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李应见了祝彪,指着大骂道:“你这厮口边奶腥未退,头上胎发犹存,你爷与我结生死之交,誓愿同心共意,保护村坊。你家但有事情,要取人时,早来早放;要取物件,无有不奉。我今一个平人,二次修书来讨,你如何扯了我的书札,耻辱我名,是何道理?”祝彪道:“俺家虽和你结生死之交,誓愿同心协意,共捉梁山泊反贼,扫清山寨,你如何却结连反贼,意在谋叛?”李应喝道:“你说他是梁山泊甚人?你这厮却冤平人做贼,当得何罪?”祝彪道:“贼人时迁已自招了,你休要在这里胡说乱道,遮掩不过。你去便去,不去时,连你捉了,也做贼人解送。”

这里李应看似是很失策的,因为他根本不清楚时迁的情况,而且时迁已经招了自己是梁山的人,如果说先前要人还可以推脱为不明就里,那么这时候李应为了时迁去争斗,显然很难撇清和梁山贼人的关系了。似乎也正因为大怒出马,所以而后还被祝彪暗算一箭。那么这和扑天雕的狡猾外号似乎不相称啊?这里我们先按下不表。梁山人马来后,宋江带人想见李应,“李应道:“他是梁山泊造反的人,我如何与他厮见?无私有意。你可回他话道,只说我卧病在床,动止不得,难以相见,改日却得拜会。所赐礼物,不敢祗受。”李应当然是不见的,而且托辞说是自己无法起床,可见假话和真话,从来不太被在意,重要的是说出来的话,合适与不合适,才是最关键的。从李应的角度来讲,这里撒谎,对不对?

当然对了,之前一时因为面子而和祝家庄开战,貌似就已经不合适了,这里再见宋江,那就是跳到黄河里面也洗不清了。

而后宋江三打祝家庄,大获全胜,李应什么反应呢?“且说扑天雕李应恰才将息得箭疮平复,闭门在庄上不出,暗地使人常常去探听祝家庄消息,已知被宋江打破了,惊喜相半。”

诸君,我们看这个大富豪是多狡猾,这里才是他为什么外号叫扑天雕。他自己关起门来不出门,然后暗暗叫人关注战事,这里真正有意思的是他的反应,重要的就是这四个字:“惊喜相半”

喜是什么呢?自然是祝家庄庄破,自己出了一口恶气。

一个人什么情况下会惊?

答案是猝不及防,出其不意的情况下会吃惊,换句话说是没想到,和自己的盘算不一样。这里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惊,是宋江打破祝家庄的速度让他吃惊,这宋江一打二打三打,显然因为迅速打破祝家庄而吃惊这个不合情理。那么另外一种呢?

李应一直关起门养伤,不帮祝家庄也不帮宋江,坐山观虎斗,不帮宋江正常,因为他可不想和梁山扯上太多关系,但是不帮祝家庄理由正当不正当呢?

太正当了,因为他和祝家庄之前闹别扭了,还被祝家庄的人射了一箭,而且这箭射得他翻身落马。

我们一路聊来,小子不提倡大家读水浒从阴谋论的观点来看,但是关于李应这个人,大家倒不妨腹黑一把,我们把两种情况摆出来,供大家自行选择。

一种是李应当时真的因为面子的事情大怒,然后受伤,刚好凑巧有这个理由不参战。那么另外一种,则是很黑了,李应因为听明白了杜兴讲的杨雄一伙人的来龙去脉,所以在宋江打祝家庄时明里不帮,但是暗里帮了宋江,比如让杜兴告诉宋江祝家庄的路和埋伏。“若是将军要打祝家庄时,不须提备东边,只要紧防西路。祝家庄上前后有两座庄门:一座在独龙冈前,一座在独龙冈后。若打前门,却不济事,须是两面夹攻,方可得破。前门打紧,路杂难认,一遭都是盘陀路径,阔狭不等。但有白杨树,便可转弯,方是活路,如无此树,便是死路。”石秀道:“他如今都把白杨树木斫伐去了,将何为记?”杜兴道:“虽然斫伐了树,如何起得根尽,也须有树根在彼。只宜白日进兵攻打,黑夜不可进兵。”

这样看来,好像李应是帮宋江的,但是如果他真是站在希望祝家庄被打破这边,那他惊什么呢?

原因只有一个,在李应原本的盘算里,他并不希望祝家庄被灭,他希望的只是借宋江之力削弱祝家庄的实力,从此三庄中他坐大。

而从前面的两打祝家庄来看,确实祝家庄和宋江都是在互相消耗,只是李应没算到孙立和解家兄弟顾大嫂一伙人的突然加入改变了战局。

当然,这是阴谋论的看法,小子这里也不排斥大家认为李应就是很讲义气,然后因为愤怒和祝彪交手的情况。毕竟原著没有更多细节写出来。

倒是而后宋江一伙设计将李应拐上梁山时李应的许多言语,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这个水浒里出场不多,不显山露水的天富星的性格。“李应拜罢,立在厅前,知府问道:“祝家庄被杀一事如何?”李应答道:“小人因被祝彪射了一箭,有伤左臂,一向闭门,不敢出去,不知其实。”

这里假知府带人来拿李应,李应就谎称自己闭门在家,不知道情况,其实他知道不知道?前文已经表明,他暗暗派人在打探消息的。

而后押送路上,梁山众人赶跑了假知府:“那知府人等不敢抵敌,撇了李应、杜兴,逃命去了。宋江喝叫赶上,众人赶了一程,回来说道:“我们若赶上时,也把这个鸟知府杀了,但自不知去向。”便与李应、杜兴解了缚索,开了锁,便牵两匹马过来,与他两个骑了。宋江便道:“且请大官人上梁山泊躲几时,如何?”李应道:“却是使不得。知府是你们杀了,不干我事。”

那知府明明是跑了,没死,这里李应却说,知府是你们杀的,不干我事,这里就有意思了,施耐庵先生写书,是不是这里就写错了?终于让我们找到一处纰漏?李应明显前言不搭后语啊!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里写得非常妙,描写出了李应迫不及待的和宋江等人撇清关系的心理。当下不由李应、杜兴不行,大队军马中间,如何回得来?一行三军人马,迤回到梁山泊了。寨里头领晁盖等众人擂鼓吹笛,下山来迎接,把了接风酒,都上到大寨里聚义厅上,扇圈也似坐下,请上李应与众头领都相见了。两个讲礼已罢,李应禀宋江道:“小可两个已送将军到大寨了,既与众头领亦都相见了,在此趋侍不妨,只不知家中老小如何?可教小人下山则个。”吴学究笑道:“大官人差矣!宝眷已都取到山寨了。贵庄一把火已都烧做白地,大官人却回到那里去?”李应不信,早见车仗人马,队队上山来。李应看时,却见是自家的庄客,并老小人等。李应连忙来问时,妻子说道:“你被知府捉了来,随后又有两个巡检,引着四个都头,带领三百来土兵,到来抄扎家私,把我们好好地教上车子,将家里一应箱笼、牛羊、马匹、驴骡等项,都拿了去,又把庄院放起火来都烧了。”李应听罢,只叫得苦。”

而后李应上山后还想找理由跑,但是吴用早料到了这一出,绝了李应的后路。

通观全书,李应在水浒中的出场,不算多,但排位高,而且最后主仆两人都得善终,原因自然少不了低调和狡猾四个字,李应想上梁山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是被坑上来的,他是分分秒秒都想找机会重回自己的老家,当个大富豪啊!

但想,又没有表现出来,正是这头扑天雕精明的地方,在上山后李应的出场是非常少的,他在等着时机啊。

总结:刀不在用,在藏。虽然说真正的无敌之刀,是不需用刀,但如李应之藏,虽然是小境界,但是也无愧天富之名了。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小说在线阅读_第14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冯一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第14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