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之天捷星没羽箭张清
张清这个人物,是《水浒传》里面很独特的一个人物,他飞石打将无数,虽然自身武艺并不出彩,但是用上飞石就几乎是无解的存在。那么施耐庵老先生为何在梁山大聚义前加了个这样的人物?小子在前文一再提及,施耐庵先生写书是宗师笔法,全没有无用笔墨,那么他为何设置了这样一个破坏整体武力平衡的人物,甚至就连作者自己很喜爱的人物,最后成佛的鲁智深的光头上也被打了一石子?
要搞清楚张清的来龙去脉,首先就得明白这个人最早的来历,还有他的外号里的这个没字,到底是取(mo四声)还是读作(mei二声)。我们先来看水浒的蓝本《宋江三十六人赞》里对张清的描写:“没羽箭张清箭以羽行,破敌无颇。七札难穿,如游斜何。”
什么意思呢?古时候的箭上面都有箭羽,箭羽的出现,能很好的帮助箭平衡和保持方向。通常箭羽的外形轮廓都是流线形的,这种形状有着很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所以叫做箭以羽行,那么什么叫破敌无颇呢?中国有句老话,叫无偏无颇,无颇,意味着持正不偏,连起来的意思是,箭因为有了箭羽,所以射敌人的时候不会偏。那么我们这里就可以知道,至少在水浒的蓝本里面,这个字应该取的是没有的意思,前面的八个字,都是在解释箭羽的作用,但是张清的外号叫没有箭羽的箭。七札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神射手养由基,他曾经一箭射透七层胸甲,这里说七札难穿,是指张清的箭既没有准头,同时射术一般,为什么叫做没有准头呢?
古人有个习惯,叫折箭为誓,人生就好比这个羽箭,有方向的,射出去是有准心的,而且很多时候开弓是没有回头箭的,箭折断,就比喻人中道而折,所以古人经常用折箭来发重誓。那么张清这个人的原型,其实是不成器的贼,所以最后叫做如游斜何?本身人生也不是什么有方向的人,加上水平也一般,又没有箭羽,走的不是正路,这样的人是让人看不大上的,人生更不会有什么大成就。
好了,搞清楚了张清的最早来历,那么显然施耐庵先生是将这一人物再创作了,同时呢,保留了没羽箭这个外号。
水浒的写作目的,是以水中花,镜中月来鉴人,那么张清出场是在什么时候呢?梁山大聚义前,人都看得差不多了,是不是这时候我们的修行就到了一定程度,可以放心了呢?
不是,永远记住,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所以在大聚义前来了个这号专门打石子的人物,而且他的箭没有方向,你完全不知道他从哪里打,打哪里。
敌在暗,我在明,永远要记住防人暗算。“话说宋江打了东平府,收军回到安山镇,正待要回山寨,只见白胜前来报说,卢俊义去打东昌府连输了两阵:『城中有个猛将,姓张,名清,原是彰德府人,虎骑出身。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呼为「没羽箭」。”
为什么百发百中?因为他在暗处啊。所以除了最后养马的紫髯伯,张清是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人物。写完一众人物之后的点睛之笔。
那么哪些人拿张清没办法呢?首先卢俊义就被难倒了,我们前文聊卢俊义时已经说过,卢俊义这样的人,哪里能够防暗算?
最有意思的是鲁智深被打的情节:“张清看了,见鲁智深担著禅仗,皂直裰拽扎起,当头先走。张清道:『这秃驴脑袋上著我一下石子。』鲁智深担著禅杖,此时自望见了,只做不知,大踏步只顾走,却忘了堤防他石子。
正走之间,张清在马上喝声:『著!』一石子正飞在鲁智深头上,打得鲜血迸流,望後便倒。”
可爱的鲁智深被打得往后便倒,诸君,鲁智深是什么人啊?大英雄啊!他知道不知道宵小会背后暗算人?
他当然知道!但是呢,他是不屑的,所以他此时自望见了,只做不知,大踏步只顾走,却忘了堤防他石子。英雄都是光明磊落的,只顾大踏步的走,但是呢,忘记了人家是会暗算的。
所以大智慧的脑袋上被打得鲜血迸流。
金枪手徐宁也是被打的,重利啊,重利的人更不知道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徐宁飞马直取张清,两马相交,双枪并举。不到五合,张清便走,徐宁赶去。张清把左手虚提长枪,右手便向锦囊中摸出石子,扭回身,觑得徐宁面门较近,只石石子,眉心早中,翻身落马。”而且打的是眉心,眉心是什么地方?
传统讲的神所居之处,重利的人只看得到利,哪里知道守神?
“只见卢俊义背後一人大叫:『今日将威风折了,来日怎地厮杀!且看石子打得我麽?』宋江看时,乃是丑郡马宣赞,拍马舞刀,直奔张清。张清便道:『一个来,一个走!两个来,两个逃!你知我飞石手段麽?』宣赞道:『你打得别人,怎近得我!』
说言未了,张清手起,一石子正中宣赞嘴边,翻身落马。”人长得丑,无自知之明,本事又不济,还要口口声声说不怕暗算。
所以呢?
打嘴了就。
“呼延灼见宋江设誓,便道:『兄长此言,要我们弟兄何用?』就拍踢雪乌骓,直临阵前,大骂张清:『「小儿得宠,一力一勇」!认得大将呼延灼麽?』张清便道:『辱国败将,也遭吾毒手!』言未绝,一石子飞来。呼延灼见石子飞来,急把鞭来隔时,却中在手腕上,早著一下;便使不动钢鞭,回归本阵。”
作为世代当官的人,呼延灼怕不怕暗算?当然怕暗算,因为官家子弟从小条件好了,得家族借力很多,哪里知道太多人心险恶?
有意思的是关胜没被打,为什么呢?
“关胜在阵上看见中伤,大挺神威,轮起青龙刀,纵开赤兔马,来救朱仝、雷横。刚抢得两个奔走还阵,张清又一石子打来。关胜急把刀一隔,正中著刀口,迸出火光。关胜无心恋战,勒马便回。”
这就是名气大,有忠义之名的好处,关胜拿刀一隔,正中著刀口,所以啊,一个忠义的人,被人暗算,很多时候是会有人站出来挡刀的。
杨志也被打得心惊胆战,一颗石子正中头盔,至于刘唐和雷横,更不用多说,都是吃暗算的主,连美髯公朱仝,也逃不过石子。
也许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董平不被打?
诸君,董平哪里是什么好鸟?刘唐虽然不是好鸟,但是刘唐性子暴躁,不是精细的人,而董平呢?
这是个心思灵巧的主。
所以对付暗算,还是得吴用这种人出马,因为都擅长搞机关算计。最后张清也是中了吴用的计,才归降梁山的。
聊到张清,就不得不提水浒的版本问题,张清和琼英的姻缘,按水浒的创作思路来讲,是完全莫名其妙的,所以小子个人是倾向于没有田虎王庆的水浒版本的。张清和琼英的写作手法,思路,更像是《薛丁山征西》这一类英雄佳人千里良缘一线牵的通俗小说,施耐庵先生安排了一个打石子的,就算是写到后面马虎了,也不会这么大篇幅又去写一个打石子的来结婚的。
张清最后的结局,是战死,而张清带给我们的警示,自然也不是这个人的人生本身值得研究,而是通过他表达了我们要明白明暗转换的道理。
总结:没羽箭张清,是水浒作者留给后代读书人的又一生动文学引申形象。观张清打水浒众将,当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诚为良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