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花潘金莲
小子在得脱人生大难后,有一阵子非常的迷茫,不知道未来的人生将会走到哪里,修行初期的朋友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在初期擦亮自己的心镜后,这时上面的灰尘变少,被后天压抑了多年的心花就会怒放,对很多事情都兴致勃勃,而且很容易上手。小子一方面想再回商场,但是另外一方面又觉得商海生活少了点治学的清闲乐趣,于是又想潜心做学问,但是潜心做学问吧,是很穷的,以小子大难之后惨不忍睹的存款,那么看得上眼的美女,好车,好的物质生活又木有了。更何况小子一直有个很坏的毛病,喜欢嘚瑟,人生得意时喜欢跑到不同城市好的酒店,能俯瞰全城的地方,站在阳台上看夜景,这可是个烧钱的爱好。为此反复纠结不已,就这样纠结了有将近两个月,有一天忽然哑然失笑。钱被我占了,闲我也要占,学问我得了点,物欲我还要满足。这得祖坟冒青烟啊~~所求太大,可见人,欲望真的是时刻无处不在。
在聊西门庆时我们曾经说,西门庆表现出来的,是欲海无涯。那他的老相好,潘金莲又是个什么状况呢?
这个世界上女人很多,美女却不多,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人虽然不是物,但是人也有商品的天然属性,可供交换。比如我们付出劳力,换取钱财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要。说得简单点,这些日常生活就是欲望。吃,穿,生娃,找老婆找老公,说得赤裸裸点,都是欲望。所以说到这里,就会明白,让人完全没有欲望,那人也不必要活着了。所以我们看古时候能够成佛的有一类人,济公是不戒酒肉的,水浒里的鲁智深是杀人放火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这个故事当然可以当笑话来看,但是其中其实有深层的禅理,很多人修行,抛妻弃子,戒欲,最后折腾得自己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哪里又得了什么好报呢?最可笑的是修来生,来世有没有尚且两说,就好比今天都没好好过,如何期待明天能过好?
小子曾经和朋友闲聊时说,如果人生像游戏一样可以读档重来一次,很多人会不会活得比今天好?
答案我个人想肯定的说是,但是自己也知道是自欺欺人,是战战兢兢的,因为知道,人都有惰性,所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这样一说,好像是欲望至上了,其实也不。
人和动物,毕竟还是有区别的,飞蛾扑火,当然可以理解为壮举,但客观来说,是为欲而死的。
那么对于男人来讲,能极大的满足欲望的美女好还是不好?对于女人来讲,施耐庵先生写的潘金莲又有什么意义和启示?
美女的类别,其实不多,施耐庵先生写了一个潘金莲,已经足够我们鉴别不同类型美女。一类是潘金莲这种的,身陷欲海,就好比罂粟花,虽然美,却能让人致幻,上瘾,中毒。还有一类,是相由心生,不禁相貌美,而且气质也已经清爽,这种姑娘非凡品,也就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有福气能够接触,并走到一起的。再一类,久经风尘洗礼,阅人阅事无数,此时的美女虽然貌美如花,依然娇艳,但内心深处已经铅华洗尽,这一类美女,是上天为我们善良真诚的朋友而留的,所以人只要真正的本真,善,就算你长得很丑,事业普普通通,不用灰心,是会有机会逆袭女神的。当然,你起码的条件得有,天天宅在家里打游戏,天天泡方便面,然后你对全世界宣布你真诚善良,要逆袭女神,那我保证你下辈子也不可能。
再一类,是阅历尚浅,或者全无阅历的。这一类分两种情况,一类是天生丽质,这时候还没有经过颜色的渲染,未来的走向,和从小接受的家教,以及遇到的人会有很大关系。第二类是家庭条件很好的富家女,这种女子其实就我个人接触到的而言,很多人并没有像娱乐媒体报道的那样不堪,娱乐新闻的原则是人被狗咬,那不叫新闻,狗被人咬了,那是要上头条的。恰恰是因为这类姑娘从小不缺乏物质,所以物欲相反没有那么严重,而且由于从小接触的人的层面都不低,自然也就不那么容易被环境和他人影响,往往反而有独立的人格。小子这里没有任何要替富人阶层说话的意思,小子自己也出生寒门,而且现在依然很穷,银行存款虽然不是负数,但是数字也惨不忍睹。那么这一类的姑娘,只要不遭逢家庭的巨变,或者家道中落,往往都是能够保持这一特性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貌美的普通人家姑娘,想凭借姿色和手段嫁入豪门,但往往事与愿违的原因,甚至惨一些的还有怀了孕也要被男方家的人强制去打掉的。这类豪门公子百分之八十的人会选择门当户对的,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并不是所有的都是人傻钱多。对比来说,当然愿意选人美,人格又独立的,谁愿意和一个只图自己的钱,又满是心机的女人在一起呢?
聊清楚了美人的分类,这里我们就方便来聊潘金莲的情况了,水浒传中对女人写得相对较少,不代表施耐庵先生没去写女人的人生和警示,而对于男性读者来说,看明白了女人的人生和警示,那也就能帮助更明智的选择人生伴侣,除非家贫不择妻,如果有得选,那还是要思量和考虑的,否则像我们聊过的卢俊义这样后院失火,又或者像武大郎那样,那才叫悲剧。
且看原文:“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这一段单表水浒传中潘金莲的出身,诸君,大户要缠潘金莲,潘金莲不从,这可不是在追求真爱啊,面对狼爪誓死不从啊,为什么这样讲?
她要真的是追求真爱,不愿意屈从的刚烈女子,直接往死里闹(当然不是要真死),何必要去告诉主人婆?告诉正房的原因只有一个,潘金莲这个人是有点小心机的,她不愿意被大户白占便宜,想要一个名分和补偿,好比去跟正方说,我怀了你老公的孩子,你看怎么办吧。这在后面遇到西门庆后也有提及,这里也看出来潘金莲是心术不够的,更别提智慧了。自己男人偷腥,哪有不吃醋的道理?除非这个正房巴不得赶快离婚分财产,否则是必然要河东狮吼的。那大户原本是想偷腥,结果惹了一身骚,而且家里以后都像潘金莲这样闹法,那他以后还怎么和使女偷腥?真是没了家法了。
所以把她卖出来了。
贫寒人家出生,不然不会送去给大户人家当使女,而在大户人家当过使女,眼界,吃的用的,当然也就不可能再和一般人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