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这里交代明白,为何吴用宋江要留卢俊义住这么些日子,正是为了让卢俊义百口莫辩,而对于贾氏的背叛,这里和潘金莲不同,是怪不得贾氏的,试想自己的男人整天只顾打熬筋骨,而后又听说卢俊义和反贼有牵连,再加上本身和李固有私情,那不背叛卢俊义,才是怪事了。人心大体是不知足的,如果说卢俊义让贾氏锦衣玉食,这是恩义的话,那贾氏忘恩负义,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很自然的。这里真正值得谴责的,是李固。
当然,对于小人,我们又如何能有高的期望,希望他能重情重义?
所以说到底,还是卢俊义自己不识人。
“当下董超、薛霸领了公文,带了卢员外,离了州衙,把卢俊义监在使臣房里,各自归家,收拾行李包裹,即便起程。诗曰:不亲女色丈夫身,为甚离家忆内人?谁料室中狮子吼,却能断送玉麒麟!”
卢俊义得梁山的助力,蔡家兄弟收了双份钱后,命算是暂时保下来了,而宋江以忠义为名,一方面是爱才,另外一方面,这时对于卢俊义肯定是必须尽力要救的,不然自己也面对不了梁山众兄弟。
倒是在启程前这诗施耐庵先生写得妙,谁料室中狮子吼,却能断送玉麒麟!修身齐家,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卢俊义这两件事不做,却听信算命先生之言,落到这般处境,空有天下无双的武艺,此时又能如何?
“且说李固得知,只叫得苦,便叫人来请两个防送公人说话。董超、薛霸到得那里酒店内,李固接着,请至阁儿里坐下,一面铺排酒食管待。三杯酒罢,李固开言说道:“实不相瞒:卢员外是我仇家。如今配去沙门岛,路途遥远,他又没一文,教你两个空费了盘缠。急待回来,也得三四个月。我没甚的相送,两锭大银,权为压手。多只两程,少无数里,就僻静去处,结果了他性命,揭取脸上金印回来表证,教我知道,每人再送五十两蒜条金与你。你们只动得一张文书;留守司房里,我自理会。”董超、薛霸两两相觑,沉吟了半晌,见了两个大银,如何不起贪心。董超道:“只怕行不得。”薛霸便道:“哥哥,这李官人也是个好男子,我们也把这件事结识了他。若有急难之处,要他照管。”李固道:“我不是忘恩失义的人,慢慢地报答你两个。”
李固这种人,也不怪最后作者安排那样的结局,其实就算梁山泊的人不杀他,这样的人迟早也难逃其他人的手,而且就算是用卑鄙下流的手段杀了,也只是杀忘恩负义之人,人人都拍手称快说一句活该的。所以说立身要正,正是由此。
而后卢俊义先被燕青搭救,却又被捉,这才惹出了梁山泊兵打大名府,在获救上山后,至于宋江为何多次要让位,这个且按下不表,且来看李固的结局:“卢俊义起身道:“***夫,擒捉在此,听候发落。”宋江笑道:“我正忘了,叫他两个过来。”众军把陷车打开,拖出堂前,李固绑在左边将军柱上,贾氏绑在右边将军柱上。宋江道:“休问这厮罪恶,请员外自行发落。”卢俊义手拿短刀,自下堂来,大骂泼妇贼奴,就将二人割腹剜心,凌迟处死。抛弃尸首,上堂来拜谢众人。众头领尽皆作贺,称赞不已。”
是啊,李固这样的人,一刀刀割死,也只是让众人称赞不已而已,所以说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
而后卢俊义上山后,捉了史文恭,这时候宋江再次提出了尊卢俊义为主,诸君,这里其实是宋江为人的奸诈处,且看原文宋江的三个理由:“吴用便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其余众弟兄,各依旧位。』宋江道:『向者晁天王遗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拣是谁,便为梁山泊之主。」今日,卢员外生擒此贼,赴山祭献晁兄,报雠雪恨,正当为尊。不必多说。』卢俊义道:『小弟德薄才,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宋江道:『非宋某多谦,有三件不如员外处: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员外堂堂一表,凛一躯,众人无能得及。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众兄弟不弃,暂居尊位;员外生於富贵之家,长有豪杰之誉,又非众人所能得及。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众,手无缚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一发众人无能得及。员外有如此才德,正当为山寨之主。他时归顺朝廷,建功立业,官爵升迁,能使弟兄们尽生光彩。宋江主张已定,休得推托。』
卢俊义拜於地下,说道:『兄长枉自多谈;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又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皆人所伏。兄长若如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之心。』
原来吴用已把眼视众人,故出此语。”
诸君,宋江的三个理由其实都不能称之为理由,第一个是长得丑,除了像宣赞这样长得太丑,当不了驸马外,没听说长得丑不能当强盗头子的。第二个谈出身,犯罪在逃,卢俊义这时候难道不是犯罪在逃么?唯一稍微能站住脚的,宋江放到了第三件来提,但是如果说比武功高低,那梁山自己就有得打了。再加上吴用在一旁的配合,宋江的这番话也就尽显虚伪了,那么宋江为什么老是说自己情愿让位呢?
不只是卢俊义,关胜等朝廷将官上山后也是这话,只不过是卢俊义上山他达到了推让的巅峰而已。
一方面,宋江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嫡系,来一个朝廷将官,比如关胜这种,武艺虽然高,但是没资历的,如果贸然让他排位过于靠前,则老兄弟们不服啊。这时候宋江表现得异常谦让,甚至提出要让位,那这时候再把关胜这样的放在前面,也就没人有话可说了。而被谦让的对象,往往也死心塌地,因为觉得自己过去是怀才不遇,如今可终于遇到好领导了。另外一方面,毕竟晁盖死前有遗言,同时宋江想挖卢俊义,闹得人家家庭破裂深陷大牢,如果不让一让位,他的忠义的大旗就立不稳了,只有多次推让,甚至最后还要拈阄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这才表示自己真的是一心想给梁山找一个好领导,找一个大才,一心为公,这样也才不用担负小人的名头。而卢俊义当然也就觉得宋江是真的重义气了。
至于卢俊义的结局,这里也就不用小子多说了,卢俊义是个很自负而单纯的人,在封建官场,非常讲究派系,他就算再好的武艺,再大的功劳,毕竟是梁山派系的人,比不得关胜呼延灼这些本来就是朝廷将官,值得一提的是,燕青在水浒传最末几回曾经劝过卢俊义,再说宋江与同诸将,离了杭州,望京师进发,只见浪子燕青,私自来劝主人卢俊义道:“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卢俊义道:“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已来,俺弟兄们身经百战,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损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有诗为证:
略地攻城志已酬,陈辞欲伴赤松游。
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卢俊义道:“燕青,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
卢俊义遭逢人生大变,而后上梁山,再然后四处征战,直到此时,却还看不明白,希望能够衣锦还乡,封妻荫子。那么卢俊义最后被下水银,沉水而死,也就不足为怪了。
沉水而死,意为像卢俊义这样的人,想浮出水面,那是此生休想了。而施耐庵与罗贯中两位先生写的卢俊义,其实也是为了让读者明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已。
总结: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并非完全是坏事,真正可怕的,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如卢俊义者,空背了棍棒天下无双,河北玉麒麟的美名,说到底,原来也不过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