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10重返菲律宾
4.10.1罗斯福莅临珍珠港
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欧洲第二战场正式开辟。七天后的6月12日,炮火的硝烟尚未散尽,盟军一众大腕儿就急不可耐待地登上了海滩。当天在滩头出现的美军高级将领有: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海军作战部长兼美国舰队总司令欧内斯特金上将,陆军副参谋长、航空兵总司令阿诺德上将,欧洲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上将,第一集团军司令官奥马尔布莱德雷中将、第五军司令官伦纳德杰罗—他最早率军攻入巴黎—第一集团军第七军司令官劳顿科林斯中将。这个科林斯师兄们可能还有些印象,他曾率陆军第二十五步兵师在瓜岛和新乔治亚岛战役中露过脸,三个月前刚从远东调往欧洲。就在同一天,大英帝国首相丘吉尔在陆军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爵士、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司令官伯纳德蒙哥马利上将陪同下,正乘驱逐舰向海滩快速进发。诺曼底一时大佬云集,估计你是个少将都只能站在五排以后了。
此时距海岸仅数公里外的内陆,战斗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众多高级将领能够清晰听到法国北部炮弹震撼大地的隆隆巨响,抬头可见轰炸机编队呼啸而过,向德军的“大西洋壁垒”投放丨炸丨弹。德军的顽强抵抗使得盟军由滩头向纵深推进的行动举步维艰。但是华盛顿已经做出了正确决策,从诺曼底挺进柏林的问题可以放心地交给艾森豪威尔去处理了。根据德黑兰会议罗斯福与斯大林达成的约定,俄国人很快将在东线发起白俄罗斯战役,盟军随后在地中海发起的军事行动将对轴心国的核心区域形成三面夹击之势,第三帝国危如累卵。欧洲战局对盟军来说,正是“怎一个‘爽’字了得”。上述壮观场景,如果描述欧洲战场老酒一定会不吝笔墨大加渲染。但是此刻,我们必须将目光转回太平洋战场,这里只能一笔带过,过过嘴瘾。
欧洲局面已全面打开,对日本人的进攻也必须加快进度。视察完诺曼底后的第二天,6月13日,马歇尔就代表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发出指示,简述了华盛顿制定的向日本进攻的各条路线,征求两人的“意见和建议”。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四大巨头中,莱希上将作为罗斯福的军事顾问通常持中立态度。虽然出身海军,但与麦克阿瑟长达40年的革命友谊往往使他在决定太平洋战略时屁股坐歪。出身陆军的马歇尔一直紧盯欧洲—这里才是陆军纵横驰骋的主战场—虽然在有关太平洋战场的决策中略偏向麦克阿瑟,但基本上还可以持中立态度。阿诺德一向只关心空军作用的发挥,以求在战后取得军种的独立地位,在决定战略定位上发挥作用有限。因此对于太平洋战场的主导,往往是海军作战部长金在唱主角儿。
前文提到,3月11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太平洋战略会议上,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兼顾中太平洋、西南太平洋两条路线的折中方案,并对年内主要战事作出了详细部署。除上半年发起的荷兰迪亚、马里亚纳作战之外,还要求尼米兹的中太平洋部队9月15日进攻帕劳,麦克阿瑟西南太平洋部队11月15日进攻棉兰老岛,此后进攻吕宋还是台湾暂不决定,但进攻时间最晚不迟于1945年2月15日。上述决定,3月12日已以正式命令形式下达给两大战区。
命令刚刚下达不久,一向猴急的金上将就提出了一个加快战争进程的观点:绕过包括菲律宾在内的所有原定目标不攻,直取台湾。金认为。美军一旦占领台湾,就能一举切断日本本土与南方资源区的海上交通线,更有利于进攻日本。与在菲律宾众多岛屿上进行旷日持久的地面作战相比,这样既可以快速打败日本,也可以达到最终解放菲律宾的目的。尽早占领台湾进而在厦门一带登陆还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可以极大鼓舞重庆政府继续抵抗的斗志。金的新想法立即得到了马歇尔和阿诺德的一致赞同。
早在比亚克岛战役期间麦克阿瑟就已获悉,华盛顿正在考虑通过直接进攻台湾甚至日本南部来加快战争进程的方案,这无疑将使他失去扮演“菲律宾解放者”这一热切渴望角色的机会。6月18日,老麦愤怒地对马歇尔提出的问题作出答复。他认为无论进攻台湾或者日本南部,都不得不在没有陆基航空兵的掩护下实施,这要冒极大的风险,“决不能让近来的胜利把我们引入自取灭亡的道路,缺乏空中支援,没有充足的军舰和基地来打击敌人重兵防守的堡垒,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另外,麦克阿瑟还从政治角度作出了阐述:“菲律宾是美国的领土,我们孤立无援的军队曾在那里被敌人消灭。1700万菲律宾人几乎全都忠诚于美国,由于我们未能及时支援或救济,今天的他们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国家有义务去解救他们。另外,如果美国故意绕过菲律宾,不尽最大努力尽早营救我们的战俘、侨民和忠诚的菲律宾人民,任由他们被敌人宰割,那么,我们将招致非常严重的心理反应。这等于承认日本人关于美国已经抛弃菲律宾人、不愿让美国人流血去拯救他们的宣传是真实的,我们无疑将招致该民族的敌意。最终。我们或许会在远东所有民族中丧失威信,在今后许多年对美国产生不利影响。”末了,老麦再次威胁上司要辞去现有的职务:“如果上述行动能得到认真考虑,我要求给我一个亲自去华盛顿全面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
麦克阿瑟的类似威胁马歇尔早就听够了。他索性告诉史汀生,菲律宾并不是打败日本的关键所在,“进攻菲律宾是一条漫长之路,在菲律宾群岛中我们不得不以战斗开路,这比抄近路要用多得多的时间。”随后他回信给麦克阿瑟,“我们必须谨慎,不要让个人感情和对菲律宾的政治考虑超越我们的伟大目标,那就是早日结束对日战争。”可能觉着上述言语有些重了,马歇尔随后改变语气说,“绕道”不是“抛弃”的同义词,“我认为,两者之间截然不同,绕过菲律宾很可能使它更早获得解放。”至于麦克阿瑟提出要回国面见总统一事,马歇尔还是那句老话,“你回来,我立即给你安排!”
麦克阿瑟全然不顾马歇尔的含蓄拒绝和冷言冷语,仍然命参谋人员起草了一份解放菲律宾的作战计划。这份代号“火枪手”的计划在7月初呈交华盛顿。计划提出,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部队将从新几内亚岛西端的福格尔科普半岛和莫罗泰岛出击,在太平洋舰队的支援下于10月25日登陆棉兰老岛,11月15日向菲律宾中部的莱特岛进军。占领莱特岛之后,中太平洋部队将于1945年1月15日在吕宋岛北部登陆,西南太平洋部队于2月在吕宋岛东南部和民都洛岛登陆,之后在太平洋舰队的支援下绕过吕宋岛北面,以6个师的兵力于1945年4月1日在林加延湾登陆,进军马尼拉进而解放菲律宾全境。麦克阿瑟同时将上述方案发给尼米兹,征求他的意见。
几乎没有人同意麦克阿瑟的复杂计划。金认为,这一计划显然放弃了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蛙跳战术”,重新走上了陈腐呆板的“逐岛进攻”之路,在本质上是一种倒退。反对者甚至包括老麦身边的大多数人。他最宠幸的陆军第五航空队司令官乔治肯尼中将指出,执行该计划缺乏足够的空中支援,地面作战难度极大。大家一致认为,按照这一计划作战时间拖得太长,4月1日才进攻吕宋岛实在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