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那妇人起身去烫酒,武松自在房里拿起火箸簇火。那妇人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一只手拿着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冷?”武松已自有五分不快意,也不应他。那妇人见他不应,劈手便来夺火箸,口里道:“叔叔,你不会簇火,我与你拨火,只要一似火盆常热便好。”武松有八分焦燥,只不做声。那妇人不看武松焦燥,便放了火箸,却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

武松当然不是不解风情的人,不过他的英雄主义情结,注定了他不可能去做违反纲常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接下来“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交。武松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男人,只要心里打定主意,自己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就算本领平平,就算生活艰难,那他注定一生也不会走歪的。因为走得堂堂正正,因为他心安,所以能顶天立地,一个没有骨气,心不安的人,是谈不上顶天立地的。这也是为什么武松即便不像鲁智深这样无私,也同样是公认的英雄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打了虎,就算是英雄,李逵也打虎了,解珍解宝兄弟也打虎了,但武松打虎我们的印象却是最深刻的,因为这是一个虽然自私爱面子,但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顶天立地的好汉。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要想成为英雄,立志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可以说是基础,又是核心。林冲的武艺不比武松差,但是差就差了这份顶天立地的男儿豪情,所以只能是卑躬屈曲,最后抑郁瘫痪而死。

“武大撇了老婆,来到武松房里叫道:“二哥,你不曾吃点心,我和你吃些个。”武松只不则声。寻思了半晌,再脱了丝鞋,依旧穿上油膀靴,着了上盖,带上毡笠儿,一头系缠袋,一面出门。武大叫道:“二哥那里去?”也不应,一直地只顾去了。”

这里写武松在武大回家后并没有解释,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展开来聊,经常有人说,我喜欢坦诚的人,有什么事情直接说,不要转弯抹角。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话能够直说吗?

武松这里是不是应该直接跟武大说:“嫂子勾引我?”诸君,老话说得好,宁拆十座庙,不断一桩姻啊!武松这样说了,武大会怎么想?所以这里武松可以受委屈,但是也一定不能够说的,不然影响的就是武大的家庭。武松是个精细的人,才有了寻思了半响,头也不回的去了。可惜呢,只是没想到潘金莲太毒,最后武大的性命断送在了这个女人手上。

“正在家中两口儿絮聒,只见武松引了一个土兵,拿着条匾担,径来房里,收拾了行李,便出门去。武大赶出来叫道:“二哥,做甚么便搬了去?”武松道:“哥哥不要问,说起来,装你的幌子。你只由我自去便了。”

所以武松是很重情义的,他这里宁愿可能被武大误会,也不愿意多讲。一个人时时刻刻把顶天立地四个字装在心里,又很重情义,这样的人想不成为英雄都难。

而后武松要出远门,特地去家里交代武大和自己的嫂子,这里武松犯了一个错误,我们可以看到最后武松的结局,是在打方腊时丢失了左臂,这里也就是作者暗示了武松这个人的不完美。

那么我们一路聊来,武松这样一个英雄,虽然有自私和爱面子的问题,但是自私和爱面子是人之常情,作者没有理由为了这样一个缺点,就砍掉武松这位大英雄的手臂吧?毕竟我们多次提到,不是人人都要去做圣人的,更不是人人都要去做鲁智深。那武松的问题在哪里呢?

每一种性格,其实都是双刃剑,比如一个完美主义的人,容易在事业上精益求精,但是呢,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也相对的变多了,这也导致了抑郁症患病率要高过其他性格的人。因为他们凡事都追求完美,那么自然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概率也大。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的,而完美主义性格的人则把生活的目标设置得太完美。搞清楚了这个问题,那么武松是什么情况呢?

英雄主义情结太浓,顶天立地的人,都是很豪爽的,虽然武松也有精细的一面,但显然武松不理解,君子可欺以其方这句话的含义,更不懂明暗的转变,说得通俗一点,这种性格导致武松精细有余,却机巧不足。所以这也是每一个英雄主义情结的人,需要去补的一课,不然你面临的问题,永远就是我在明,敌在暗,而后武松的牢狱之灾也正是因为如此。

其实武松出差前去跟哥哥辞行可以,跟嫂子交代,则完全是多此一举,甚至是败笔。为什么这样讲呢?

如果潘金莲不是过早的知道武松不在,她是不敢这么放肆的,而武松的一番话,更直接激发了潘金莲和武大的矛盾,加重了潘金莲对武大的不满。武松的英雄情结太重了,把自己的作用在潜意识里放大了,其实武大在武松没回家前,还不是照样过日子?虽然有些人嘲笑,说些风凉话,但是日子也是过得平安的。武松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说:“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

最不该说的就是这句:“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武松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兄弟情深,要命的是他英雄主义的情节,这里就没考虑得仔细了。一件事情的结果,是多种因素同时导致,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武大最后死的直接导火索是什么?

“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伏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

正是武大后来的这句话,直接让潘金莲起了杀心。我们当然不能够将武大的死怪到武松的头上,但是,武松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是非常不妥当的。

一个懦弱的人,如果突然有了靠山,是一种什么心态?这里我们可以参考穷人突然成为暴发户后的消费观念,另外不管是学现代的自由搏击,还是传统武术,在前三个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出现一个同样的心理,尤其是本来懦弱,身材弱小,受人欺负的人学了功夫之后,几乎一致的反应就是出现一个盲目的自信期,这一阶段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厉害了,很容易和人发生口角并导致拳脚事件,但是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一时期是完全的假象而已。功夫还差得远呢,三年拳不如一年跤,甚至很多学得不正规的,连接头经常打架的流氓也是打不过的,这一时期一旦动手,必定吃亏。

武大说这话,在潘金莲听起来,是不是威胁?当然是威胁!武松出差前特地去交代,在潘金莲看来,是不是威胁?

当然是威胁,甚至还是挖苦讽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喜欢被威胁,哪怕那个人极度懦弱,面对威胁他虽然会害怕,但是内心一定是愤怒和期待报复的,所以武大和武松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而这一系列的小因素,最终导致了武大死亡的结果。武大威胁潘金莲,潘金莲会怕吗?

她当然会怕,但是怕,不代表不会反抗,尤其是她背后站的是西门庆。

“武松再筛第二杯酒,对那妇人说道:“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说。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小子个人是非常喜欢武松这个人的,因为小子自己也很有英雄主义情结的成分,这种成分在很多时候就表现为,多事。诸君,一个女人把得牢不牢,你武二跟她说,她会听你的吗?武二算神马呢?所以在潘金莲听来,这里完全就是讽刺。我们来看看潘金莲听了武二一番入情入理的劝告后,是什么反应?

“那妇人听了这话,被武松说了这一篇,一点红从耳朵边起,紫臊了面皮,指着武大便骂道:“你这个腌混沌!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

后面还有骂武大的一大篇文字,小子就不引过来了,劝人和给她人建议导致对方恼羞成怒,这是最失败的。

失败的根由是什么?武二的英雄主义情结,武二来插这一竿子除了显示自己是大英雄,什么事情都要他来摆平,实际给武大带来了什么意义没有?

答案是否定的,武松走后,武大两口子天天为这事吵架,所以武松这件事情办得可以说是糟糕透顶。

而后潘金莲和西门庆在王婆的教唆下毒死了武大,“武松回到下处房里,换了衣服鞋袜,戴上个新头巾,锁上了房门,一径投紫石街来。两边众邻舍看见武松回了,都吃一惊,大家捏两把汗,暗暗地说道:“这番萧祸起了!这个太岁归来,怎肯干休?必然弄出事来!”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小说在线阅读_第1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冯一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第1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