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的“援军”
如果说是上帝让洪秀全崛起,那么此时此刻,上帝已经彻底抛弃了他,并且彻底与他为敌。
在攻陷武昌的战役中,洪秀全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从中阻挠自己,让太平军错失最后翻盘机会的,居然是大清国的死敌,那些与自己关系最好的“洋兄弟”。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五月,在陈玉成攻打武昌城前夜,英国大使巴夏礼亲自拜访他,并劝说他不要攻打武昌。因为根据最新签署的《北京条约》,武昌三镇将成为英国人的通商口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失,所以他们不许陈玉成在武昌用兵。
洋人的这些抗议,让陈玉成彻底犯难了。按照常理,你们洋人和清政府签署的条约,关我们太平天国什么事?大不了等我攻下了武昌城,咱们再签署一份就是。但是按照洪秀全的规定,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太平军都不许与洋人动手。
洪秀全的这道政令,咱们很容易理解。第一,我是耶稣的弟弟,所以太平天国与洋人是同宗同源,岂有同室操戈的道理;第二,如今面对一个大清,太平天国已经力不从心了,如果再得罪了洋人,导致八国联军攻击太平天国,那自己就算玩完了。
综上所述,不管洪秀全是出于什么目的,他始终采用消极的态度,誓死不与洋人为敌。但是洪秀全的这番良苦用心,那些洋人真的能够理解吗?
一个字形容:悬。
对于洋人而言,即使没有那个让他们深恶痛绝的“拜上帝教”,他们也不可能和洪秀全合作。
首先,洋人虽然希望中国窝里斗,但绝不希望中国出现割据的局面,因为和一个听话的傀儡打交道,总比和几个不听话的傀儡打交道好得多;其次,虽然太平天国也信奉基督,但是他们奉行的还是中国封建皇帝的那一套,如果洋人想看见这个“天王”洪秀全,他们也一定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而洋人是不能接受这些侮辱人的礼仪的;最后,太平天国讲究“有饭同食、有衣同穿”,如果中国人都富裕了,我们还怎么剥削、怎么取利。洪秀全创造的这些国策,更是让那些贪婪的洋人不能容忍。
综上所述,不管洪秀全如何努力,如何讨好这些洋人,从太平天国建立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要与这些洋人为敌。而洪秀全想中立、甚至想拉拢那些洋人的想法,只能是他的一厢情愿。
到了最后,因为这些英国侵略者的强烈干预,陈玉成只能无奈地从武昌撤兵,而这次大规模的西征行动,也只能无疾而终,最后不了了之。
从武昌撤兵后,陈玉成并没有回到南京,他开始执行洪秀全的B行动计划,即全力攻击湘军,解安庆被困之围。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五月下旬,陈玉成放弃武昌,他挥师南下,经宿松、石碑,率军来到集贤关,逼近曾国藩的本营。最后陈玉成与安庆城内的守军遥相呼应,形成对湘军的反击之势。
面对这位太平军的后起之秀,曾国藩丝毫不敢怠慢,他一面命人拼命死守,坚守待援;一面差人快马传书,命令支援武昌城的鲍超、彭玉麟率军回援,准备和陈玉成决一死战。
如此看来,曾国藩还真是有魄力,如果湘军防守失误,他们就会陷入到被太平军反包围的窘境。因此战局的成败,就在于湘军能否坚守得住。
还是用那个字形容:悬。
咱们之前讲过,在经历了“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的王死的死、走的走,为了重塑太平军的盛世,洪秀全从剩余的将领中挑选出了两位合适的人,命令他们主持军政。他们成为太平天国新一代的脊梁。
这其中的一位,就是忠王李秀成,而剩下的那一位,就是这位英王陈玉成。
收复新疆
有了慈禧太后的鼎力相助,左宗棠彻底安心了,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让左宗棠很不开心了。要知道,此去进军新疆,路程极其遥远,这就必须筹集足够的粮草、军饷、弹药才行,虽然这些事情,胡雪岩已经干了很久了,但是这一次的军事行动,胡雪岩还能够帮得上忙吗?
一个字形容:悬。
朝廷都没有钱,胡雪岩怎么可能有钱,所以要想筹备足够的金钱,只剩下一条路可以选择:向外国银行贷款。但是,这条路对于左宗棠而言,为了收复自己的祖国河山,居然要向洋人借高利贷,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以至于他在给胡雪岩的信件中写道:“因筹饷而议洋债,仰鼻息于外人,真是无耻,真是罪过。”但是,在权衡利弊后,左宗棠还是以西征大局为重,忍痛吞下了这颗苦果。
最后,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大清政府终于与洋人达成一致,他们签署了一份借款的合同。
以下是根据“胡光墉偕同德国泰来行伙福克及英国汇丰行伙凯密伦”所称,开具的合同细则:
借款数目:库平足色宝银四百万两。
期限:六年还清。
利率:年息九分七厘五毫。
付息办法:每六个月一付,六年共十二期。
还本办法:第一、第二两年不还本,第三年起,每年还本一百万两。利息照减。
保证办法:请户部催饬各省关,将应解新旧协饷,径交上海采运局,据付息还本。如协饷不至,上海采运局无款可拨,应准洋商凭陕甘总督所出印票,向户部如期兑取。
当然了,这里还有一个附件条件:“如户部无法如期兑取,则由担保人现行垫付。”
这个担保人,他就是胡雪岩。
最后,就是这纸合同,让胡雪岩万贯家财,全部付之一炬……
虽然胡雪岩的结局很惨,但是有了这笔款项后,左宗棠的进军却异常的顺利。公元1877年1月,左宗棠率军攻陷和田,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全部新疆地区,而面对左宗棠一路的高歌猛进,阿古柏最终服毒自杀。
公元1881年年初,在左宗棠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俄国知道再坚持下去,也不会讨到任何的便宜,所以他们罢兵休战,签署了《中俄改订条约》(即《中俄伊犁条约》)。
在这个条约中,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并将之前签署的卖国条约《里瓦几亚条约》全盘作废。当然了,为了“维护”俄国人的面子,大清还是割让了一块属于中国的土地,并且赔偿了俄国九百万卢布的军费。
虽然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但是这个结果,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大清政府,可以算是一个重大的外交胜利了。消息传到京城后,两宫皇太后下令举国欢庆,左宗棠班师回京,等候朝廷的褒奖。
至此,新疆这块差点飞出去的土地,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场收复新疆的战争,也成了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成为晚清不堪回首往事中的一大亮点。当然了,因为这件事情,左宗棠也得以加官晋爵,并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除此之外,咱们也要记住,没有胡雪岩在后方为左宗棠筹备粮草、购买军火、安排军需、兢兢业业管理左宗棠的大本营,他也不可能有一个安定的后方,更不可能在前线毫无顾忌地杀敌。所以说,左宗棠能够成功,很大程度都是因为胡雪岩的帮助,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胡雪岩是这场胜利的一大功臣。
不管经历多少个世纪,这都是胡雪岩永不磨灭的功绩,单凭这一点,他理应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