这里面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陶谦的死。

公孙派原本的成员有:公孙瓒,袁术,田楷,陶谦,孔融等人,实力强大,稳压袁绍派一头。

如今,陶谦要死了,这群诸侯里面由谁来继承陶谦的遗产,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了。

如果是袁术继承了陶谦的遗产,那么公孙派的实力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袁术会变成极其强大的一路诸侯,对袁绍派造成极大的威胁。

所以,从公来讲,陶谦的徐州应该由袁术来继承,这么做对公孙派最好。

但孔融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出现,因为如果袁术继承了徐州,那么袁术的下一步就一定是吞并孔融的北海。所以,孔融挑唆着陶谦,宁愿让陶谦把徐州白送给无名小卒刘备,也不送给袁术。

这就是为了私利,而不顾集体利益的最好例子。孔融为了保护自己,宁愿让整个公孙派受损,变弱,也不愿意让自己有被吞掉的危险。

对于孔融的这一想法,陶谦当然是无所谓的。陶谦都是要死的人了,人死之后万事空,谁强谁弱关他鸟事?就听老朋友的吧!

于是,徐州就落到了刘备的手里。

不过,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公孙派其实还没有变弱,还是有办法继续保持优势的。

什么办法呢?就是:刘备虽然继承了陶谦的资产,但如果刘备还是公孙派的人的话,那么公孙派的实力就仍然不会受到损失。

原本的公孙派是公孙瓒,袁术,陶谦。现在的公孙派则是公孙瓒,袁术,刘备。公孙派总体实力不变,仅仅是高层换了个人而已,还是可以继续和袁绍派拼的。

但是,人类都有自私的天性。

徐州如果给袁术,公孙派不但不会变弱,还会变强。同时,袁术自己也会变强。所以,徐州给袁术这件事对袁术来讲,就是天大的好事,是双赢(袁术高兴的主要还是自己的实力得到了增加)。

但如今,孔融为了私利不顾大局,宁愿放弃让公孙派变强的机会,也不把徐州给袁术,让袁术平白损失了一次发展壮大的好机会,那袁术又凭什么要顾全大局,忍气吞声的接受现实,然后继续和孔融刘备这群人合作呢?

所以,袁术也不顾大局了,闹了脾气,立刻出兵攻打盟友刘备,企图强行夺走徐州。

到这里,公孙派就已经开始分裂了:有袁术,就没刘备孔融。有刘备孔融,就没袁术。公孙瓒必须做选择了。

最后,公孙瓒还是选了袁术,毕竟袁术还是比刘备孔融强的。

于是,刘备孔融两人,就从公孙派中独立出来了。然后刘备又和吕布结了盟,成为了独立于公孙派和袁绍派之外的小派。后来公孙瓒被袁绍苦苦相逼,刘备也当没看见,不去帮忙,也是因为大家早就不一派了,我凭啥帮你呢?我被袁术攻打的时候,咋没见你帮我呢?

所以,公孙派的总体实力就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相当于原本的陶谦和孔融都退股了。

相反的,袁绍派的袁绍在和公孙瓒的战争中逐渐占了优势,曹操则统一了山东,袁绍派实力大增,稳压了公孙派一头。

所以,作为朝廷的执政者,他们的战略就要做一下更改了。

董卓,王允,李傕等历任执政者的大战略,都是促进联盟军分裂,防止联盟军统一。大战略的细节则是压制较强的公孙派,扶植较弱的袁绍派。这样做,他们才会长时间内斗混战下去,再也没空来骚扰朝廷了。

而如今,联盟军的形势整个逆转了,所以,李傕郭汜的大战略就应该是:压制强者袁绍派,扶植弱者公孙派。

所以,此时的李傕郭汜,是应该压制袁绍派,扶植公孙派,和公孙派结盟的。而公孙派相对较弱,也一定乐意接受朝廷的帮助。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权臣李傕郭汜联合了公孙派,那么,被李傕郭汜所迫害的汉献帝,就应该联合袁绍派!

所以,汉献帝和官员们被李傕欺负的时候,就都想求助于曹操,让曹操来帮忙。

大司农朱儁道:【今曹操拥兵二十余万,谋臣武将数十员,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幸甚。】

太尉杨彪也道:【臣有一计:先令二贼自相残害,然后诏曹操引兵杀之,扫清贼党,以安朝廷。】

请注意:汉献帝和官员们在此时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曹操,这可不是在胡乱找人,而是很有政治水平的,是符合整个朝廷和联盟军的大战略的。

汉献帝联合袁绍派的曹操,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远交近攻。

汉献帝联合了曹操之后,此时整个天下的形势,其实就是:

朝廷里的强者李傕,联合了联盟军的弱者公孙派。

朝廷里的弱者汉献帝,联合了联盟军的强者袁绍派。

朝廷和联盟军之间的这两组联盟,都是一强一弱,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够维持住朝廷和诸侯之间的微妙平衡。如果现在李傕智商不够,还是要联合袁绍派的话,那么李傕和袁绍派一联手,公孙派就必死!紧接着,袁绍派就会一统联盟军,变成无人能控制的强者,到时候,李傕也要死!

李傕放弃了袁绍派,选择了公孙派。汉献帝则选择了袁绍派,准备逃到曹操那里去——大家都没做出打破平衡的选择,这就证明大家的政治水平都是很高的,大家的选择都是很正确的,没人在脑残的乱搞。

就算是那个被大家误认为昏庸无能的汉献帝,在此时也很清楚自己该联合谁,不该联合谁,然后就联合了曹操——这就足以证明汉献帝的政治水平。

第八十四章:贾诩为什么会和汉献帝一拍即合?

在联盟军内斗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朝廷内部也内斗的相当厉害。

在小说中,此时把持朝政的权臣是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但在历史上,张济远远不如李郭樊三人。

李傕,郭汜,樊稠,这三个人,都是位极人臣的执政者,每人约占有33%的皇权,可以替皇帝随意发号施令。他们想让自己的亲戚当什么官,随便写个字条就行,完全不用问汉献帝。

做官做到这一步,可以说是古今罕见了。但这三人还不满足,还要斗。这就证明: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想要斗死其余两人,做朝廷中唯一的执政者,掌握百分百的皇权。

这三人中,最先死于内斗的是樊稠。

樊稠死后,李傕郭汜又开始内斗。史书和演义上都说他们是为了些小事内斗,比如郭汜老婆怀疑郭汜和李傕老婆有染啊,郭汜害怕李傕给自己菜里下毒啊等等。

但实际上,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不是李傕郭汜两个人心里早就想杀死对方的话,两人又怎么会因为一点没证据的小事就整天打仗?所以,其实史书上把这段因果关系给写反了。

李傕和郭汜并不是因为这些捕风捉影的小事,才想要杀死对方。而是李傕和郭汜早就想杀死对方,由自己来做唯一的执政者,所以他们才会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借着引子不放,非要杀死对方!

这个因果关系是绝对不能颠倒的,因为如果按照史书上的因果关系来看,那李傕和郭汜就是两个毫无智商的大笨蛋了,他们就不是因为政治利益在斗争了,而是因为一些上不了桌面的鸡毛蒜皮在打架。

很明显,李傕和郭汜绝对不是这么愚蠢的人。有很多人觉得李傕郭汜不行,可是大家想想,人家都混成国家总理了,人家怎么会不行!

樊稠死后,李傕郭汜樊稠三足鼎立的局面就被打破了。现在,朝廷里说了算的就只有李傕郭汜这两个人了,除非他们愿意和对方平分利润,共同执政,不然的话,他们之间就难免一战。

所以,李傕就抢先出手,一下子劫走了汉献帝。

这是高招,这一招直接让李傕在斗争中占了先机。李傕有了汉献帝这张牌,就随时可以把郭汜定性为反贼,因为汉献帝在李傕手里,李傕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所以李傕说道:【郭汜不臣,监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则驾被掳矣。】汉献帝听了,连忙拱手称谢。

郭汜见李傕劫了汉献帝,他就只好劫走了文武百官——这个,就远逊李傕了。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小说在线阅读_第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曹铜爵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第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