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这一类型的修行人半隐半显,可谓是既有荣华富贵又享清福,是要有极高的智慧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面,这种类型的人顶级代表为鬼谷子,虽然不当官,但是自己教几个学生出来,就可以把当时的国际政坛搞得一团乱,张仪、苏秦、孙膑、庞涓、毛遂都是他的学生,而且这些人有些是学了军事,有些是学了纵横方法。

还有个很出名的,是号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这个人医术好,丹道也好,而且还懂治国之策,当时的梁武帝每有军国大事,都要征求他意见,他身在方外,却俨然是朝政决策人物,所以当时人都称他为“山中宰相”。可以说这样的人真是样样都好,而前人评价他:“知时运之变,俯察人心,悯涂炭之苦。”是这类人的共同写照,他们完全有条件躲起来做个富家翁的。

那么这种人是怎么修炼的?如果纯粹说这些人多牛叉,于我们来聊水浒就没有了意义,别人再牛,我们自己不牛,也是空的。起码要做到别人是大牛,牛魔王,我们自己是小牛犊子,那才有意义。

“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禀道:“这代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生教人请得下来?”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见?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赍捧御书丹诏,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似此怎生奈何?”真人禀道:“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志诚,空走一遭,亦难得见。”太尉听说,便道:“俺从京师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诚。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

这里写洪太尉去见张天师,天师天师,以天道为师,不同于三国里面张角那等妖道,这里的天师显然不是贬义,我们的洪太尉是有福气之人啊,他是有机会见到高人的,但是他见到了没呢?

“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

问题一开始就出来了,别看是个太尉的官,人家天师属于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物,不说谁比谁厉害吧,但是张天师不鸟洪太尉也是完全可以的,就算看在他是皇上派来的,要给皇帝面子,早点鸟和晚点鸟也是完全由张天师高兴。所以洪太尉这里就已经犯了第一个错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多少人像他人学习,最不缺的就是怀疑态度。

但问题也就出来了,有修为的人凭什么要向需要学习的人证明呢?

所以正心和诚意,为什么自古以来都是放在第一位,不止儒家如此,道家也如此,佛家更是讲要发善心,立善愿,缘由都在于此。

像陈门立雪,凿壁借光的这些主人公,没有明白人去教他们,那才是没天理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刘备的三顾茅庐,很多人说,诸葛亮会自己造势,其实小子真心不明白现代社会很多人是咋想的。

诸葛亮就算想做事,未必要跟当时一穷二白的刘备啊,诸葛亮这样一个没出门就想好以后要回家种田的人,留不留名,留多大名对他来说真的重要?

就好比写四大名著的,小子虽然前面戏说他们要留痕迹,但是其实留不留对他们来说又真的这么重要?

做了就做了,人生不过经历,结果谁去管他,人生无常,哪里想得了许多?

诸葛亮也是一样的,去跟着曹操,就算他那边人才多,不能一展抱负,也可以跟着把事情办了再归隐嘛,就算退一万步讲,跟了刘备,留了名,也没必要这么认真,把自己累得又是咳血又是病,吐血这种事情并不好玩嘛。

洪太尉得了旁边道人的提点后,于是开始上山了,表面上来讲,形式也是到位了的,从京城一路斋戒过来,算是心诚了吧?

其实这些东西是个形式,诚不诚看的不是形式,而是真正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刘备两次碰不到诸葛亮,再去第三次,这是态度。

“许多道众人等,送到后山,指与路径。真人又禀道:“太尉要救万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顾志诚上去。”

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将至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果然好座大山!”

诸君,这里不多不少,刚刚走到半山,路走到一半的时候,人累了,看前面又还远,这时候就容易生了退悔之心,“这洪太尉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了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望后便倒。”……。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

这里洪太尉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心里面已经在抱怨了,这里第一次考验已经出来了,龙虎山龙虎山,降龙和伏虎是修炼必经的阶段。老虎一出来,却没吃了洪太尉,洪太尉这时候不懂得是考验,其实哪里有老虎转了一圈看看人却不吃人的?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爬将起来,再收拾地上香炉,还把龙香烧着,再上山来,务要寻见天师。又行过三五十步,口里叹了数口气,怨道:“皇帝御限差俺来这里,教我受这场惊恐。”说犹未了,只觉得那里又一阵风,吹得毒气直冲将来,太尉定睛看时,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太尉见了,又吃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

蛇是龙属,水浒传不是封神榜,自然不可能出现一条龙,这时候在洪太尉抱怨时,蛇也出来了,而后洪太尉就见到了张天师,搞笑的是,张天师是个小孩子,而洪太尉是肉眼凡胎,自然也就认不出真人,其实这山上又是蛇又是虎,这个小孩子没点怪事,能够如此安然无恙的悠闲,那才怪了,且看原文:“太尉看那道童时:

头绾两枚丫髻,身穿一领青衣,腰间绦结草来编,脚下芒鞋麻间隔。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绿鬓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但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着那管铁笛,正过山来。洪太尉见了,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睬,只顾吹笛。”

洪太尉是个痴人,这个山野的孩子,且不说是不是天师,就算是个普通牧童,人家为什么要认得你?

所以人,最可怕的就是自大,自大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今上皇帝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分付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小说在线阅读_第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冯一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水浒108种思维108种人生108种结局总有一款适合您第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