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路美军登陆点阿加特海滩距阿散湾11公里。暂编陆战一旅登上陆地的时间仅比友军晚3分钟,陆战二十二团和陆战四团分别在黄一、黄二,白一、白二滩上岸。暂编第一旅虽不需要背水攻山,却要攻克四处威胁极大的海角。其中自北向南第二位的加安角顶部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丘。战前美军侦察并未留意此处,炮火准备没有对其特别关注。殊不知日军已将这座山丘内部掏空,构筑了混凝土暗堡,在其中配置了两门75毫米山炮和1门37毫米反坦克炮,辅以数量众多的轻重机枪,火力猛烈。在登陆日,从小山丘喷射的火力将美军压制在滩头长达数小时。最终顶着炮火登陆的美军坦克绕到山丘背后,向掩体入口猛轰,才拔除了这处日军防御强点。
中午13时50分,暂编第一旅前线指挥所在滩头建立。由于战斗异常激烈而后勤补给供应迟缓,一线部队出现了弹药短缺。加安角南面第三处海角班吉角后方也有一座低矮土丘,美军称之为40高地,这里同样被美军战前侦察所忽视。围绕40高地的攻防战持续了整整一天,小山丘竟四度易手。直至次日早晨,美军才最终将其攻占。在攻克加安角和班吉角的战斗中,美军付出了伤亡350人的代价,至少24辆运兵车被摧毁。到傍晚时分,南路美军占据了一块长4100米、纵深1800米的桥头堡。
尽管南北两路部队均出现较大伤亡,康诺利少将对登陆日的战斗仍然表示满意,“登陆行动已经按计划完美执行,我们的部队顺利上岸并且站稳了脚跟。”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安德鲁·布鲁斯少将陆军第七十七步兵师先头团登岸,岛上日军最终覆灭开始进入倒计时。
就在陆战三师登上阿散滩的同时,高品中将已经下达了所有预备队向丰特高地集结的命令。当晚,日军发起了惯用的夜袭,暂编一旅炮兵分队甚至打光了所有炮弹,才迫使日军最终撤退。凌晨2时30分,一队日军在4辆坦克带领下顺哈蒙路发起进攻,被美军火箭筒和谢尔曼坦克各击毁两辆,第三十八联队联队长末长在夜袭中战死—他已于8月1日晋升少将,死后追晋陆军中将。另一股日军对陆战四团一营的进攻突破了滩头阵地,一度冲到距炮兵阵地仅350米处,最终被美军顽强击退。仅一营A连阵地前方,日军就遗尸200多具。当晚,北翼陆战第二十二团也击退了日军数次大队或中队级的进攻。
次日,盖格少将率第三两栖部队司令部成员及后备部队陆续登岛。由于没有水下爆破队引导穿越暗礁之间的水道且缺乏足够的两栖运兵车,第七十七师余下两个团不得不在阿加特附近暗礁处下船,泅渡上岸。一名个子较矮的海军上尉自告奋勇走在最前边,自愿为陆军矮个子士兵探寻一条可走水陆。另一名身高近1.9米的军官负责探测水较深之处,避免矮个子士兵走着走着就不见了。两人分别获得了“低水位”和“高水位”的雅号。
接下来的三天里,美军并未发起大规模进攻,只是巩固并通过局部战斗逐渐扩大登陆场。战至25日,美军已完全切断了奥罗特半岛与内陆的联系。同日,陆战九团从北方派出的巡逻队与南方的陆战二十二团取得联系,形势对日军愈发绝望。美军南部两支登陆部队肃清之间的11公里距离差不多用了4天时间,可见日军抵抗有多顽强。
25日晚,高品精心策划了一次反击。日军主力部队顶着大雨倾巢而出,在坦克的带领下向陆战三师发起进攻。被围困在奥罗特半岛上的日军也向暂编一旅的侧后发起冲锋,试图与正面进攻的第四十八旅团里应外合,打破包围。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陆战九团第一营营长在报告中这样写道:“日军在整条战线都跟我们搅在了一起,甚至贴到了手榴弹投掷距离之内,他们还利用面朝我们的洞穴建立了据点。”一股日军几乎突入滩头核心阵地,美军只得动用包括后勤部队在内的一切力量顽强阻击,炮兵压低炮口对敌直射。约一个中队日军冲进陆战三师野战医院,医护人员帮助重伤员向后撤退,更多轻伤员拿起武器加入阻击行列,无法行动的伤员甚至趴在床上向敌人射击。不远处两个美军工兵连闻讯火速赶来增援,才将这股日军消灭。
在美军的顽强阻击下,日军攻势在凌晨2时土崩瓦解。仅陆战四团阵地前沿,就发现日� 尸体256具。高品在当晚战斗中损失了约3500名士兵和超过95%的军官。到次日清晨,第四十八独立混成旅团已不复存在,旅团长重松洁少将及第十八联队联队长大桥彦四郎大佐毙命。奥罗特半岛守军的突围行动也被挫败。美军阵亡超过300人,数百人受伤。
26日清晨8时,小畑中将向东京报告了反击失败的消息:“自25日起,我军倾全军之力,从丰特高地与芒干山向阿迪拉普岬之敌发起猛烈进攻。众官佐身先士卒,士兵无不用命。战斗持续经夜,然皇军未能达成预期之目的。职部战殁逾八成,此乃卑职之过也。卑职决心召集余部死守芒干山,直至最后一兵一卒。于此战玉碎之将士及其眷属,唯此感佩慰抚。”此时东条已于一周前下台,新任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大将回电除称赞驻岛部队做出的巨大牺牲之外,还敦促小畑尽可能延长守岛时间,“此役事关日本本土之危急存亡”。
粉碎了日军夜袭之后,美军趁势发起全面反攻。在7个炮兵营的炮火支援下,暂编一旅向盘踞在奥罗特半岛的日军发起了最后扫荡。虽然在夜袭中损失了大量兵力,但日军的拼死抵抗仍使美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伤亡代价。直到29日,陆战四团才拿下奥罗特机场,开始向半岛顶端进发。下午16时,半岛日军被全部肃清。日军在奥罗特半岛伤亡超过2500人,陆战四团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发现了超过250处碉堡。美军付出代价是115人阵亡、38人失踪、721人受伤。
(正文)
战役结束之后,美军指挥层发生了一些变动。霍兰·史密斯将返回珍珠港,就任战区海军陆战队司令官。盖格少将率第三两栖部队司令部离开关岛,前往夏威夷准备随后的贝里琉之战。8月13日,随着施密特少将履任新职,关岛所有部队隶属第五两栖部队指挥。8月15日,拉尔森少将正式就任关岛守军司令官—他已于8月2日登岛负责机场和港口建设。暂编一旅于8月31日返回瓜岛,随后被扩建为陆战六师,参加了随后的冲绳岛战役。陆战三师继续留在关岛训练,将在随后的硫磺岛战役中登场亮相。第七十七步兵师也开始为随后的莱特湾战役及稍晚时候的冲绳岛战役进行准备。
关岛面积较大,给日军残部打游击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到1945年6月11日,第二十四坦克中队中队长佐藤大尉率35名士兵向美军投降。截止1945年8月,美军统计共打死日军18337人,俘虏1250人。以上数字加起来比日军岛上总兵力还多,还未计算被埋葬在工事里的日军。1945年9月4日,第二十九师团作战参谋武田秀行中佐率68名士兵投降。甚至到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2月,仍有3名陆战队员遭残存日军伏击身亡。一直到1960年,又有数名日军士兵走出丛林向美军缴械。
1972年1月24日晚,两名关岛土著居民在小河边收虾笼时邂逅了了一名陌生人。估计是亚洲人长相的缘故,两名土著起初并未在意。倒是陌生人感觉受到了威胁,向两名土著发起了攻击。随后更多土著居民赶来将陌生人制服,带出森林扭送丨警丨察局。这位蓬头垢面、身围树皮的“野人”,就是日军第三十八步兵联队陆军下士横井庄一。
横井1915年出生于爱知县,1941年应征入伍时是一名裁缝学徒工。入伍后他被编入第二十九师团,驻扎在中国东北。1944年2月,横井随大队人马来到关岛,作为守岛士兵参加了战斗。眼看最终防线即将崩溃,横井本想向美军投降,但想到政府对投降军人的处罚十分严厉,就打消了这一念头。他同9名同伴进山开展游击作战。不久,其中7人受不了艰苦环境出逃投降,剩下横井等3人坚持战斗。1964年,他的两名同伴被山洪淹死,横井成为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