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王政复古发生后,幕府大为震惊,它赶紧组织军队绞杀新政府。1868年1月27日,幕府军与天皇军在京都近郊的鸟羽、伏见遭遇,幕府军约有1.5万人,天皇军则只有5000人,但就是这5000人打败了三倍于己的敌人,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大将军德川庆喜在战败后经海路逃往江户,他连京都的邻区大阪都抛弃了!老兄,大阪可是商业大都会啊,兵家必争之地,交税大户!大阪您都不要了,您还想保江户?

1868年在农历为戊辰年,伏见·鸟羽战役揭开了戊辰战争的序幕,倒幕运动进入**阶段。政府军在伏见·鸟羽的表现为他们赢得了荣誉和支持,政府军名声大噪,士气因之大振,这为新政府奠定了重要根基。不过,光有军事上的胜利还不成,还得有道义上的权威。于是,新政府于戊辰年4月6日以天皇名义发布《五条誓文》,其文曰: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显然,这是一份“政治正确”的政纲,它以天皇的名义昭告天下——日本要改革开放了!

《五条誓文》发布后,政府军开始进军江户,一个月后(1868年5月3日)无血进入江户城。幕府首脑德川庆喜被政府军软禁,幕府顽固派则逃往东北。所谓宜将剩勇追穷寇,政府军趁锐气正盛穷追幕府残余,它打败了奥羽越列藩同盟,占领了东北诸藩。至此,全国仅剩一股幕府势力——虾夷共和国。

虾夷就是今天的北海道,在当时是日本的化外之地。虾夷共和国成立于1868年12月,其首都设在函馆,该政权为幕府海军将领槺疚溲锼ā本武扬有八艘军舰,他在江户易主后率舰队攻占虾夷,有四千名遗臣武士和三千名法籍官兵(法国当时支持幕府)跟随槺咎拥较阂摹N砻髡ㄉ矸荩瑯本政权对外称“虾夷共和国”,对内称“虾夷德川将军家臣武士团领国”,槺疚溲镒匀喂埠凸芡场O匀唬瑯本武扬想要与明治政府分庭抗礼。

不过,槺疚溲锊皇歉龊康埃雷约好槐厩牡南阂脑趺茨苡敫皇娜嚎购饽兀坑谑牵瑯本武扬在坚守了125天后于1869年6月26日向政府军投降,虾夷共和国不复存在。虾夷共和国的覆灭标志着戊辰战争结束,日本全境统一于天皇名下,统治日本长达两个半世纪的德川幕府彻底灭亡!

1868年7月,新政府将江户改名“东京”,设为帝国首都,并定于次年春迁都。同年8月27日,天皇睦仁在京都举行即位大典,9月8日新政府为睦仁选定了年号,并于当年改元。

日本天皇的年号均取自中国古籍,睦仁的年号为“明治”,此二字取自《周易》,其文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明治时代开启后,新政府继续革除幕藩体制。明治二年(1869)推行“版籍奉还”,将藩主由领主变成公务员,剥夺其世袭权;明治四年(1871)实施“废藩置县”,将藩主又由公务员变成贵族,剥夺其行政权,将藩地变成郡县,剥夺其自治权。至此,在日本存续了近七百年的幕藩体制彻底终结。

9.孔子与马克思的历史观

“黑船来航”是日本开国的标志,“明治维新”则是日本由古代国家转为近代国家的过程。过程意味着变化,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明治维新是从政变开始的,以内战为推动力,经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先将国家重组为秦始皇式政府,再通过《帝国宪法》的颁布将其改组为军队监视下的议会内阁制。我们发现,在这个转轨过程中,天皇始终被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不仅立为象征,而且拥有实权。这种制度安排历经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天皇,与“大日本帝国”相始终。显然,这种顶层设计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前述的历史给我们这样的印象,日本幕末发生的事情和中国清末发生的事情几乎雷同,但两国接下来的走向截然不同。我们不禁要问,日本为什么没有如中国一样在推翻幕府后建立一个由强人(袁世凯)独裁的“共和国”(中华民国)呢?日本何以能在短暂内战后快速统一,而没有出现中华民国式的军阀割据?再者,天皇原本只是个牌位,如果非要扶立一位实权天皇,那倒幕派为什么不选正值壮年的孝明天皇呢?

历史如果重复进入一条轨道,那一定有推动它进入这条轨道的幕后推手。我们不妨拿中国的统一来举例。笔者以为,不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而是“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统一”。秦始皇纵然雄才大略,但若无地缘、气候和时代的风云际会,他是不可能统一中国的,他连“统一中国”的想法都不会有。在历史大变动之际,英雄伟人的禀赋喜好于人事确有影响,但于时代无关宏旨。诸君试想,中国若无统一之内在机理,其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走向统一?说到底,秦始皇只不过是一个在历史前台唱戏的演员,一个被大历史选中的代理人。我们读史不应仅仅关注舞台上的人物,还应关注舞台本身,因为那才是历史真正的主宰。

当下,我国的历史观大体有两种——儒家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观。

儒家的史书不过是一堆故事,好看,但肤浅!儒学门生喜好道德评判而不重宏观分析,他们的宏观乃是人事之宏观、情怀之宏观,而非历史纵深之宏观、社会剖面之宏观。在儒生们看来,所有问题的症结不过是君王昏庸、官僚腐败、百姓颓堕……一言以蔽之——道德沦丧!然而,真要让他做起当国者来,他们也黔驴技穷,“王莽改制”就是最好的例子。

马克思则创造出一种“阶级决定人性”的类儒家史观。笔者可不是说两家的道德观相似,而是说马克思和孔子一样在写史前先预定了道德立场。在马克思主义者笔下,故事的主角不再是嬴政、李斯和二狗,而是“封建君主”、“官僚集团”和“农民阶级”,其之所以易被国人接受源于它的讨巧和简单。

与希特勒一样,马克思把底层民众最隐秘的心里话喊了出来,然后赋予其“至善”的正义性。马克思对暴力的宣扬绝不亚于希特勒,其思想的煽动性也超过了纳粹主义。马克思以“底层代言人”的姿态出现,这让老百姓觉得他是个“亲人”;他又以简化历史的方式推销他的“建国路线”,这让知识青年觉得他不但是个“启蒙导师”而且是个“引路菩萨”。

如果说儒家学说是劝人为善的话,那马克思主义则纵人作恶。在历史上,儒学是稳定社会的基石,而马克思主义是破坏秩序的利器。

儒学是一种圣人哲学,其内容充斥着泛道德主义。儒学建构的基础是性善论,遇有解释不通的地方便统统以“道德堕落”搪塞。儒学宣扬仁政,但其仁政的本质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是君主对臣民的恩赐。儒家认为,为了实现仁政,君主和臣民都要依礼言行。儒家的理想是打造仁君,塑造乖民,上下守礼,一团和气。多美好的理想啊!

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小说在线阅读_第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迟玉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第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