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鲁达被金老汉拉住,这才惹出了赵员外送鲁达上五台山,这赵员外也是个识英雄重英雄的人,所以说十室之内必有忠信,“金老道:“恩人在上:自从得恩人救了,老汉寻得一辆车子,本欲要回东京去,又怕这厮赶来,亦无恩人在彼搭救,因此不上东京去。随路望北来,撞见一个京师古邻,来这里做买卖,就带老汉父子两口儿到这里。亏杀了他,就与老汉女儿做媒,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养做外宅,衣食丰足,皆出于恩人。我女儿常常对他孤老说提辖大恩。那个员外也爱刺枪使棒,常说道:‘怎地得恩人相会一面也好。”

金翠莲其实只是赵员外的一个外宅,那么什么叫外宅呢?外宅不是妻,也不是妾,是瞒着家里为了快活而在外面养的女人,这就叫外宅。类似今天某个国家的二奶。见不得光的。

那么赵员外是为了感恩吗?显然未必,一个外宅的恩人,他是不需要费这么大力量去结交和安排的,所以施耐庵先生刻意写金翠莲是外宅。真实原因很简单,一方面鲁达是孤独的,另外一方面,天下识英雄和重英雄的好汉又是很多的。

矛盾吗?

矛盾又不矛盾,人海茫茫,英雄落难时,未必就能逢到识英雄重英雄的人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古人常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是不是伯乐就真的少?

当然也不是,只是伯乐没有遇到千里马,如果遇到了千里马,伯乐肯定也是认得出的。

“次日天明,赵员外道:“此处恐不稳便,可请提辖到敝庄住几时。”鲁达问道:“贵庄在何处?”员外道:“离此间十里多路,地名七宝村便是。”鲁达道:“最好。”员外先使人去庄上叫牵两匹马来。未及晌午,马已到来,员外便请鲁提辖上马,叫庄客担了行李,鲁达相辞了金老父女二人,和赵员外上了马。两个并马行程,于路说些闲话,投七宝村来。不多时,早到庄前下马,赵员外携住鲁达的手,直至草堂上,分宾而坐;一面叫杀羊置酒相待。晚间收拾客房安歇,次日又备酒食管待。鲁达道:“员外错爱,洒家如何报答。”赵员外便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何言报答之事。”

这里也能看出中国人说话很讲究阴阳辨证,这里英雄惜英雄,于是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否则谁认识谁呢?见面都不打招呼的多了去了。何况一个外宅的恩人。

有意思的是这个村庄叫七宝村,七宝的说法来自于佛家,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七宝分别代表了健康,真金不怕火炼等含义,这个说法历来不统一,感兴趣的诸君可自去查阅资料,这里就不再展开了。那么这里鲁达到了七宝村,显然离出家是不远了。施耐庵老先生写书是处处设伏。

“赵员外道:“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都不好看。赵某却有个道理,教提辖万无一失,足可安身避难,只怕提辖不肯。”鲁达道:“洒家是个该死的人,但得一处安身便了,做甚么不肯?”赵员外道:“若如此,最好。离此间三十余里有座山,唤做五台山,山上有一个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萨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我曾许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只不曾有个心腹之人,了这条愿心。如是提辖肯时,一应费用,都是赵某备办,委实肯落发做和尚么?”鲁达寻思:“如今便要去时,那里投奔人,不如就了这条路罢。”

这里就写得很有意思了,赵员外为什么说不留鲁达,面皮上不好看呢?

因为赵员外也是个好汉,而且估计在当地还是有点名气的,如果当地道上的朋友知道了赵员外不敢留鲁达,人家无路可走来投,你却害怕担干系而不敢留,这是要让好汉耻笑的。就好比柴进或者晁盖,要是有人去投奔他们,他们不敢留,那是没面皮的事情,所以一部水浒,其实写的远远不止是梁山上的那些人,水浒里面像鲁达遇到的赵员外,武松找的何九叔,这些人都算得上一号人物的。这里我们就可以来探讨一下很多读者朋友思考的,如果梁山全伙不受招安,以梁山这伙人,是不是能够做一番事业,结局比招安好得多?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施耐庵先生的写作原意,并不是去探讨这伙人不受招安,是不是能够打出一个好结局,其次我们一路聊来大家会发现,宋江这伙人真正的人才实在少之又少,格局,层次,都离真正的英雄有很大差距。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就拿梁山的三任领导人来说,没有一个人具备了真正开创事业的英雄气质。第一任王伦就不多讲了,这样的人很难把事业做大,心胸和气量摆在那里,哪个有才能的人会投奔他?第二任的晁盖是个冤大头加好好先生,自己追求的只是豪气干云和朋友义气,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英雄是可以单凭豪气成事的,即便是不读书的成吉思汗,也是非常的精明,晁盖这样的人,当一个地方上的地头蛇头绰绰有余,但要想真成什么大事,也是不可能的。不然也不会被宋江慢慢架空。

第三任宋江可以算是最有能力的,但是宋江是不是具备了英雄或者枭雄的基础呢?

没有,差太远。宋江只是一个小吏心态,他运营梁山的终极目的,只是将其做大以成为自己换取政治前途的政治砝码。这样的心态,不可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的,即便是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大名府一役,杀死这么多百姓,旁观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也是为什么王进在后面再无出场的原因,施耐庵先生以王进开篇,暗含了这一个伏笔,王进为什么没有去投梁山?《水浒传》是要对比来看的,其实就算是水浒里的头号英雄鲁智深,如果不是因为走投无路,连佛门都呆不下去,他也不可能最后落草。

诸君,佛门广大啊,鲁达这样的英雄要是不是连佛门都呆不下去,可能去落草吗?一部《荡寇志》固然是污蔑了水浒英雄,但是真实的梁山,施耐庵先生笔下真实的梁山,真正值得称道的好汉又有多少呢?

只是给我们后人一面镜子,来照人照己罢了。

“当时真长老请赵员外并鲁达到方丈。长老邀员外向客席而坐,鲁达便去下首,坐在禅椅上。员外叫鲁达附耳低言:“你来这里出家,如何便对长老坐地?”鲁达道:“洒家不省得。”起身立在员外肩下。”

鲁达自己就坐了这个细节写出了鲁达的可爱和施耐庵先生的巧安排,鲁达是确实通达的,众生平等嘛,所以有什么坐不得的?其实诸君要是勘明了这众生皆平等,面对高官,富贾,位高权重的人,还会紧张吗?虽然还是不能便坐,但是紧张是大可不必的。

“首座众僧禀长老说道:“却才这个要出家的人,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门。”长老道:“他是赵员外檀越的兄弟,如何撇得他的面皮?你等众人且休疑心,待我看一看。”焚起一炷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一炷香过,却好回来,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首座道:“长老只是护短,我等只得从他。不谏不是,谏他不从,便了。”

熟人好办事,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情社会,即便是智真长老也是不能免俗的,如果不是因为鲁达是赵员外的兄弟,即便是广大的佛门也不会轻易收留鲁达这位英雄的,这里再次为鲁达见义勇为的义举一叹,鲁达为了一个义字,为了公义,把自己逼到了何等凄惨的境地。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小说在线阅读_第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冯一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第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