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开始造船

有了周密的计划方案后,那么接下来的第一步,就是选址建厂了。

为了选一个合适的地方,胡雪岩着实花费了一番心思,他四处奔走,查看各地的地形,考察当地的各种情况。最后,胡雪岩选择了今天福建海口、马尾罗星塔一带,作为自己建厂的基地。

胡雪岩选择的这块土地,交通便利,地势优越,非常适合修建码头。而且,在这里进行试水等试验也是非常便利的。最后,左宗棠在考察了这块土地后,也完全赞同胡雪岩的想法,非常满意。

既然定好了地址,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募集资金了。

殊不知,这种涉及资金的事情,可害苦了胡雪岩。

建厂房买机器,雇佣外国的能工巧匠,招募工人等事务,这些所有的前期费用,加起来就要三十多万两银子。而一旦开工,还需要各种的原材料,给工人们发薪水,交付各种管理费等,这样算下来,每个月都需要七八万两银子。这样一年下来,粗略地一算,也得需要一百多万两银子。

这一百多万两银子,单靠胡雪岩自己去扛,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这么多的钱,胡雪岩要如何去筹集呢?

当然了,这种国家“级别”的事情,已经超出了胡雪岩的经营范围了,所以第一个想办法的人,就应该是左宗棠。殊不知,对于这笔巨款,左宗棠也有自己的打算。

左宗棠认为,一时之间根本无法筹集到这么多的银子,而且如果让朝廷掏腰包,在没有看见成果,也没有看见任何的成绩前,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先把船厂建起了,那么情况就会不同了。到了最后,朝廷看见这雄伟无比的船厂,自然是欲罢不能,还不乖乖地继续投资,到了那个时候,自然不愁没有金钱。

虽然左宗棠的算盘打得很好,但是这种理想的情况,必须得坚持一年,所谓“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这第一年了。

为了筹集这笔巨款,左宗棠在治理福建期间,他把福建的财政大权牢牢地握在了手里,并且始终控制着本省的税收和福建海关的关税,这些福建的税收钱,就是建造船厂的第一笔钱。

此外,浙江是左宗棠的大本营,所以征集那里的赋税,也是不在话下;另外,新任命的广东省巡抚蒋益澧,他是自己的亲信兼死党,自然不用再说,要钱绝对没有二话。

所以到了最后,有福建、浙江、广东这三路银子的支援,左宗棠终于备齐了开办船厂的所有启动资金。于是,在同治七年(1868年)五月,中国第一家造船工厂,左宗棠与胡雪岩一手创建的“福建船政局”,终于乘风破浪,开始远航。

对比之前的江南制造局、安庆军械所,胡雪岩一手创建的福建船政局,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仅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造船工厂,更是全亚洲为之骄傲的造船厂。

按照胡雪岩的经营理念,这座雄伟的福建船政局,主要由船厂、铁厂和学政堂三部分组成。

在这三部分中,船厂和铁厂是生产部门,而学政堂,则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机构。这个机构共分为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主要以培养船工为主;后堂主要学习英文,主要以培养驾驶人才为主。

除此之外,胡雪岩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在开始创办的时候,胡雪岩就与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签署了一份协议。这份合同规定,五年之内,日意格和德克碑必须全心全意为大清服务,他们要建造出大小十六艘战舰,还要培养二百名优秀的船工和水手。

可见,胡雪岩一手创建的福建船政局,这里不仅是中国的造舰基地,更是

中国培养新生力量的摇篮。也许,在胡雪岩的心中,昔日那个无敌的繁荣盛世,就将在这里,就将在自己的手中,全都变成现实。可惜的是,直到他死后,这个梦都没有实现……而且更可气的是,在造船建厂的事情刚刚开始的时候,胡雪岩就碰见了一个“砸场子”的人,而这个人“毫无意外”,他就是李鸿章。看见自己的政敌在“风生水起”,干得有模有样,要是李鸿章不搅和一下,他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当然了,老谋深算的李鸿章也知道,如果直接提出“反对造船、断绝与洋人做生意”这件事情,那么自己的胜算就会很小,而自己也会招惹一身麻烦,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上到慈禧太后,下到各级的官员,他们都对洋人阿谀谄媚、百般奉承,甚至还诞生了一个“量中华之物力,结万国之欢心”的政治思想。

在这种背景下,要是反对与洋人做生意,就会给这些洋人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到时候这些洋人一生气,他们一定不会放过从中作梗的人,李鸿章就会给自己招来无数的苦头,他这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吗?

第二,对于创建船厂,建造战舰的事情,洋人也是非常乐意的。因为等到战舰形成规模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彻底控制中国的海军了。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事情,他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如果有人从中阻止了这件事情,他们也是会非常不高兴的。

因为这“内忧外患”的两大原因,所以李鸿章想阻止左宗棠建厂的这件事

情,岂止是一个“难”字了得,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了,如果李鸿章想不出对策,他就不是那个大清“第一国相”了。同治七年(1868年)八月,李鸿章突然上疏朝廷,他以外国列强,英国居首,

法国次之为由,坚决反对法国一家独大,并且为了维护英国人的利益,他希望英国人来帮助协办造船事宜,进而重新分配他们的势力范围。李鸿章的这一手,绝对是左宗棠的一道生死符。要知道,如果左宗棠反对,那么一家独大,得罪英国的黑锅,他就算是彻底背定了;反之,如果左宗棠同意,那么李鸿章的势力,就会渗入自己辛辛苦苦创建的福建船政局中,并且最终借用英国人之手,把这件事情彻底揽下来。

这么一看,李鸿章的这一手,实在是高,既无形中拆了左宗棠的“船台”,又同时接收了胡雪岩的“柜台”,这种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买卖,实在是非常划算。

可惜的是,李鸿章机关算尽,他还是低估了胡雪岩和左宗棠的智商,铁的事实证明,他们绝对没有李鸿章想象的那么好对付。

对于李鸿章的从中作梗,胡雪岩和左宗棠早就想好了对策,所以在这道艰难的选择题面前,左宗棠想都没想,他直接选择了:同意。

当然了,同意归同意,我指的同意,是同意英国人进福建船政局,并不是同意他们帮忙造船。准确地说,是让他们来教驾驶技术,这样一来,既不会形成法国人一家独大的局面,也不会让法国人刻意保留自己的技术。

至此,这场胡雪岩与李鸿章的博弈中,李鸿章又输得一败涂地,他只能再次说出那句名言:“左公用人,决不容无用之徒。”当然了,这里面的潜台词是:“为什么老子手下的人,全是一群酒囊饭袋!”

没关系,李鸿章同志,您无须暴跳如雷,也完全可以少安毋躁。此时此刻,在你的身边,胡雪岩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已经出现,并且他一生的财富,都将毁于这个人的手中。

这位毁掉胡雪岩一生的人,就是号称晚清“三大商人”之一的盛宣怀。

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京城说书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第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