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自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便是号称卧龙的诸葛亮也一度发出“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感叹,所谓大丈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在广阔的平台下去成就自己的人生,去兼济天下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来就是有一身本领的人的理想。然而人生短短几十年,冯唐和李广这一类人物在历史长河当中并不罕见。在爱情中有一种说法,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对的人,这种爱情无疑是让人羡慕的,但更多的人其实是在最美好的年纪,没有遇到那个人,或者遇到了错的人,爱情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诸葛亮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他的不幸,是虽得其主,却未得其时,但总体来说他又是非常幸运的,这种幸运来自于他的智慧,来自于他的识人,来自于他的坚守,当然,也有一定的运气,因为刘备毕竟是来了。但是很多人,却是在等待中,默默的度过了一生。
于是更多的人等不到了,如三国里的田丰,他也不是不了解袁绍的性格,但是有几个人能像诸葛亮一样高卧呢?
不容易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是诸葛亮修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正如同我们说过,不能要求人人都是诸葛亮,人人都是姜子牙。
等,太不容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得太好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等的本身,是要静的,而且是在波涛汹涌中静,身边人人都结婚了,就你一个大龄青年,你还在痴守着自己心中的爱情,不肯就范,这本身就是在练自己。而这磨练,风险当然也是很大的。
诸葛亮是名垂千古了,但是有多少未遇其主,未得其时的“诸葛亮”,默默无闻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如果刘备没遇到诸葛亮,会发生什么?如果刘备只去了两次,没有三顾茅庐,又会发生什么?
或许,诸葛亮就是一个时人莫之许也的种田大叔而已。
所以学需静也,忍受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自然也就得不到常人难以企及的修为。“初磨十年剑,不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剑,泰山不敢当”悲剧之处在于,人生的光阴有限,姜子牙如果再晚几年遇到明主,也就老死了。
也正是很多人看到了这一点,于是这里就是一条修行的岔路口,道可道,非常道,道说容易也容易,说难,当然也难,这一步,这一条路口的选择,对于很多人来讲,是都会选择岔道的,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样的选择不好,毕竟光阴有限,毕竟也不是人人都要做诸葛亮和姜子牙,咱们这里闲聊把这个岔路讲出来,供诸君自行选择而已。
那么《水浒传》这样一部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以水鉴人的著作,自然不会忽视这种情况的存在,花荣这个人物,早在水浒蓝本《宋江三十六人赞》里面就已经出现。
“小李广花荣中心慕汉,夺马而归。汝能慕广,何优数奇?”三十六人赞的赞语普遍文辞古朴,内容含义较深,看懂这个赞语的关键,是明白什么叫数奇,这个词来自于古代的占卜用语,数是指的命运、命数。奇指的是不偶,不好,优通忧愁的忧。而施耐庵先生在进行水浒创作时,对这一人物进行了再创作,一方面花荣的名字很有改动价值,花开,就有花谢,花开的时候,要能够遇到真正懂得赏花的人啊,不然花随着岁月的流逝,自然也就凋谢了,且来看花荣的出场“宋江道:“也好。我不瞒你说:我家近日有书来,说道清风寨知寨小李广花荣,他知道我杀了阎婆惜,每每寄书来与我,千万教我去寨里住几时。此间又离清风寨不远,我这两日正待要起身去;因见天气阴晴不定,未曾起程。早晚要去那里走一遭,不若和你同往如何?”
这里宋江遇到武松,提议武松一起去清风寨避难,引出了花荣,花荣为什么叫宋江去他那里住呢?作者在后面有交代,两人之前认识,但是显然花荣是一直关注着宋江的,而且以宋江为兄,不但主动要求要收留宋江这个杀人犯,而且事后还因为宋江反上了梁山,要知道花荣可是累代将门之子,为什么他要为宋江付出这么多呢?
单纯是义气使然吗?
有这个因素,当然不完全是这个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一种观念叫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道理完全与此相同。有意思的是原著里有这么一段话:“话说这清风山离青州不远,只隔得百里来路。这清风寨却在青州三岔路口,地名清风镇。因为这三岔路上,通三处恶山,因此特设这清风寨在这清风镇上。那里也有三五千人家,却离这清风山只有一站多路,当日三位头领自上山去了。”
这地方刚好通向三处恶山,哪三个呢?就是黄信镇三山里的那三座: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这里也就是作者点明了这里会有岔路,而且有可能不是耐不住清风明月,就是二龙山和桃花山。
花荣什么形象呢?自然不愧了天英之名,如同李广和冯唐,绝对都是难得的人才啊。三国里的田丰,也很了不起。
“只见寨里走出那个少年的军官来,拖住宋江便拜。那人生得如何,但见:
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人称小李广,将种是花荣。出来的年少将军不是别人,正是清风寨武知寨小李广花荣。那花荣怎生打扮,但见:身上战袍金翠绣,腰间玉带嵌山犀。渗青巾帻双环小,文武花靴抹绿低。”
齿白唇红双眼俊,典型的帅哥,而且是将种,这也都还罢了,更不得了的是爱放海东青,这个海东青是什么呢?《本草纲目·禽部》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而康熙皇帝赞美海东青:“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星。”而在某些古老的民族,则把海东青当做“万鹰之神”。传说中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爱放海东青,这在整部水浒里面,是相当霸气的存在。而花荣的神箭在书中的地位就更不用多说了。厉害是真厉害,但是最后结局是凄惨的。
“花荣见宋江拜罢,喝叫军汉接了包裹、朴刀、腰刀,扶住宋江,直到正厅上,便请宋江当中凉床上坐了。花荣又纳头拜了四拜,起身道:“自从别了兄长之后,屈指又早五六年矣,常常念想。听得兄长杀了一个泼烟花,官司行文书各处追捕。小弟闻得,如坐针毡,连连写了十数封书,去贵庄问信,不知曾到也不?今日天赐,幸得哥哥到此,相见一面,大慰平生。”说罢又拜。宋江扶住道:“贤弟休只顾讲礼,请坐了,听在下告诉。”
“小弟闻得,如坐针毡,连连写了十数封书”宋江到底做了什么事,让花荣对他如此心服,书中没有说,但是连写十几封信,这可是真情实意,虚假不了的,但紧跟着作者就让我们了解了为什么花荣会如此看重结交江湖人物。“当日筵宴上,宋江把救了刘知寨恭人的事,备细对花荣说了一遍。花荣听罢,皱了双眉说道:“兄长没来由,救那妇人做甚么?正好教灭这厮的口!”宋江道:“却又作怪!我听得说是清风寨知寨的恭人,因此把做贤弟同僚面上,特地不顾王矮虎相怪,一力要救他下山。你却如何恁的说?”花荣道:“兄长不知:不是小弟说口,这清风寨是青州紧要去处,若还是小弟独自在这里守把时,远近强人,怎敢把青州搅得粉碎!近日除将这个穷酸饿醋来做个正知寨,这厮又是文官,又没本事,自从到任,把此乡间些少上户诈骗,乱行法度,无所不为。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被这厮怄气,恨不得杀了这滥污贼禽兽。兄长却如何救了这厮的妇人?打紧这婆娘极不贤,只是调拨他丈夫行不仁的事,残害良民,贪图贿赂,正好叫那贱人受些玷辱。兄长错救了这等不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