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负责将20万登陆部队安全航渡到莱特湾并送上岛的,是金凯德中将的第七舰队。这支舰队是应麦克阿瑟的强烈要求,金下令在1943年3月组建的,其主要任务是配合西南太平洋战区陆军实施“蛙跳”和两栖作战。这支仅具有象征意义的舰队成立时只有几艘潜艇,后来陆续增加了一些两栖登陆和轻型作战舰艇,最大的不过是重巡洋舰。老麦一直以轻巡洋舰作为旗舰就是最佳的例证。以他爱装13的性格,肯定喜欢以战列舰或者航母作为旗舰,可惜没有。水兵们戏称这是一支只能在近海活动的“黄水海军”,老酒不理解这个“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
但是随着尼米兹的一声令下,第三舰队—原第五舰队—除快速航母舰队之外的几乎所有舰艇包括第三两栖舰队、第三两栖部队全部前往西南太平洋,暂归第七舰队指挥。刹那间马努斯和荷兰迪亚战舰云集、樯桅如林,以往的丑小鸭金凯德瞬间变成了白天鹅。在临时补充了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力量之后,第七舰队拥有各类舰艇735艘,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舰队,没有之一。太平洋舰队的护航航母、老式战列舰,威尔金森少将第三两栖舰队和巴比少将第七两栖舰队都在它的管辖之下。前者负责运载陆军第二十四军,后者运载第十军。
如今金凯德可谓鸟枪换炮,旧貌换新颜。截止战斗打响之前,归属他指挥的海军部队包括:
第七十特混舰队:指挥官希尔曼鲍林海军中校。
第一大队:下辖鱼雷艇母舰“奥伊斯特湾”号、“沃彻普里格”号、“威罗比”号及PT鱼雷艇39艘,它们在苏里高海峡将有惊艳表演。
第三大队:水上飞机母舰“半月”号、“圣卡洛斯”号,携带一个中队12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
第七十一特混舰队:司令官拉尔夫克里斯蒂海军少将,指挥“太阳鱼”号等潜艇7艘,基地为澳大利亚西南部港口弗里曼特尔。
第七十二特混舰队:位于布里斯班基地的所有潜艇,司令官J海恩斯海军上校。
第七十七特混舰队:司令官金凯德海军中将兼任。
第一大队:两栖登陆指挥舰“沃萨奇”号(金凯德旗舰,克鲁格第六集团军司令部位于其上),轻巡洋舰“纳什维尔”号(麦克阿瑟旗舰),以及“阿布纳里德”号等4艘驱逐舰。
第二大队:司令官杰西奥尔登多夫少将。
北方火力支援群:战列舰“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密西西比”号以及“奥利克”号等3艘驱逐舰。指挥官乔治韦勒海军少将。
南部火力支援群:战列舰“田纳西”号、“宾夕法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重巡洋舰“路易斯维尔”号、“明尼阿波利斯”号、“波特兰”号,轻巡洋舰“檀香山”号、“哥伦比亚”号、“丹佛”号,“本尼恩”号等11艘驱逐舰,“乔万”号等3艘拖船,“厄革里亚”号维修舰及打捞船“保存者”号。指挥官奥尔登多夫兼。
第三大队:指挥官罗素伯基海军少将。
重巡洋舰“澳大利亚”号、“什罗普郡”号、轻巡洋舰“菲尼克斯”号(旗舰)、“博依西”号以及“贝奇”号等7艘驱逐舰。其中“澳大利亚”号、“什罗普郡”号和驱逐舰“阿伦塔人”号、“瓦拉蒙加人”号来自澳大利亚皇家海军。
第四大队:指挥官托马斯斯普拉格海军少将。
第一支队:护航航母“切南戈”号、“桑加蒙”号(旗舰)、“桑提”号、“苏万尼”号、“萨吉诺湾”号、“彼得罗夫湾”号,“麦科德”号等3艘驱逐舰及“埃德蒙兹”号等4艘护航驱逐舰,指挥官托马斯斯普拉格海军少将。因为有两个斯普拉格出现在同一支舰队里,因此必须加上托马斯。
第二支队:护航航母“马尼拉湾”号、“纳托马湾”号、“卡达山湾”号、“马库斯岛”号、“奥曼尼湾”号、“萨沃岛”号,“弗兰克斯”号等3艘驱逐舰及“奥伯伦德尔”号等4艘护航驱逐舰,指挥官为“马库斯岛”号上的菲利克斯斯普顿海军少将。
第三支队:护航航母“范莎湾”号、“加里宁湾”号、“圣洛”号、“基昆湾”号、
“甘比尔湾”号、“白平原”号,驱逐舰“赫尔”号、“约翰斯顿”号、“希尔曼”号及护航驱逐舰“丹尼斯”号、“约翰巴特勒”号、“雷蒙德”号、“塞缪尔罗伯茨”号。坐镇“基昆”湾号的克里夫顿斯普拉格少将为指挥官。
第五大队:指挥官沃尔特劳德海军中校。
“布里斯”号等布雷舰2艘,高速扫雷舰“钱德勒”号等7艘,“必要”号等扫雷舰13艘,高速运输舰“桑德斯”号,澳大利亚护卫舰“加斯科内”号及第1704号摩托艇。
第六大队:指挥官查尔斯摩根海军少校。
“贝尔纳普”号等11艘高速运输舰,负责运输考夫曼中校的7支“蛙人”分队,执行水下或滩头临时爆破。
第七大队为后勤保障大队:指挥官杰斐逊比尔德海军上校。
“阿什塔拉比”号等14艘油轮,“马扎马”号等5艘弹药船,“鲍尔斯”号等3艘护航驱逐舰,两艘淡水供应船,“印度河”号等4艘布网船及登陆艇维修舰、打捞船等。
第七十八特混舰队:负责运送北部攻击部队,司令官为坐镇“蓝岭”号两栖登陆指挥舰的丹尼尔巴比海军少将。
第一大队:武装运输船、货船、船坞登陆舰、拖船等28艘,登陆艇32艘,由“哈里森”号等8艘驱逐舰及“伯林顿”号等2艘护卫舰护航。指挥官巴比少将兼。
第二大队:武装运输船、货船、船坞登陆舰、拖船等44艘,登陆艇23艘,由“弗莱彻”号等9艘驱逐舰、“马斯科吉”号等2艘护卫舰护航,指挥官威廉费克特勒海军少将。
第三大队:澳大利亚登陆舰“卡尼布拉”号等3艘,英军布雷舰“阿里阿德涅”号,美军“休斯”号等10艘驱逐舰、“埃尔帕索”号等4艘护卫舰护航,指挥官亚瑟斯特鲁贝尔海军少将。
第四大队:高速运输舰“克罗斯比”号等5艘,舰队拖船“克奇索”号,“斯塔克”号等2艘驱逐舰、护卫舰“比斯比”号等2艘负责护航,指挥官斯特鲁贝尔少将。
第七十九特混舰队:负责运送南部攻击部队,司令官为坐镇“奥利匹斯山”号两栖登陆指挥舰的西奥多威尔金森海军中将。
第一大队:两栖登陆指挥舰“阿巴拉契亚山”号,武装运输船、货船、船坞登陆舰、拖船等21艘,“阿博特”号等驱逐舰8艘提供护航,指挥官理查德康诺利海军少将。
第二大队:两栖登陆指挥舰“洛基山”号,武装运输船、货船、船坞登陆舰、拖船等21艘,登陆艇17艘,“查尔斯巴杰”号等9艘驱逐舰提供护航,指挥官福里斯特罗亚尔海军少将。
第五大队:理查德韦伯上校率领的31艘登陆艇,威廉比斯克上校率领的32艘登陆艇,迈耶瓦塞尔上尉指挥的12艘登陆艇及驱逐舰“斯坦布尔”号。
另外,驻珍珠港第十七特混舰队司令官查尔斯洛克伍德中将也派出19艘潜艇前往参战。
(正文)
金凯德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指挥这么多军舰。第七舰队舰船之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港口可以供它们锚泊,这就意味着这些舰艇需要停泊在数个港口之中。当战斗打响时,大部分舰只需要同时抵达战场。部分战舰停泊在荷兰迪亚,这里距离莱特湾2000公里。更多舰船停泊在马努斯港,这里距离莱特湾2510公里。少部分舰船停泊在新几内亚东部的芬什哈芬,这里距莱特湾3340公里。停在不同港口的船只必须在适当时间出发,才能同时到达目的地。大型运输船速度很慢,航速只有不到10节,每天只能走400公里远。从荷兰迪亚出发的船队走完航程需要5天,从芬什哈芬出发则最少需要9天。如果将不同舰队的出发情况加以详细说明的话,估计单独发一次贴都说不完。
细心的师兄可能已经发现了问题。这么多舰艇中,战斗力最强的快速航母和新型战列舰一艘都没。如果在海上遭遇日军以“大和”号和“武藏”号为核心的战列舰队,别说登陆船队,护航舰只连自身的安全都难以保全。美国人用兵以“稳”著称,难道麦克阿瑟这样的战术大师就听任金凯德面临如此大的潜在风险?不要紧,尼米兹还为本次行动准备了另一支打击力量,那就是哈尔西亲自领军的第三舰队。要切实掌握作战区域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不依靠这支舰队肯定是不行的。由于大部分舰艇被调去充实第七舰队,此时第三舰队的规模已经大大畏缩,其组成如下:
第三十八特混舰队:司令官马克米切尔海军中将,参谋长阿利伯克海军上校。舰队下辖四个特混大队:
第一大队:重型航母“大黄蜂”号、“黄蜂”号(旗舰),轻型航母“考彭斯”号、“蒙特利”号。4艘航母拥有舰载机244架—“地狱猫”130架、“地狱俯冲者”60架、“复仇者”54架。护航舰只包括重巡洋舰“威基塔”号、“波士顿”号、“切斯特”号、“彭萨科拉”号、“盐湖城”号,轻巡洋舰“休斯顿”号以及“伊扎德”号等15艘驱逐舰(具体名单见图片)。司令官约翰麦凯恩海军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