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里琉之役是斯莱奇参加的第一场战斗,当时他就在登陆艇中。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全身直冒冷汗,在密集的炮火中,情势非常紧张。我的胃开始绞痛,喉咙无法说话,只能勉强吞咽口水。我的两腿发软,只能无力地倚靠着登陆车。眼前溅起巨大的水花,登陆艇逐渐接近滩头的礁石,整个海滩陷入一片火海。伴随着浓密的黑烟,这座岛屿看上去更像一 座海中正在喷发的火山。我们仿佛正在被卷入燃烧的无尽深渊。对许多人来说,这似乎就是人生的终点。”
(正文)
一些运兵车被摧毁在水中,幸存者只好高举步枪涉水上岸,遭到日军机枪的密集扫射,一些勉强爬上海滩的人失去了步枪和其他必要装备。自1942年8月登陆瓜岛隆加角以来,坊间一直有“陆战一师登陆好运”的美丽传说,这个神话在贝里琉岛海滩被中川大佐给无情打破了。
艰难登陆白二滩后,陆战一团二营快速向岛内纵深挺近。进入岛内之后,日军的抵抗并不凌厉,他们后来在报告中将战斗描述为“中等程度”。9时30分,二营推进到距岸边330米,到达机场和建筑物的正面,与右翼的陆战五团在丛林外围汇合后停下脚步,巩固阵地,等待三营突破日军的阻击将战线拉平。
在白一滩登陆的三营遭到的阻击要猛烈得多,他们刚刚推进就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日军不但用轻武器进行精确射击,还用大炮对滩头实施密集炮击。雪上加霜的是,三营先头部队向前仅推进了100米,前方就出现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这座陡峭崎岖、约9米的珊瑚礁山脊在任何军用地图上都没有标注。在珊瑚山脊正面—这里后来被美军命名为“点”—日军建造的大量洞穴工事和火力点呈蜂窝状分布,三营几次猛攻都铩羽而归。美军坦克迅速上前,准备助攻山脊北侧,又陷入日军早已挖好的又宽又深的反坦克壕动弹不得。美军数小时的进攻毫无进展。
预备队第一营A连、B连先后奉命于上午和下午抵前增援,他们为填补左翼缺口发起的攻击全部以失败告终。黄昏时分,他们终于在“点”南部地带拿下了一处据点,局面稍稍有所改观。糟糕的是,营部指挥组搭乘的运兵车在穿越礁体时遭重创,通讯设备损坏,通信员阵亡。一直到登陆日深夜,鲁普图斯才知道了陆战一团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接下来的8小时攻防被认为是太平洋战场最紧张激烈的战斗。普勒上校勉强躲过了一发射过来的炮弹,通讯组却被日军1发47毫米反坦克炮弹打没了,北面的两个营因为失去联络混乱不堪。陆战一团阵地上出现两处大的缺口,形势危急。所有能派出的预备队包括团部参谋、警卫员、陆战工兵一营的100名工兵全都投入了堵缺战斗。值得庆幸的是,日军并未向这里发起大规模反攻。
正面进攻无法奏效,乔治亨特上尉受命率K连绕到背后发起进攻,经过两小时激战成功压制了碉堡中的日军火力。威廉威利斯中尉寻隙潜至碉堡顶部,向射击孔外投出了一颗烟雾弹。借助烟雾的掩护,亨利安德森下士成功将一颗手榴弹扔进了碉堡,爆炸引爆了碉堡里的47毫米炮弹。守在洞穴中的日军士兵只好逃出,被守在外边的陆战队员一一点杀。
K连攻占“点”之后,急于夺回战术要点的中川立即派部队发起反击。在接下来的30个小时里,日军向K连发起了4次冲击。在缺粮少弹的情况下,英勇的陆战队员甚至使用徒手肉搏打退了日军的轮番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最终增援部队抵达时,亨特身边只剩下18人,原有235人的K连只剩78人。
在中路,从橙一滩登陆的陆战五团一营形势稍好,上岸时只遭到零星抵抗,茂密的椰子林为他们提供了绝佳掩护,他们在9时30分顺利抵达预定目标,在机场正面与左翼的陆战一团二营汇合。斯特林梅斯中士想起了在橙二滩看到的一个匪夷所思的情景:“当我们向岸边冲去时,一条小狗摇着尾巴向我们狂吠。突然登陆车上的机枪弹雨点般横扫滩头的灌木丛,枪声掩盖了小狗的叫声,小家伙拼命朝海滩远处跑去。我们从两栖车出来冲向滩头的这段时间,一切都是乱哄哄的。”
五团二营登上橙二滩刚几分钟,副营长罗伯特阿希少校就被炮弹命中阵亡。本拟在橙三滩登陆的陆战七团先头部队错误在橙二滩上岸,更加剧了滩头的混乱。10时30分,整理好队伍的营长奥斯丁肖夫纳中校率队向岛内推进,遇到的抵抗不断增强。下午17时,三营指挥所被日军炮弹击中,肖夫纳和几位营参谋身受重伤。团参谋长刘易斯沃尔特中校火线接过了三营的指挥权。
最右翼的陆战七团原计划在橙三滩登陆,他们遇到的麻烦也不小。外滩暗礁密布,其中杂有许多日军暗设的障碍,两栖运兵车无法散开,只能呈一字纵队前进,导致进攻节奏异常缓慢。登陆区域西南方向尼加莫克岛和岛上迫击炮打过来的如雨炮弹,使美军的前进举步维艰,很多运兵车无奈只好转向橙二滩登陆,给陆战五团的作战带来了极大难度。与陆战一团类似,七团面前也出现了地图上并未标注的不明障碍物,形状像一个巨大的反坦克壕。一架负责空中巡逻的侦察机及时将意外情况发回师部。正当坐镇武装运输舰“杜佩奇”号的鲁普图斯为此焦急万分时,陆战七团反而凭借屏障的掩护安全向前推进,三营索性在此设立了指挥所。到10时45分,三营先头部队K连已经向纵深推进了460米,缴获了一台日军无线电测向仪。
因为遭到日军碉堡密集火力的阻击,三营I连不得不停下脚步,呼叫坦克前来增援。中路陆战五团和右翼陆战七团交界处的两个营都叫三营,且都由I、K、L三个连组成。由于滩头地形复杂,前来增援的坦克部队胡乱闯入了五团三营的阵地,实际上呼叫增援的是七团三营。“请问你们是三营I连吗?”看到坦克前来助战,五团三营I连慌不迭地回答“yes yes”—人家倒真没有说谎。意外得到的坦克支援使陆战五团三营的推进速度大大加快。
在他们的相邻地段,陆战七团三营却因得不到坦克的支援推进缓慢,美军两个团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缺口。虽然有部分队员错误登上了橙二滩,但七团一营的遭遇比三营略好。随着他们向右转移,日军的抵抗逐渐增强,前方出现了一大片地图上没有标注的沼泽地,一应一时无法逾越。当晚,日军越过沼泽地向美军发起了几次反扑,一营在一些黑人陆战队员的帮助下顽强将日军的进攻击退。那些黑人显然来自负责滩头运输的弹药补给连。由于前线伤亡太大,他们都是自告奋勇主动参加战斗的。
根据外海数不清的美军舰船及近日的轰炸和炮击力度判断,中川认为美军势大,缺粮少弹的日军根本无法阻止敌人上岸,于是索性放他们上来再来一次决定性反击,让敌人就此胆寒。中川认为,敌人选择的登陆区域三面被丘陵和高地包围,向岛屿纵深推进并不容易。况且这片地域极端狭窄,众多登陆部队及装备挤在那里密度极大,极易遭到密集火力的杀伤。美军舰炮打击虽然厉害,但如此高强度的炮击必然导致弹药消耗过大最终停止。美军虽然可能有弹药船跟随,但补充弹药需要一段时间,期间很可能出现一段间隙,这正是日军一举发起反击将敌人打下大海的最佳时机。
中川一边下令观察哨加强对登陆美军动向的控制,一边下令抽调一支1000人的反击部队。岛上兵力严重不足,中川必须确保一旦反击失败,还有足够兵力进行持久作战。根据观察哨报告的情况,中川判断登陆美军至少超过万人,凭借如此力量将敌人赶下大海希望实在渺茫。思忖再三,中川决定孤注一掷,将战车中队的全部15辆九五式轻型坦克一次性投入进攻。中川制定的反击方案是:坦克部队突然从侧翼的高地全速冲下,直插海滩,摧毁滩头的物资并大量射杀美军士兵,制造混乱;全部炮火从两翼高地猛烈打击混乱中的美军;最后1000名步兵从正面冲出,一举将敌人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