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8东条下野
4.8.1树欲静而风不止
7月的东京闷热得几乎令人窒息。但17日晚,赤坂高级饭店的一个小房间却门窗紧闭,里边三个人正在激烈争论着什么。餐桌上并无多少菜肴,他们到此显然并非简单喝酒吃菜,似乎另有其他重大企图。
“总之,必须得干!咱们一起动手吧。”首先开口的是三人中最瘦的那个。
“已经没有时间考虑了。再这么犹豫下去,东京就要被炸成废墟了。”三人中的胖子随声附和。
“没错儿!在美军的轰炸下,我们没有办法建造战舰和飞机,胜利是毫无指望的。”最后一人习惯性摸了摸眼睛,抬头看了看头顶的电灯,三人中只有他西装革履。“不过要是失败可就惨了。连近卫公的荻洼别墅都被安装了窃听器。”话到此处,西装男下意识地看了看窗户,仿佛有人在那里趴着偷听一样。“现在完全是宪兵政治,我们务必小心为上。”
天气炎热,胖子闻言还是不由打了个冷颤,“要是失败了,全家都要完蛋。宪兵该不会知道我们在这里聚会吧?”
说话的三个人是东条内阁的三根台柱子:胖子是农商大臣内田信也;瘦子是军需省次官、绰号“满洲之妖”的岸信介—现日本首相安培晋三他亲姥爷;西装男是在上海丢掉一条腿的外务大臣重光葵。看来作为外相,重光还是非常注重礼仪的。由于三人一直坐着,重光少一条腿老酒没看出来。
1944年6月2日,东京财界头面人物藤山爱一郎家中来了三位不同寻常的客人。最先来到的那位是海军大将末次信正,他曾任联合舰队司令官和近卫内阁内务大臣之职,日本海军“月月火水木金金”魔鬼训练法就是他提出来的。第二个来到的年龄最大,冈田启介海军大将是日本第31届内阁首相,在1935年“二·二六事件”中差点丧生在青年军官的枪口之下。最后来到的彪形大汉是海军大将米内光政,1940年担任第37届内阁首相时,因反对日本与德、意结盟被陆军赶下了台。
本次会谈的策划者是海军省教育局局长高木惣吉海军少将。高木出生熊本,因家贫无法完成学业,只好半工半读,还当过工人和缮写员。后来他凭借努力和聪明考入了海军兵学校,最终以海大第二十五期首席的出色成绩毕业。高木稳重,习惯挺胸,有人评价他“以千锤百炼的精神力量养成了高雅风度,当你被他锐利的目光凝视时,会感到森然,如同站在深山岩洞前一样”。也有人说,“他如同一个在茫茫大草原上披荆斩棘穿越之人”。高木身体欠佳,一直在与心脏病和胃病做斗争,无法出海的他只好在中央机关混个闲职,整天无所事事。
1937年,海军省给高木找了个“临时调查课课长”的职务。高木于是找来一大群大学教授、新闻记者和作家来讨论,弄来弄去弄成了一个类似国际政治研究所一样的东西,里面有“思想恳谈会”、“外交恳谈会”、“政治恳谈会”、“综合研究会”等等。学者的思想总是开放的,这些人中乱骂陆海军政策的据大多数。后来弄得时任军务局长的井上成美中将实在看不下去了,出面告诫高木:“你干什么没人管,但你搞的那些研究报告能不能不要再到处乱发?弄得大家都知道海军省有个智囊团没有好处。”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高木是舞鹤镇守府参谋长,1942年5月晋升少将。海军省原本打算让他去中国方面舰队当副参谋长,同样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在军令部待了一段时间后,高木于1944年3月到海军省当了教育局长。
高木是个敏锐的情报研究专家。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大将曾令他研究开战以来日本海军犯过的错误。高木通过对海空力量的损失分析,得出了一个日本不可能打赢战争的结论。虽然这一观点在今天看来再正常不过,但在当时绝对属于大逆不道。高木认为,能够使日本免于毁灭的唯一办法是解除东条的首相职务,立即探求和平途径。高木知道,东条和岛田关系密切,如果把这一研究结果呈交给岛田,报告本身被束之高阁还算小事,自己连性命都可能保不住。高木于是秘密会见了当初反对向英美开战“三驾马车”中的两匹米内光政和井上成美—另一匹山本五十六已经战死—把研究结果告诉他们。两人鼓励他把研究结果提交给冈田前首相及其他可能采取行动的人。高木将心中的满腔怒火都对准了岛田和东条,为推翻现内阁殚精竭虑,四处奔走。
作为最年长者,冈田率先开口:“我们三个都属龙。据说龙年出生的人喜欢争斗,一片海域不能容下两条龙,但这不过是一种传说而已。”72岁的冈田比其他两人大一轮,米内和末次都整60岁。“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将岛田海军大臣兼军令部总长赶下台去。现在岛田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像一个大臣,而像东条的副官。我的意思,赶走岛田之后,由米内君出任海军大臣,末次君执掌军令部。只有这样,我们海军才有希望,我们国家才有希望。”
“岛田能甘愿辞职吗?”末次欠了欠身子,“有东条给他做后台,又有殿下在上。”末次口中的殿下是指海军元老伏见宫元帅。
“可是,我们不能再让他继续这样干下去。”米内像是自言自语。
“我们怎样才能把事态推动到让他不得不辞职的地步,做到这一步确非易事。但首先我们三人要意见一致。伏见宫殿下的工作由我来做。”冈田主动承担了最难干的活儿。
在此之前,三位海军提督关系并非十分融洽,特别是米内和末次。前文提到,围绕1930年伦敦海军裁军会议,日本海军分成了两大派别,米内和末次分别属于“条约派”和“舰队派”的领军人物,当时两人关系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主张裁军的米内曾揪着主张扩军的末次的衣领,让他“不要蛊惑年轻人”。今天让两人间隔10分钟先后到场,就是冈田的精心策划,怕两人一见面没说话就打起架来。现在为了拯救日渐式微的海军,三人难得地走到了一起。大家一致认为更换岛田、重整海军不但必要,且刻不容缓。
宴会结束时,主人藤山取来了纸笔,请三位大佬即兴题字。三人都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年龄最大的冈田率先出列,“我先来!”之后他奋笔疾书:“磊落轩昂意气豪。”这是明治时期著名活动家桥本左内的一句诗,意为走向远大,意气高昂。随后米内脱掉上衣,露出了衬衣背带,思索片刻后奋笔写道:“我歌君续,明月自来。”这是米内最喜欢的明朝诗人高启《将进酒》中的两句诗。此刻写来用来比喻会谈成功,前景光明。
最后轮到末次泼墨。只见他蘸饱了墨,挥笔在偌大的纸张上写下了遒劲有力的一个大字:“断!”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在日本一直流行着“断然行事、鬼神退避”的说法。末次的意思显然预示着要果断行事,不能回头之意。
“这该不是断然拒绝的意思吗?”米内大笑道,现场气氛更融洽了。
临分手时,冈田特意叮嘱众人:“今天之事,别说内容,就是我们三人聚会之事也不能对外声张。”谁都知道东条手里掌握着宪兵,这些重要人物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中途岛一役以来,东京大本营对美国实力的日见增长和自身实力的日见减弱采取断然不承认的态度。随着美国不断加强潜艇战,日本船舶损失持续增加。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两大前哨阵地已被放弃,阿图岛之战更是首开“皇军”全员“玉碎”的先河。在东南方面,瓜岛、所罗门群岛陆续落入盟军之手,军事重镇拉包尔、特鲁克接连无效化。在西南太平洋,麦克阿瑟指挥大军正沿新几内亚岛北岸向鸟头半岛快速挺近,矛头直指菲律宾群岛。在中太平洋,尼米兹发起了摧枯拉朽般的迅猛攻势,吉尔伯特、马绍尔群岛相继失守,马里亚纳群岛、帕劳群岛已处在美军直接兵峰之下,朝不保夕。在印缅边界,日军针对英帕尔和科希马的进攻作战铩羽而归,各路部队正沿之前的进攻路线仓皇后撤,中、美、英联军在缅北的大规模反攻渐入佳境。除旨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还算顺利之外,日军在各个战场均遭遇到重大挫折。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