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水火棍之蔡京地奇星圣水将单廷圭地猛星神火将魏定国

在《水浒传》这部巨著当中,单廷圭和魏定国这一对组合是颇为有意思的,施耐庵先生也别出心裁的给两人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魏定国很好理解,意思为未定国,那么单廷圭是什么意思呢?

单廷圭的姓,和说唐里的名将单雄信是一样的,读善。那么什么是廷圭呢?圭,是中国古代的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的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象征地位和权力。又作珪,圭和珪含义互通。单廷圭亦是单廷珪。权为公器,单廷圭的意思,是善用权力这个公器。

那么权力这种东西,又和水火有什么关系呢?

权力就像洪水,如果没有堤坝来防护,就是洪水猛兽。火,善用它,则能够给人带来光明,温暖,另外一方面,如果不善于用它,就会玩火自焚。所以过去的公门里有水火棍,意为水火无情,绝不徇私。

单廷圭和魏定国的出场也极具戏剧性,宋江一伙打破了大名府,蔡京的女儿逃得性命,便叫丈夫梁中书写表申奏朝廷,那么蔡京是什么反应呢?“蔡京初意,亦欲苟且招安,功归梁中书身上,自己亦有荣宠;今见事体败坏,难遮掩,便欲主战,因大怒道:“且教首将退去!”

所以我们说,手里有了权,还是记得权是公器才是,蔡京就是完全把权当做自己的私家用品,所以调来了水火二将,准备打梁山。“次日五更,景阳钟响,待漏院众集文武群臣,蔡太师为首,直临玉阶,面奏道君皇帝。天子览奏,大惊。有谏议大夫赵鼎出班奏道:“前者往往调兵征发,皆折兵将,盖因失其地利,以致如此。以臣愚意,不若降敕赦罪招安,诏取赴阙,命作良臣,以防边境之害。”蔡京听了大怒,喝叱道:“汝为谏议大夫,反灭朝廷纲纪,猖獗小人,罪合赐死!”天子曰:“如此,目下便令出朝。”当下革了赵鼎官爵,罢为庶人,当朝谁敢再奏。有诗为证:玺书招抚是良谋,却把忠言作寇仇。一自老成人去后,梁山军马不能收。天子又问蔡京道:“似此贼势猖獗,可遣谁人剿捕?”蔡太师奏道:“臣量这等山野草贼,安用大军,臣举凌州有二将:一人姓单,名廷珪;一人姓魏,名定国,现任本州团练使。伏乞陛下圣旨,星夜差人,调此一枝人马,克日扫清水泊。”天子大喜,随即降写敕符,着枢密院调遣。天子驾起,百官退朝,众官暗笑。次日,蔡京会省院差官,赍捧圣旨敕符,投凌州来。”

蔡京全然不顾妄动刀兵,会生灵涂炭,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利益来,这就是把权力作为私人物品了。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时很多的。而这种私人目的的刀兵,能够有什么好结果吗?所以施耐庵先生写,百官退朝,忠官暗笑,心里明白的,都知道蔡京又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大家看热闹吧。唯一可怜的,就是那些征战的将士罢了。

神火圣水两人虽然也在打梁山时,赢了宣赞和郝思文,但总体来说没有什么过多的表现,反而是投降的描写更丰富,“两个斗不到五十余合,关胜勒转马头,慌忙便走,单珪随即赶将来。约赶十余里,关胜回头喝道:“你这厮不下马受降,更待何时!”单廷珪挺枪,直取关胜后心。关胜使出神威,拖起刀背,只一拍,喝一声:“下去!”单廷珪落马。关胜下马,向前扶起,叫道:“将军恕罪!”单廷珪惶恐伏礼,乞命受降。关胜道:“某与宋公明哥哥面前,多曾举你。特来相招二位将军,同聚大义。”单廷珪答道:“不才愿施犬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

单廷珪的投降,在诸多降将里面是最直接的了,掉下马来关胜一扶就愿意投降了,为什么会这样?这样是不是很不像好汉行为?而且是投降强盗这么快,是不是有问题?

我们前文曾经聊过关胜,这个人是以忠义为名的,所以本来被滥用的权力,回归到忠义人的手里,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单廷珪乞命受降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愿意同共替天行道。这里施耐庵先生连那句惯用的本是地煞之数,意气相投都免了。

所以对于水火二将,安排林冲来收降不对,安排呼延灼来也不对,只能是关胜来。权力,只能是在忠义的人的掌握下才能恢复本来面目,不然就是水火百姓。

“单廷珪便对关胜、林冲等众位说道:“此人是一勇之夫,攻击得紧,他宁死,必不辱。事宽即完,急难成效。小弟愿往县中,不避刀斧,用好言招抚此人,束手来降,免动干戈。”关胜见说,大喜,随即叫单廷珪单人匹马到县。小校报知,魏定国出来相见了。单廷珪用好言说道:“如今朝廷不明,天下大乱,天子昏昧,奸臣弄权,我等归顺宋公明,且居水泊。久后奸臣退位,那时去邪归正,未为晚矣。”魏定国听罢,沉吟半晌,说道:“若是要我归顺,须是关胜亲自来请,我便投降;他若是不来,我宁死不辱!”单廷珪即便上马回来,报与关胜。关胜见说,便道:“大丈夫作事,何故疑惑?”便与单廷珪匹马单刀而去。林冲谏道:“兄长,人心难忖,三思而行。”关胜道:“好汉作事无妨。”直到县衙。魏定国接着,大喜,愿拜投降,同叙旧情,设筵管待。

在水浒里的诸多降将里面,水火二将的投降是最有意思的,半句意气相投的啰嗦都没有,水火能利人,也能害人,就看运用水火的人了。

水火二将的写作用意是很明白的,未定国,指的是当时刚刚建立的明朝,作为张士诚的高级幕僚,和朱元璋的老对手,施耐庵先生用小说的形式警示了当时的统治者,国家刚刚平定,人心其实未定,既然手持了廷圭,那就要懂得善用它。不要像水浒里的蔡京之流,是会遗臭万年的。

蔡京这个人是比较有意思的,这个人在历史上真实情况如何,我们不去讨论他,单就水浒而言,一个当官的,每年有生辰纲,梁中书是他的一个女婿,就要给他送价值十万的生辰纲,书中也提到有个蔡九知府,是不是蔡京还有另外八个儿子不清楚,但是就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推测,每年单生辰纲这一项,蔡京一个人就要收多少银钱,而且作为一个重臣,他居然在生辰纲被劫后,还明目张胆的调官府的捕快去缉拿凶手,好像生怕全天下不知道他是贪官似的,这合情理吗?

诸君,这就是施耐庵先生刻意为之了,蔡京的第一次出场,是生辰纲被劫了。他听说此事后,甚为恼怒:“这班贼人,甚是胆大!去年将我女婿送来的礼物打劫了去,至今未获贼人。今年又来无礼,更待干罢,恐后难治。”于是立即派人前往济州府“着落府尹,立等捉拿这伙贼人,便要回报”。

梁中书送的东西,怎么来讲,都是私人物品啊,而且这么大数目,这玩意能报官府缉拿吗?蔡京当然是有修为的,他的字如此出彩就可以知道这个人不简单。但不全是这个原因。

这也正是施耐庵先生多次在水浒中描写蔡京,又用蔡京引出水火二将的目的。在水浒描写的大宋朝里面,整个大宋朝的人力物力,乃至于军队,完全如同蔡京的私家财产,在那个君权社会,天下都是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没问题,但是蔡京作为一个权臣,这样做合适吗?

这也正是施耐庵先生在退隐之后,留给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一个诚恳建议,我们前面在聊三阮时提到,三阮是忠心报答赵官家的,但是要警惕,永远警惕蔡京这样的国家蛀虫出现,蔡京高俅童贯杨戬这一伙人,如果说在野有宋江、方腊、田庆、王虎这四大寇,那在朝就对应的有蔡京、高俅、童贯、杨戬这四大奸。而在野的寇,却实实在在是在朝的官引出来的,开篇第一回借洪太尉之手放出妖魔,而不是普通人误走妖魔,便是施耐庵先生刻意为全书设置了一个大局。

杨志、晁盖、吴用、三阮、公孙胜这一伙人,可以说完全就是这个生辰纲招出来的,而后牵连到的宋江,更是梁山泊的扛旗人。所以这本水浒既是一本鉴人的著作,同时也是施耐庵作为曾经的敌对阵营里的幕僚,借故宋之遗事,劝谏刚刚收复汉人河山的朱元璋,希望以后永远朝野清平,国泰民安的诚意之作。

这也就是为什么《水浒传》从来没有被禁的真正原因,如果说我们前面聊过的鲁智深等英雄好汉,是水浒不被禁的表面,那么水浒,则是一个归隐的赤子,处江湖之远,对身居庙堂的君王的忠心之言。

总结:权为天下公器,中山先生曾言,天下为公。古代封建社会从来都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人类社会也从来都是强者影响弱者,如果居于上的强者把民众往善的方向引导,如果居于上的强者处处以天下为公,世间若无生辰纲,哪里会来晁盖和宋江?宋朝的赵家如果自己行得正,又哪里会有后来的元朝?而元朝如果不将人分九等,汉族为末,又哪里有元末大规模的起义?

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社会,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友爱和善,看明白水浒,意义何在?

答案很简单,笑那些丢了天下的封建帝王傻呗,这就是读书之乐。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小说在线阅读_第1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冯一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第1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