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我永远记得,我师父在我学艺时,指着遥远的山问我,山那边练拳环境更好,你想去吗?我说想。他乐了,说,那你得翻过你脚下的山,而山外是永远有山的。

中医虽然有秘方,但一半是炒作和包装为了赚钱而故意神秘,另外一方面也确实有一些秘方,比如同仁堂有几张方子,但是人家肯定不会给你抄。

好了,那么一个中医,在初手阶段,可以做的事情,是形成辨证论治的思维,同时广泛的涉猎历史上诸家学说。

初手时期,是真正入门的时期,这一时期,在师傅的引导下,走上了正路,同时开始广泛的接触师父所知的术但是这一时期,是纸上谈兵的。

武术,靠打,不靠说。中医靠能医人,不靠吹牛逼。这一时期,实际上是在师父的引导下,开始闭门造车的时期。

半手是在师父的指导下,将基础的东西运用得更纯熟这一时期如果对应人生的修行,那就是这时候的人会突飞猛进因为开阔了视野,人生百年,事事都在变,纵然爱如妻儿,也终究会有生离死别。这一时期开始真正找到自己作为一个人,自己的中在哪里。

这一时期,往往会出偏,在武术里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有了东西后,心态会变得很傲,不少人其实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师门。武术里来讲过去就是这时候觉得自己可以了,然后就四处争名去了。

这一时期之所以为半手,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后期,师父会带着徒弟四处走访切磋,将理论印证于实战,这一时期是日新月异的。

在中医来讲,这一时期就是跟着师父出诊,来一个病人,师父往往会先让徒弟预先做个初诊,把病历写好,自己再看了开药。有些师父还会让徒弟草拟一个方子,然后更正。

传统里的师徒恩情是很重的,如今是新社会,生活节奏快了,很多过去的东西,也就逐渐淡了和消失了。今天的学习,只有到了研究生和博士的阶段,才有点过去的师徒意思。而且一个老师往往还带很多研究生,有些学生见到老师都难。

人生的修行也一样,这一时期,是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反思和总结的阶段

成手阶段这一时期就是出师了通俗的讲,就是练成的阶段,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到这个阶段,不少在半手阶段就会走偏。武术里面来讲,已经完整的掌握了自己这个流派的全部所得对传统武术的各项技巧和原理都了如指掌,而且因为在师父带领下四处走访切磋换技,已经拥有大量的实战经验。如果实战,按武侠小说的说法开玩笑的讲,这时是可以和天下群雄一争了。

师未必是名师,但是一定是明师,才会有这样的进阶。

中医来讲也是一样,这时候或者继承师父的医馆,或者自己去开馆去了,这时候有个原则,一般都会避开师父所在的地方谋生,这是对师父的尊重。

在人生的阶段来讲,这一时期已经找到了自己,精神境界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可以享受自己的生命去了。这时候就可以做很多好玩的事情,因为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天天都是好玩的。过一天少一天呢。

这一时期已经有了术,而且有了核心的自己,天地已经宽了。

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著名的不著名的都有。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未必都是我们眼中的好结果与坏结果。有些人很惨烈,但是很坦然。比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那位,心安了,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归宿,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搞清楚自己来人世这一趟意义何在要去向哪里。比如苏秦他是被弄死了,但是他知道自己来这人世一辈子,就是要风风光光,而且他也确实做到了,掌六国相印。最后虽然死了,也给自己报了仇。

再往后,就是各人的机缘和天赋以及悟性的问题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好手的。在成手这个阶段,人并没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个人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成手之后,路孤独也不孤独,说孤独,是以我们的眼光来看的,说不孤独,是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来看的。

在武术里面,好手就是具备成手的能力之后,深化了修为,对打法有了更深刻的思想认识和深层次的理解,以至于突破前人,创造出新的体系,这一时期,换言之,已经不是武术,而是武道了。这样的人活着的里面,没见过的肯定还有,我个人亲自见过的也只有一个人了。在中医里面,已经是一方名医,甚至是一代名医,而对于某个病的认识和治疗,已经有自己独到的心得。开前人未开的先河,如金元四大家。中医的特性,和武道不同,它决定了这一时期不出名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到这个阶段,必有大量临床经验,而有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成功的案例,必然会成名。

这一时期他们的东西已经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比如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今天临床上还是非常常用。

在人生的修行里,这时候已经站在了时代的顶峰,或者在物质上,或者在精神上,或者在自己的领域。比如牛顿,比如特斯拉,再比如今天的某位首富,他不就是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模式和体系吗?

最后的就是宗师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好手是或自觉,或不自觉的已经找到了天地之间的规律,并懂得运用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道。而什么术不是在自然规律的统帅下呢?

所以看一个人吹武术,武术再神,它也不可能违反自然和人体的规律啊。

见众生,是因为这时候他活着,已经不是为了自己。他要将自己所得,交还给众生,去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这就是佛家讲的罗汉到菩萨,以至于佛的进阶。

将自己一切所得,回馈于社会,回馈于自然。人生的奇妙,在于是一个圆,我们从生下来嗷嗷待哺,需要父母的养育起,其实一直都是在其他人的帮助。在人生圆满之后,见了天地之后,就看最后转不转这个身了。

人生中的好手固然可以像苏秦张仪这样荣华富贵,也可以像孙膑这样功成身退。还可以像王凤仪这样自己受益了,然后现身说法去努力帮助别人。但是这些都还是离最后的宗师差一步之遥,其实只是一念之间而已。

宗师,是将自己修行的体系,完整的再交给别人。

《一代宗师》这部电影,很多人不爱看,文艺范,很正常。不是人人都需要爱看的。爱看的朋友,其实可以想想叶问和宫二最后,叶问说再也见不到宫家的六十四手了,宫二差一个转身。

而叶问呢?将咏春拳广泛的传播开来,未必人人都要做叶问啊,但是很多人在练咏春拳的过程中,也锻炼了体质,改善了身体,这就是宗师的意义。

宫二呢?她的六十四手,失传了。

很喜欢一代宗师最后的画面,拍的一盏盏佛灯。东方西方其实对于这一点思考是一样的,《超体》的女主角,在脑力开发到百分之百之后,表示人生意义在于传承。

承上启下这也是中国人的中的一层含义。

理解了这层含义,也就理解了一代宗师最后的佛灯场景

燃灯为何是古佛?他是点灯人。

武林故老相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个人点一盏灯”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小说在线阅读_第1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冯一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第1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