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一生最大的殊荣
面见慈禧太后
书归正传,在穿越了无数个门洞、转了无数个弯后,左宗棠带领着胡雪岩来到了养心殿,在这个建筑物的东暖阁内,胡雪岩终于见到了这个帝国真正的主人:一位端坐在宝座上,却一句话也不敢说的同治皇帝;一位什么都不懂,却还喜欢瞎掺和的慈安太后;以及一位目光狠毒、彰显霸气、唯我独尊的帝国真正主人——慈禧太后。
咱们能够想象得到,初来乍到、没有见过这种阵势的胡雪岩,当感受到慈禧太后那种说一不二、生杀予夺的霸气后,直接吓得浑身颤抖。如果不是旁边有左宗棠替他压阵,估计胡雪岩早就受了了。
虽然对于胡雪岩而言,当时的空气中,明显弥漫着一股清冷肃杀之气,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一番君臣礼仪后,慈禧太后对胡雪岩倒是很客气,并且表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友好态度。
当然了,对于这种局面,胡雪岩清楚地知道,他这是完全是借了左宗棠的光。慈禧太后对自己这样的客气,完全是看在左宗棠的面子上,跟胡雪岩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所以我们说,身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会听,要听懂对方的意思。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突然听到一个刚刚认识的人开始奉承自己,你千万不要自鸣得意,甚至认为自己很有魅力。实际上呢,这个人只是出于对介绍人的礼貌,才给我们一点点面子而已,而如果我们彻底会错意,这只能让介绍人蒙羞,也会让对方更加瞧不起你。
最后,为了缓和这种尴尬的气氛,慈禧太后首先发言,她开口问道:“你是属什么的?”
如果我们听见这句话,一定会特别纳闷,大清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她怎么会问这么一句稀奇古怪的话?但是慈禧的这句话,无疑给胡雪岩吃了一颗定心丸。
原来,慈禧的这种问话方式,就是在暗示胡雪岩,咱们是很熟悉的人,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不用这么害怕。
在短暂平复自己心情后,胡雪岩慢慢地回答道:“回禀老佛爷,臣是属羊的。”
一听完这话后,慈禧立刻饶有兴趣地说道:“很好,我也是属羊的,没想到咱们是一个属相,也算是有缘。”
要知道,慈禧的这番话,那又是一颗定心丸。慈禧能够这么说,表明她现在很高兴,如果她要是不高兴,慈禧太后完全可以不说,她又何必让胡雪岩知道呢?
不管怎么,胡雪岩与慈禧太后的第一番对话,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慈禧太后继续问道:“听左大人说,你为朝廷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也为左大人办了很多的事情,所以我今天要好好地犒赏你,说吧,你是想升官,还是想发财,我今天都成全你!”
这些话,虽然都是慈禧太后的肺腑之言,但是对于胡雪岩而言,他也不能轻易答应,毕竟还要“谦虚一下”,还是要“回避一下”的,这样才能表示自己的“决心”。
胡雪岩马上说道:“胡某不才,我一生足矣,绝不敢再奢求什么,只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自己能够好好地做生意。”
其实,大家都是聪明人,慈禧当然知道胡雪岩此行的目的,他就是要请求赏赐的,之所以说了这么多的“假话”,无非就是为了表示对自己的尊重,仅此而已。
听完胡雪岩的这番话后,慈禧太后觉得这个人还挺会说话,她就凤颜大悦地说道:“小李子,你说我该赏他什么?”
考验人品的时候到了!
如果胡雪岩没有细心准备,没有好好地做工作的话,那么此时此刻,李莲英随便说一句不好的话,他只要说:“老佛爷能够接见他,这就是对他最大的赏赐了。”这就能让胡雪岩无功而返,还让他什么都得不到。
可见,在干任何事情前,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的各种准备,是多么的重要呀!
话虽如此,但是李莲英的所作所为,却完全出乎胡雪岩的意料,只见李莲英眯起小眼,用眼角里、皱纹中挤出的“招牌笑容”说道:“老佛爷,你赏赐他什么都可以。”
这句话,绝对是一个堪称绝妙的回答。
读到这里,有人就会很纳闷了,这句话不是在推卸责任吗,它到底精妙在何处呢?
原来,要分析这句话,我们就必须与问题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看出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假设,面对慈禧太后的问话,李莲英回答道:“您应该赐给他什么、什么……”这种回答方式,即合理可行,也符合要求,但是慈禧太后会怎么想呢?
毋庸置疑,慈禧太后一定会雷霆大怒,一发不可收拾,她一定会马上翻脸:你李莲英是一个什么东西,敢在我这里指手画脚,大清是你做主,还是我做主!可见,如果李莲英真的这么笨,他估计早被慈禧太后砍头了,而他能够在这位内分泌完全紊乱的慈禧太后身边,待了整整四十年之久,李莲英自有一套独特的办法。
李莲英的这句话,其表面意思是:“慈禧太后,您赏赐他什么都可以。”但潜台词是:“这个人非常不错,太后您随便赏赐,越多越好。”要知道,对于身处深宫之中的慈禧,她对外界的事情,几乎是两眼一抹黑,一问三不知,而她所有的消息来源,全都是李莲英提供的,所以李莲英对胡雪岩的印象,才能决定这个人是否可以重用,而现在的结果是,李莲英对胡雪岩的印象,那是非常不错(毕竟一个宣德炉进去了)。
慈禧太后是何等聪明的人,李莲英的这种弦外之音,她立刻听明白了。最后,慈禧太后想了想说道:“这样吧,看在左大人的面子上,我把四省的税收代理权,全都交给阜康钱庄好了。”
哪四省?就是今天的江苏、江西、福建和浙江。
从地图上咱们能够看出来,这四省都是中国富得流油的地方。按照当时的计算,这些地方所征缴的粮食,占了全国总数的百分之六十;而这些地区经济之繁荣,商业之发达,更是独步天下,这些地区所征缴的赋税,更是占了全国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三。
发财了,彻底发大财了!要知道,慈禧太后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送给了胡雪岩整整四座金山,让他张开双手都捧不完。虽然公款公用,胡雪岩不能挣里面的一分钱,但是有了这么一笔巨资,足以让胡雪岩的经济帝国彻底运作起来,可以让他去投资更多的产业,赚取更多的金钱。总之,慈禧太后的这次封赏,绝对让胡雪岩满载而归。
还有一件事情,因为获得了四省税务的权力,胡雪岩也得以加官晋爵,他获得了一个从二品的大官:四省布政使。而胡雪岩自己,也终于戴上了一顶太后御赐的官帽。
按照大清的规定,一顶官帽的顶部,要镶嵌一块不同颜色的宝石,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尊贵无边的身份。但是,后来随着大清的没落,国家入不敷出,所以只能用玻璃代替了宝石,并且重新规定,一品、二品镶嵌红玻璃,三品、四品镶嵌蓝玻璃,五品、六品镶嵌白玻璃,七品及以下不许镶嵌玻璃。
就这样,凭借着四省布政使这个显赫的头衔,胡雪岩终于戴上了一顶官帽。而且从这一刻起,这个出自安徽省绩溪县胡里村,一个无权无势、寄人篱下的放牛娃,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跃成为了富可敌国的一方重臣,管理中国首富之区的朝廷重臣,一个真真正正的“红顶商人”。
可见,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仅要未雨绸缪,更要不惜成本。胡雪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舍得花钱,因为成本的背后,一定还有成本;而利益的背后,一定还有利益。”
比如说,在这次贿赂李莲英的过程中,我们只看见了胡雪岩花五万两白银,购买了一个宣德炉,这就是他的成本;但实际上呢?为了打探到李莲英的各种喜好,为了能够面见到李莲英,胡雪岩肯定求了不少人,而这些我们所看不见的,就是那些“背后”的成本;反之,胡雪岩获得了四省税务权,成为了一位红顶商人,这就是他的利益,而背后的那些真正利益,估计只有他自己说得清楚吧!
“成本的背后,一定还有成本;而利益的背后,一定还有利益。”
这就是胡雪岩,带给我们的别样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