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月29日,罗斯福前往檀香山海军医院慰问伤员。他让特勤处的特工推着他进入外科病房,那里都是战斗中丧失了上肢或下肢的年轻人。他懂得战士们的痛苦,那些他也曾经经历过。总统微笑着向众人挥手,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这也是个双腿不能正常行走的人,但他战胜痛苦最终成为美国总统,因此大家完全没有理由绝望,应该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罗斯曼后来回忆说,“我从来没有见过罗斯福流泪,但是那天离开医院时,他差点哭了。”
在希卡姆机场,一行人看到了从关岛返回的飞机,医护人员正从机上抬下伤员。随后罗斯福视察了海军造船厂,在海军第十四军区司令部大楼前,总统在敞篷车内发表了演讲。黄昏时分,在向尼米兹、理查森、戈姆利等人表达谢意之后,总统一行登上重巡洋舰。“巴尔的摩”号沿354度向北方阿留申群岛的阿达克岛驶去。次日,“海蜂”工兵把棕榈树重新移回,尼米兹寓所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回到布里斯班不久,麦克阿瑟就收到菲律宾总统奎松于8月1日病死美国的消息,为此他的确悲痛了好几天。他与奎松的友谊可以追溯到40年前。麦克阿瑟至今还清晰记得1904年的那个春天,他第一次到菲律宾任职时,与奎松在马尼拉陆海军俱乐部参加晚宴时的情景。当时麦克阿瑟只是一名陆军中尉,和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奎松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麦克阿瑟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如果那个晚上我们能够预见到未来的话,那个晚上也许不会那么快乐,也许将更加快乐。”作为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奎松曾率领游击队和美国人作战,后来向道格拉斯的父亲缴枪投降。
“死神又带走了一个老朋友,它也在不断向我逼来!”老麦在回忆录中感慨道。他曾经向奎松庄严承诺过,要带领大军杀回菲律宾,解放他的国家和人民。现在菲律宾近在咫尺,但那个自称“将生命许给菲律宾”的人永远看不到那一幕了。奎松之死使他收复菲律宾的心情更加迫切。
8月9日,麦克阿瑟收到了总统的一封来信。信中写道:“我即将结束本次旅行,返回华盛顿。这是一次成功的访问,可惜时间太短了。特别是和您在檀香山的两天会晤,使我看到整个广大地区的壮丽图景,它比我离开华盛顿以前设想的更加美好。您正在完成一项真正光辉的事业,克服自然地理及某种人类禽兽带给我们的巨大艰难险阻。我一回去就要推行这个计划,我相信这是合乎逻辑的可行计划。就我个人来说,在檀香山我非常希望我们能对换职位与身份,我总觉得,您当总统要比我作为将军去收复菲律宾干得更出色。我到阿留申群岛时,听到了奎松总统病逝的噩耗及奥斯梅纳宣誓就任菲律宾总统的消息。总有一天,马尼拉要举行升旗典礼。毫无疑问,我希望由您来主持这一仪式,这个日子一天天临近了。问候夫人与孩子,我希望尽快能见到你们。”
返回美国之后,罗斯福在电台上发表了一个简短讲话,宣称“我和我的老朋友麦克阿瑟将军的意见完全一致”。对美国和日本人来说,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意味着美军重返马尼拉的日子为期不远了。一些敏锐的政治观察家一眼就看出了罗斯福的目的,这样安排是为了使进攻菲律宾的消息恰好在总统竞选活动进入最后阶段时成为报纸上的头版头条。
如果罗斯福是希特勒或斯大林,麦克阿瑟就可以完全放心了。但很遗憾,他不是。罗斯福并不想把在檀香山与M、N达成的协议强加给自己的参谋长们,只是让莱希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一次特别会议上详细介绍了珍珠港会议的情况。莱希后来在回忆录《身临其境》中这样写道:“当他们听说尼米兹和麦克阿瑟表示他们眼下没有任何分歧、能够协调一致共同制订作战计划时,多少都感到有些惊讶。”
莱希代表总统传达意见,他本人无疑是支持进攻吕宋的。马歇尔是参谋长中最具政治家素质的人,既然总统已经同意且麦克阿瑟同属陆军,他也乐于作个送水人情。马歇尔委婉地表示,“基本同意麦克阿瑟将军关于美军在菲律宾人协助下攻占吕宋比在台湾保留一个立足点更有利的看法,这是一个与美国国家荣誉密切相关的问题。”阿诺德一向缺乏主见且同属陆军,除了为B-29取得出发基地叛变陆军支持过金一次之外,大部分时间他都和马歇尔保持一致,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况且按照麦克阿瑟的计划从莱特岛向北推进,他的陆军航空兵能起到的作用也会更大一些。
如此主张跳过吕宋进攻台湾的金就成了孤家寡人。他指出,马歇尔关于国家荣誉的说法近乎感情用事—和当初马歇尔说麦克阿瑟感情用事类似—不值一驳,继续坚持进攻台湾。金强调这样做不但可以缩短战争,也许比进攻吕宋还能更早一点让菲律宾人民获得解放,还能够顺便鼓舞中国人继续抗战的斗志—继完成河南和湖南作战之后,日本人正在向中国广西军事重镇桂林和柳州发起进攻。一向飞扬跋扈的金一边和马歇尔辩论,一边致电尼米兹,尽快制订登陆台湾南部及厦门的作战计划。
尼米兹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之后不久回到珍珠港的斯普鲁恩斯。通常情况下,斯普鲁恩斯会立即组织参谋人员草拟作战计划。但是这次,他深信金今后一定会放弃进攻台湾,现在制定计划纯属浪费纸张。他干脆让参谋人员集体回家休假,“不要在永远不会打的一次战役上浪费时间”,他本人也飞回国内向玛格丽特报到去了。
华盛顿关于进攻吕宋或台湾的辩论在9月初达到高丨潮丨。陆军参谋部对金提出的登陆台湾南部和厦门的计划提出了如下质疑:
第一,日本人不会容许美军安居在台湾南部,一定会从北部向南部发动猛烈反攻;
第二,想同时在台湾南部和厦门地区坚守两个滩头阵地,非常困难;
第三,这一地区距离日军基地很近,登陆美军不易对付敌人飞机的攻击,也不易阻止日军的增援。
综合以上因素,陆军提出,上述作战最后必然会变成一场成本巨大的持久战,不仅仍需最终占领整个台湾,还要在中国沿海攻占相当宽广的一大片地区。如此大规模地面作战将会延缓向日本本土的进展,对盟军的人力资源也是一种吃不消的负担。陆军情报部门估计,部署在台湾的日军比金想象的要多得多,美军必须为此投入更多的兵力。根据9月份的测算,尼米兹同样缺乏后勤部队,人数可能达到7.7到20万人。
华盛顿的参谋部门曾经研究过各种补充后勤部队的方案。海军曾经建议从西南太平洋战区抽调后勤部队。麦克阿瑟坚决反对,声称自己的人员也不宽裕。如果从他的战区抽调,则会影响对棉兰老岛和莱特岛的作战,美国人甚至会陷在菲律宾中南部地区动弹不得。麦克阿瑟进而提出,虽然台湾和厦门作战与吕宋作战在突击阶段所需战斗部队大致相等,但选择后者他可以利用数以万计的菲律宾人作为临时补充,在台湾则肯定没有这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