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夺取提尼安岛—未来原子丨弹丨的出发地
在付出惨重代价拿下塞班岛之后,斯普鲁恩斯和特纳很快目光盯上了与之相隔仅5公里的提尼安岛—部分资料称之为天宁岛。该岛面积略小于塞班,只有101平方公里。相比前者的多山地形,这里地形相当平坦,岛上最高点拉索山海拔仅171米,而塞班主峰塔波查山海拔473米。提尼安岛是日本重要的砂糖生产基地,提尼安制糖厂是仅次于台湾屏东厂的东洋第二大糖厂。岛上糖产量占日本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十。遍及全岛的蔗林、制糖厂、酒精工厂均归属于南洋兴发株式会社,这个成立于1921年的公司属于有官方背景的东洋拓殖株式会社的子公司,总部设在塞班。截止美军登陆日,提尼安岛共有日本人13700人,他们大部分来自冲绳。另有朝鲜劳工2800人,中国人4人,查莫罗人26人。提尼安岛以史上两颗实战原子丨弹丨的出发地而闻名于世。时至今日,虽然当年的机场旧址已杂草丛生,但那个长4米、宽5米的大坑依然存在,原子丨弹丨就是放置于此由液压支架托起装入超级空中堡垒机舱的。之所以选提尼安岛作为原子丨弹丨出发地,原因在于这里的空战设施远远好于塞班,而关岛则被认为过于偏南。
在美国人眼中,提尼安岛似乎比塞班岛的价值更大。美军之所以将该岛作为必须夺取的目标,首先是为了保证塞班岛的绝对安全。否则,塞班美军将面临隔岸日军的炮轰威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其次,塞班岛虽面积较大但中部多山,适宜修建大型机场的地方不多。提尼安岛地势平坦,只要将岛上蔗林推掉,就能建成数个供B-29起降的大型机场。况且仅塞班岛还不足以容纳第二十航空队各作战单位及庞大的基础设施,更不用说还要作为配套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集结基地。第三,日军在岛上已建有三处机场,稍加修葺扩建即可投入使用,能大大地节约施工时间。基于以上因素,美国人对提尼安岛可谓志在必得。早在塞班岛恶战尚在进行之时,攻打提尼安岛的计划和准备就已被排上了正式日程。
6月下旬占领塞班岛南部之后,美军随即沿南岸部署了陆军的155毫米“长臂汤姆”,炮轰对岸。那里炮兵阵地集结的兵力迅速达到了13个营—8个105毫米榴弹炮营、3个155毫米榴弹炮营和2个155毫米加农炮营,总计大口径火炮168门。在随后15天中,这里发射的炮弹达到了24536发,平均每分钟落弹1.14发。从6月26日开始,美军隔海炮击的力度不断加强,提尼安岛日军永无宁日。此外截止登陆日,前来向岛上投弹的美军战机合计4300架次。
夺取提尼安岛的任务仍然由霍兰·史密斯中将的北部战斗群承担。在前段作战中,精疲力竭的美军急需一段时间休整,斯普鲁恩斯将登陆日期推迟至7月24日。来自陆军航空队的B-25轰炸机和P-47战斗机已经进驻塞班,它们将与南岸炮兵部队一道为登陆部队提供充足的炮火支援。攻岛美军地面部队总兵力约54000人,首日登陆的是陆战四师,陆战二师将在次日上岸。在之前塞班岛24天的激烈战斗中,两个陆战师均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7月10日,两个师开始分头制定作战计划。次日,他们分别得到了848、845名补充兵员。即使如此,他们每个营的可战之兵平均也仅有565人,远低于954人的标准编制。霍兰将清剿塞班岛残敌的任务交给了陆军第二十七步兵师和贾曼的卫戍部队,两个陆战师因此得到了几天宝贵的休整时间。
对登陆点的选择,美军高层展开了激烈辩论。提尼安岛海岸大多是参差不齐的石灰岩山崖,高度在2-30米之间,这让登陆行动策划者头疼不已。岛屿近海处也有少许珊瑚礁群,但他们带来的麻烦远不如那些山崖大。按地形来说,最佳登陆滩头无疑是提尼安镇的西南岸,那一带的桑哈隆湾地势开阔,足以容纳以营为单位的登陆部队及为他们提供后援的补给船只。况且那里潮汐稳定,珊瑚礁壁也相对低矮,登陆部队一个冲锋就能抵达提尼安镇。但日军同样明白这样的道理,他们早在这个美军可能首选的登陆点布下了天罗地网。除了两个岸防炮中队之外,日军在此还部署了大量25毫米双管高射炮,附近水域敷设了水雷,海滩上密布铁丝网,防御工事异常坚固。该处四个海滩“红”、“橙”、“绿”、“蓝”虽有2000米宽,但却并未连成一片,而是被一些低矮的山崖分割开来,不便于登陆部队快速拉平战线。另一个适宜登陆的地点是阿西加湾东北岸的“黄滩”,日军将其列为美军第二个可能登陆的滩头,在那里部署了两个岸防炮中队和23个大型碉堡。如果美军在上述两地登陆,势必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
特纳认为,最佳登陆位置无疑是日军重兵把守的提尼安镇一带。他的副手哈里·希尔少将并不这样认为。美军在塞班岛缴获的日军文件中显示,日军已预计到美军将在提尼安镇一带登陆。“我们对这份文件的研究越深入,”希尔说,“从作战的角度看,情况就越糟糕。在日军猜测地点登陆只会增加我们的伤亡。”希尔的观点得到了霍兰和陆战四师师长施密特少将的支持。
经过认真研究飞机拍回的航空照片,希尔认为在岛西北角两片名为“白滩”的地点登陆更能做到出其不意,可以避免陆战队员们冲入一台“人肉搅拌机”。但是白滩面积很小,理论上不是一个理想的抢滩地点。突击部队上岸后很难快速展开,势必暴露在日军密集火力的打击之下。塔拉瓦战役之后,美军制定了一个关于两栖作战的基本原则,要求编制500人的部队在实施登陆作战时,沙滩宽度最少不低于500米。但“白一滩”宽度只有60米左右。西南方向900米处的“白二滩”虽条件较好,但也只150米宽,且只有中间60米宽区域没有珊瑚露头或暗礁等障碍物。不过希尔依然认为,正是由于该处地形不适于两栖登陆,才会造成日军疏忽,从白滩登陆很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希尔的意见遭到了特纳的坚决反对。“当我第一次向他提出这一想法时,”希尔说,“他把我臭骂了一段,然后将我从办公室里赶了出去。他认为白滩不是一个理想的登陆地点。至少有三次,他明确命令我取消对白滩登陆计划的研究,改为在提尼安镇中心登陆。我从未见过凯利如此刻薄暴躁。这不像他,他肯定有点不舒服。”希尔的话在暗示特纳当时喝多了酒。压力过大的特纳往往借酒舒缓神经,就像老酒写到后半夜时往往会倒上一杯那样。在霍兰和施密特的怂恿下,希尔直接找到了战役总指挥斯普鲁恩斯。后者对希尔的想法非常感兴趣。特纳瞬间变成了孤家寡人。
迫于众人的压力,特纳下令考夫曼中校的“蛙人”出动,对白滩一带实施暗夜侦察,顺便视察黄滩。霍兰对海军的行事方式一向不太放心,坚持派出一支“中立”队伍参与侦察行动。奉命和考夫曼一起出动的是琼斯上尉的第五两栖部队直属侦察连。琼斯连几乎参加了之前所有的登陆行动,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7月10日晚,美军“吉尔默”号驱逐舰悄然出动,舰上载着琼斯和考夫曼的两支侦察小分队—每队由水下爆破队员和陆战队员各6人组成。对“白滩”和“黄滩”的侦察行动持续了两个夜晚。正如之前所料,“黄滩”有日军重兵设防,那一地区的防御正在不断加强。对“白滩”的侦察印证了之前侦察机的判断,在那里日军只设置了少量水雷和障碍物。从附近水域地理条件来看,除一些小型壶穴和岩块,珊瑚礁对登陆叮咚几乎无法构成威胁。美军在撤走时还刻意将沙滩上留下的脚印抹去,以免惊动日军,暴露自己的作战意图。
侦察队归来之后,特纳在“洛基山”号召开了确定登陆地点的专题会议,还特意邀请了斯普鲁恩斯出席。会上霍兰指出,提尼安岛登陆作战本质上说并非一场“从海岸到海岸”的战斗。因为出发地就在一海之隔的塞班岛,登陆部队进退自如,很容易就可以获得补给。陆战队员们在塞班岛登上登陆艇,跨过狭窄的海峡就可很快抵达提尼安岛外海,这恐怕是太平洋战争所有登陆作战中从出发点至目的地最短的航渡距离。况且,除了海军舰炮和空中火力之外,整个提尼安岛北部都在塞班岛南部美军陆基炮兵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内。日本人只要一暴露位置,他们的头顶就会落下无数的炮弹。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