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天色黄昏时候,只见孙新引了两筹好汉归来。那个为头的姓邹,名渊,原是莱州人氏,自小最好赌钱,闲汉出身,为人忠良慷慨,更兼一身好武艺,性气高强,不肯容人,江湖上唤他绰号出林龙。第二个好汉,名唤邹润,是他侄儿,年纪与叔叔仿佛,二人争差不多,身材长大,天生一等异相,脑后一个肉瘤,以此人都唤他做独角龙。那邹润往常但和人争闹,性起来,一头撞去,忽然一日,一头撞折了涧边一株松树,看的人都惊呆了。有《西江月》一首,单道他叔侄的好处:厮打场中为首,呼卢队里称雄。天生忠直气如虹,武艺惊人出众。结寨登云台上,英名播满山东。翻江搅海似双龙,岂作池中玩弄?”

诸君,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感叹同人不同命,造化弄人了。为什么这样讲?

很多人的品性都是足以成龙成凤的,但是他们没有平台,没有时机,没有良师益友,简单的说,就是没有那么好的机缘和命运。

邹渊这个人怎么样呢?为人忠良慷慨,更兼一身好武艺。这好不好?当然很好,一个人忠良慷慨,这是非常好的品质,是能够成龙成凤的基础。但是邹渊的缺陷也很明显,性气高强,不肯容人。很傲,容不得人,心气也高,一心要做一番大事,所以后文提到他早就想去投奔梁山落草。

这可以说是非常不吉祥的,龙,在具备呼风唤雨的能耐前,在能够有江河可以施展之前,就表现出性气很高,而且贸然出林,不懂得潜龙勿用。这是很糟糕的,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吹之。所以邹渊最后的结局,是被马踩死。

出林龙在登云的过程中,结局很大可能就是会被他人踩死。

所以邹渊的星名也是很有意思的,叫做地短星,这个短,就短在他是天时地利人和三个都不占的龙。

那么独角龙呢?他脑袋上有个瘤子,能够一头撞折松树,松树是百木之长,经冬不凋,能顶风傲雪,所以邹润是有铁头功的,后面的词也写得很好,肯定了叔侄俩的优点:“天生忠直气如虹。”

当当然也是很可惜的,没有平台,只能是厮打场中为首,呼卢队里称雄。呼卢指的是古时候赌博扔骰子,掷子时,高声喊叫,希望得全黑,所以叫“呼卢”。那么他们俩只能是在小混混赌徒里面称雄罢了,因为没有更高的条件给他们,而“翻江搅海似双龙,岂作池中玩弄?”这一段也写出了不甘池中的心理,但是贸然出林,投梁山,当然也是并不明智的。

独角龙最后能够生还,这也是施耐庵先生给出的对比,叔侄两人差不多,结果迥异,运气使然罢了,结果也难说绝对的。

总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穷不是贫,穷为无时机,无平台,英雄虽然不问出处,但出生草莽的英雄要想成为英雄,必须得有人搭台唱戏,否则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其空悲叹而已,不如独善其身。

下一部书预告:暂时不是《西游记》小子累了,写水浒写得精疲力尽,只宋江一人连同引用他的水浒原文在内,就将近三万字,一百多号人,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接近百万字了。

我需要休息一段了,休息的时间,也不会不写文字,但是类似评水浒这么累的书是暂时不写了。打算写写神话武侠小说。书名叫《末法时代》:故事发生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前的最后岁月,秦始皇为了江山永固,为了子孙世世代代都能永葆福泽,不小心被术士蛊惑,听信术士所言制造了一个能够自动吸收民间美玉的锻玉炉,据说这个锻玉炉会将吸收来的美玉融化成琼浆玉露,把以和氏璧制成的玉玺放在每天流出来的琼浆玉露里面,玉玺就能够吸收天地之灵气,永葆大秦国泰民安。

但是这个锻玉炉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这几个术士别有用心,但权臣李斯却站在了这几个术士一边,于是提议焚书坑儒,并聚天下兵器,练为铜人,以确保统治的稳固。秦始皇没有觉察到李斯已经被妖魔附体,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这时锻玉炉突然因为某种原因破裂,时空出现折叠。

大秦突然与上古神佛时代的末法时代重叠在了一起,时空出现了交汇,末法时代的妖魔鬼怪全部化成人形,一方面吃人肉喝人血,另外一方面蓄积能量以便让被封印的魔神重临大地,把人间变成极乐魔土,永久奴役人类。

而在末法时代,由于人心已经渐渐被幻化成人形的妖魔鬼怪感染,妖魔鬼怪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所以正义联盟的各路大神死伤殆尽,佛这一级别的,佛家仅存燃灯古佛。道家虽然相对多些,但地仙里面的菩提老祖等都元气大伤。再加上残存的诸子百家的大神们,他们一方面暗中维护秦朝的统治,保护普通百姓,另外一方面积蓄力量以便再次对抗妖魔联盟。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五个追逐人生梦想的年轻人,开始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旅程…………

故事大纲出来时,小子自己看了看,也是醉了……。太操蛋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看美国的超人和蜘蛛侠之类的来得过瘾。

回头当写着玩吧……。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小说在线阅读_第1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冯一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第1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