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他对阎婆惜,也是有期待的,这个我们在前文聊阎婆惜时曾经聊过:“宋江在楼上,自肚里寻思说:“这婆子女儿,和张三两个有事,我心里半信不信,眼里不曾见真实。待要去来,只道我村。况且夜深了,我只得权睡一睡,且看这婆娘怎地,今夜与我情分如何。”

其实唐牛儿来打闹时,宋江就应该借故果断的走,宋江这个人,就是太在意他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处处都当好人,所以这里才没有直接不顾阎婆的面子,其实说白了,宋江真想走,一个老太婆哪里拦得住?

可见有一利也有一弊,修行的目的,本身就是扬长避短,宋江的为人处世,让他处处都有好名声,但是弊端这里也出来了,宋江的性格,把自己进一步推进了火坑。

怒杀阎婆惜这一回,是水浒全书当中非常精彩的一回,阎婆惜的贪婪,宋江这个豪杰在女人面前被一逼再逼的形态,被写得惟妙惟肖,从有一点幻想,到火起,最后是愤怒和起了杀心,宋江其实是失去理智了的,所以清官难断家务事,真正难就难在当事人那剪不断理不清的情感,宋江完全对阎婆惜没感觉?施耐庵先生一再点明了宋江初时对阎婆惜的幻想,而后失落,愤怒,最后杀了阎婆惜。“宋江一时怒起,杀了阎婆惜,取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书来,便就残灯下烧了,系上鸾带,走下楼来。那婆子在下面睡,听他两口儿论口,倒也不着在意里。只听得女儿叫一声“黑三郎杀人也!”正不知怎地,慌忙跳起来,穿了衣裳,奔上楼来,却好和宋江打个胸厮撞。阎婆问道:“你两口儿做甚么闹?”宋江道:“你女儿忒无礼,被我杀了!”婆子笑道:“却是甚话?便是押司生的眼凶,又酒性不好,专要杀人,押司休取笑老身。”宋江道:“你不信时,去房里看,我真个杀了。”婆子道:“我不信。”推开房门看时,只见血泊里挺着尸首。婆子道:“苦也!却是怎地好?”宋江道:“我是烈汉!一世也不走,随你要怎地。”婆子道:“这贱人果是不好,押司不错杀了,只是老身无人养赡。”宋江道:“这个不妨,既是你如此说时,你却不用忧心。我颇有家计,只教你丰衣足食便了,快活过半世。”

宋江是真的像他说的,自己是烈汉,一世也不走么?

要真是这样,后面他就没必要跑路了,这里他是抱有企图的,希望能够花钱摆平这事情,他可不想为了阎婆惜这样一个女人,就葬送自己的前程,人杀了,他也冷静了下来,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宋江这个人,确实是个狠角色,一般人杀人后瞬间应该是慌乱的,但是宋江不,他冷静的判断情形,而且迅速镇定下来,对阎婆展开了危机公关和谈判,那么这里宋江为什么不直接跑呢?道理同样很简单,直接跑了,阎婆肯定要拼了命告,所以两相对比,宋江迅速做出了他认为最准确的选择,也就是利用阎婆爱财的特点,进行谈判。

而后阎婆一出门就大喊大叫,宋江跑不跑?

当然跑了,而且跑得比兔子还快。这里阎婆出乎宋江的意料,没有爱财,而是选择了要告宋江,阎婆这里的反应正不正常?

这里阎婆的反应是非常正常的,一般人在女儿被杀死后,正常反应都是肯定要报仇啊。所以宋江这里一方面确实做出了他认为比较妥当的选择,另外一方面他也犯了个很大的错误。他错在了高估阎婆,因为阎婆还没有达到在女儿被杀后的短时间内,就能够快速的判断选择钱还是选择为女儿报仇的层次。正是因为这些细节的拿捏,《水浒传》才成为超越那个时代,照亮整个历史的巨著。

水浒全书当中,每一个人遇到事情的反应,均符合那个人物所处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这就是四大名著之所以为名著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其他小说,这里没有贬低金庸先生的意思,他的书小子也爱看,而且他确实是武侠的宗师。我们这里只是对比水浒来说,他的书的角色,人物在遇到事件反应时,很多人的表现都太单一,即便是最出彩的东方不败和岳不群也一样,金庸先生的书,还是停留在小说层面上。而施耐庵先生的水浒,已经到了一面镜子的级别。

那么回到宋江这个人,他虽然很黑,但客观的讲,是确实无愧豪杰二字的,为什么这样讲?他平时里经常结交一些江湖人士,会不会有风险?未求进,先明退,他可不像晁盖和柴进那样,他是早就有准备的,万一遇到什么事情牵连,他是设计好退路的。

阎婆惜被杀后张文远抵住知县,一定要抓宋江:“那张文远上厅来禀道:“虽然如此,现有刀子是宋江的压衣刀,必须去拿宋江来对问,便有下落。”知县吃他三回五次来禀,遮掩不住,只得差人去宋江下处捉拿。宋江已自在逃去了,只拿得几家邻人来回话:“凶身宋江在逃,不知去向。”张文远又禀道:“犯人宋江逃去,他父亲宋太公并兄弟宋清,现在宋家村居住,可以勾追到官,责限比捕,跟寻宋江到官理问。”知县本不肯行移,只要朦胧做在唐牛儿身上,日后自慢慢地出他。怎当这张文远立主文案,唆使阎婆上厅,只管来告。知县情知阻当不住,只得押纸公文,差三两个做公的,去宋家庄勾追宋太公并兄弟宋清。公人领了公文,来到宋家村宋太公庄上。太公出来迎接,至草厅上坐定。公人将出文书,递与太公看了。宋太公道:“上下请坐,容老汉告禀:老汉祖代务农,守此田园过活。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因此,老汉数年前,本县官长处告了他忤逆,出了他籍,不在老汉户内人数。他自在县里住居,老汉自和孩儿宋清,在此荒村,守些田亩过活。他与老汉水米无交,并无干涉。老汉也怕他做出事来,连累不便,因此在前官手里告了,执凭文帖,在此存照。老汉取来,教上下看。”众公人都是和宋江好的,明知道这个是预先开的门路,苦死不肯做冤家。众人回说道:“太公既有执凭,把将来我们看,抄去县里回话。”太公随即宰杀些鸡鹅,置酒管待了众人,赍发了十数两银子,取出执凭公文,教他众人抄了。众公人相辞了宋太公,自回县去回知县的话,说道:“宋太公三年前出了宋江的籍,告了执凭文帖,见有抄白在此,难以勾捉。”知县又是要出脱宋江的,便道:“既有执凭公文,他又别无亲族,只可出一千贯赏钱,行移诸处,海捕捉拿便了。”

宋江是非常狡猾的,预先就有准备,他不知道多久以前就和自己家人分了户口了,也就是说按当时的律法,牵连不到他父亲和宋清身上,而他自己又可以躲在家里。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小说在线阅读_第1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冯一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第1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