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人道之仗义每多屠狗辈地嵇星操刀鬼曹正

在金圣叹评价的水浒人物中,大多数都离作者原义较远,但对曹正的评价还是非常中肯的,他在评价鲁智深和杨志两人在曹正的计谋下智取二龙山时说,“如此两个大汉,却是曹正一人正名定位,固知捉刀者真英雄也。”而在后世的评论家也指出:“鲁智深、杨志却是两员上将,只为当时无具眼者。若庙堂之上有一曹正、张青其人者,亦何至哉!”到清代时更有评家认为曹正是“下下人具上上智”,这个评价虽然夸张,但是也从侧面表明了一众评论家对曹正的肯定和认同。

在三百六十行中,屠夫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过去不比今天物产丰富,在那个年代想吃肉是比较贵的,但凡逢年过节能够沾到点肉荤的,就算是日子还过得去的人家了,这里大家也可以看得到武大郎的勤奋,武大郎在家里迎接武松时是有酒有肉的,而武松后来也曾经因为要吃肉和孔家兄弟闹出一场拳头。所谓物以稀为贵,那个年头猪和鸡的成长周期比较长,少量的牛则需要用于耕地,我自己的师爷学艺,当时就是送了两头牛给师祖,是很贵重的。

那么作为杀猪贩肉的屠夫,在过去对比一般普通人来说是要相对富裕的,首先要想当屠夫是需要本钱来买牲畜的,说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仗义每多屠狗辈了,仗义的前提条件,是他们的手头相对来说是比较宽裕的,其他行业的人就算想仗义,在生活中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用拳头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仗义还是银子。这也就是为什么郑关西敢自称郑大官人的原因。

当然,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人更能仗义,并不排除贫寒的人也有仗义的,小子这里说的只是大体来讲,毕竟有钱好办事,就好比你问已经工作了的人借五百块钱,一般来说都是小事,但是要问还在上学每个月就一千块钱生活费的学生借五百,那当然就是大事了。

从屠夫的祖师爷樊哙起,再到后来的张飞,以及水浒中郑屠,这个行当多豪义之士,也不少郑屠这样的市井恶棍,这个行当的人智商一般都是有的,因为每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杀猪宰牛,干的也是直面生死的行当,所以郑屠使诈强骗了金翠莲父女,而曹正能够计取二龙山。

但是限于自身平台和周围结交的人来讲,他们的智慧又是不足的,绝对没有到评家说的“下下人具上上智”的程度,既不能算下下人,也不能说有上上智,即便是这个行业的祖师爷樊哙,也是以豪义勇敢示人,而非智慧。而曹正作为祖传杀猪的,自然不会有更多机会去接触更高的平台,且看原文:“杨志便扶这人起来,问道:“足下是谁?”这汉道:“小人原是开封府人氏,乃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林冲的徒弟,姓曹,名正,祖代屠户出身。小人杀的好牲口,挑剐骨,开剥推,只此被人唤做操刀鬼。为因本处一个财主,将五千贯钱,教小人来此山东做客,不想折了本,回乡不得,在此入赘在这个庄农人家。却才灶边妇人,便是小人的浑家。这个拿叉的,便是小人的妻舅。却才小人和制使交手,见制使手段和小人师父林教师一般,因此抵敌不住。”

作为市井行业代表的曹正,是非常贴近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我们或多或少遇到过人的指点,但是没得真传,就像曹正师承林冲,林冲要是好好教,曹正不应该只是这个水平,这里可参考王进教史进。同时曹正有一定的智慧,在小山头也能够发挥作用,但是一旦加入了梁山这样的大寨,遇到人才济济的情况,就很难显出来甚至最后随大流战死。这也是曹正虽有智慧,但仍然很弱,一旦到了大环境,就迷失自我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需要自我的表现。

总结:作为普通人里的英雄,曹正武艺尚可,有一定智慧,这非常像我们大多数稍微比其他人强那么一点又强不了太多的人,而且我们很多人都和曹正一样,是没有机会遇到高人指路,甚至很多人压根没有机会会发现和完善,自我真我和本我,那么怎么办?是不是就没得混了?显然不是,曹正的结局是悲剧了,我们要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

答案很简单,只居二龙山,甚至连二龙山都不上,老老实实开自己的店,不要轻易上梁山。

人道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在众多的水浒人物里面,神行太保戴宗以其独特的神行本领使其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可以称得上是妇孺皆知。在那个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和火车的时代,居然有一个人可以凭着一双腿日行八百,这确实是让读者印象深刻的,毕竟作为好马的代表,赤兔马也不过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而已。那么为什么写众生的水浒为什么要有一个人能跑这么快?是为了要参加奥运会吗?而且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作者施耐庵有意为之,我们一路聊来发现的规律,施耐庵给戴宗这样一个技能显然决不是仅仅为了说明梁山上有很多奇人异事,那么见众生的施耐庵先生,究竟想通过戴宗这样一个贯穿全书的人物来表达什么样的思考和主题?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是得从戴宗最早的原型《宋江三十六人赞》说起,在这部书书中,神行太保戴宗的名字和外号均已经出现:“神行太保戴宗,不疾而速,故神无方。汝行何之?敢离太行。”

好了,这里问题就出来了,很多水浒的研究者和评论家,对于三十六人赞这部原型作品是没有过多的深究的,小子之前聊过,这个三十六人赞的作者龚圣与和施耐庵人生经历有太多类似的地方,甚至极有可能,三十六人赞的作者同样是一个见众生的宗匠级人物,从他的画在画坛的地位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修为不简单,那么三十六人赞里这段莫名其妙的批语,是想说明什么?

要搞清戴宗身上的团团迷雾,首先就要明白什么叫不疾而速,华人大亨李嘉诚曾经用十六个字总结了自己的投资原则:“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

疾字,有几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疾病,并引申出痛和痛恨,比如痛心疾首。当然还有一个含义,就是迅速猛烈的意思,如疾风知劲草,如手疾眼快。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疾和速的含义非常近,那么怎么不疾而速呢?

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有的懂得以静制动,以慢打快的人,不疾而速的思想影响了方方面面,比如在武术层面,出现了以慢打快的太极拳,但太极拳动手时真的慢吗?恰恰不同于我们看到的晨练拳,太极拳快,而且非常快,但是它的快又不是拳本身快,毕竟它练的时候,确实看起来慢。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小说在线阅读_第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冯一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第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