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正文)

在岛最北端的马比角,美国人终于明白为什么之前普通平民很少被俘的原因了。日军将平民驱赶到这里,告诉他们死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选择不同的死法。悬崖边聚集了好几千平民,他们脚下是茫茫大海“不知不觉,人群中似乎出现了某种心理反应,大家紧紧靠在一起,”陆战第二十团一营的弗雷德·斯托特上尉说,“人群以平民为主,里边混杂着几个身穿军装的日军士兵,他们在人群中来回走动,将平民当作挡箭牌。”美军翻译和被俘的日本人通过广播向人群喊话,请求他们不要自杀。岛尽头是一处高60多米的悬崖。美军在广播中说仗已打完,等待他们的是安全和食物。他们还广播了已经投降的日本人姓名。但是几乎没有人理会他们,部分想投降的人也被日军士兵阻止了。

“人群中传来了奇怪的歌声,突然有人举起了一面旭日旗,旗帜迎风飘扬,”斯托特说,“人群中出现了躁动,有人开始跳海自杀,歌声也变成了惊慌的哭闹声,还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扔手榴弹的是那几个士兵,他们企图阻止平民投降或逃跑。”有人先把孩子扔下去,然后自己跟着跳,母亲们则背着孩子跳入惊涛骇浪中。山崖间沉闷的爆炸声不绝于耳,令人心悸。大家纳闷,究竟是什么样的恐惧,可以让一个怀抱婴儿的母亲认为跳崖是最好的选择呢?

悬崖下方的海面上,漂浮着数不清的尸体。“海军小艇要是不从尸体上开过去,就无法行驶”。扫雷艇“首领”号艇长埃默里·克利夫斯上尉看见了一具裸体女尸,是在分娩时淹死的:“婴儿的头已经出世,这就是他的全部。附近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双手紧紧抱着一个士兵的脖子,两具尸体就那样在海浪中飘来飘去。”

到底有多少平民死于这种歇斯底里的可怕自杀,无可考证。8月7日,战地记者谢罗德在《时代周刊》发表文章说:“塞班岛是美军入侵的第一片有大量平民居住的日本领地,在那里发生的大规模集体自杀事件,是否意味着整个日本民族都誓死不降呢?”《科里尔周刊》的一篇社论说:“马比角自杀事件令人毛骨悚然。但除了可怕之外,它对于我们在太平洋进行的战争有何意义呢?有人推测,这意味着整个日本将选择灭亡,而不是投降。因此,在认定他们真正投降之前,我们应该把日本鬼子全部消灭掉。我们已经知道了关于日本鬼子的一个真相:他们是穷凶极恶、冷酷无情的敌人,对我们恨之入骨。如果还没有确定这些人已经完全丧失战争能力,就不能对他们表现出宽容。否则将为我们的国家招来灭顶之灾,这跟自杀没有什么区别。”

在此期间,斯普鲁恩斯收到了一份报告,在马昆沙附近的一处山洞里,发现了几位日军高级将领的尸体。在写给玛格丽特的心中,他说:“在本次战役中,最让我感兴趣的一件事是南云忠一中将之死。他曾在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战役中担任日军舰队的指挥官。中途岛海战后他回到国内,5月份来到塞班岛。事不过三,这次他终于死了。”

为保证岛上机场的安全使用,美军还必须拿下塔纳帕格港外2300米处的马尼亚加沙岛。该岛仅长300米、宽250米,上边驻有一小股日军。虽然他们不会对塞班或今后将要占领的提尼安岛发起主动进攻,但却可以及时向东京提供美军飞机或舰艇的出动情况。承担夺岛任务的是约翰·伊斯利中校—他于6月15日登陆日因伤离任,7月3日伤愈后重返前线,期间营长职务由副营长约翰·伦奇少校临时代理—的陆战六团三营。登陆行动在7月13日11时发起。在此之前,美军炮兵向岛上倾泻了720发75毫米炮弹和900发105毫米炮弹。丨炸丨弹几乎将小岛翻了个遍,日军仅有的3门炮被全部摧毁。美军登陆的两个连几乎未遭顽强抵抗,战斗在一小时内宣告结束。21名守军中除16人被击毙外,其余5人和10名朝鲜劳工成为美军的俘虏。在留下一个步兵排和一个迫击炮班之后,其余美军顺利返回大岛。

美军虽已宣布占领塞班,但仍有众多日军逃入山洞和丛林之中,誓死不降。随着美军讨伐行动的全面展开,隐匿的日本士兵不断被消灭或者投降。7月底之后,虽然清剿工作放慢了脚步,贾曼少将仍称每天击毙和俘虏的日军超过100人。在塔波查山顶峰,美军一个排遭到35名日军的突然攻击,另一支美军巡逻队也在次日遭到了类似袭击。在查兰卡诺亚,一名护士告诉医生,她负责的一名日军伤员说,一名日军大尉—他无疑正是大场荣—带领几百人躲进了深山。对陆战二师情报官波拉德上校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发现,他立即开始制定计划并展开一系列针对性的清剿行动。

美军最大的一次肃清行动发生在11月,他们从三个团中抽调了5000人,在猎犬的引导下一字排开,扫荡几乎横跨了整个岛北部。大场已经事先知道了美军的清剿计划,他手下的一名士兵伪装成平民潜入了美军安置区,将得到的消息及时通报给大场。站在山脊一处岬角上的大场用望远镜观察美军的阵线和清剿过程。他发现美军巡逻时总是低着头,眼睛盯着前方,于是下令部下爬到山脊高处,贴在悬崖边以躲避美军的追捕。最近时大场距美军士兵只有不到20米距离。

到1945年下半年,大场残部成为日军岛上唯一有组织的部队,他们一直在塔波查山西部山区与美军进行游击战,靠吃面包果、木瓜和蜗牛维持生计。尽管生存条件极端恶劣,人员也在不断减少,但大场作为军医大尉却带着士兵巧妙与美军周旋。他们不时溜下山坡偷袭美军阵地,夺取弹药和补给。圣诞节前夜,美军5名水手上岸购买纪念品,其中4人在军官俱乐部门口被射杀。当美军大部队赶到之后,偷袭日军早已不知去向。大场的频繁袭扰一度使美军巡逻队在执行任务时不敢离开主路。凭借行动速度和突然性,大场成功避开了美军的多次围剿。头大无比的美军因此赠与他一个“狐狸”的称号。

1945年上半年的一天,一名手下将捡到的一张传单交给了大场,上边有东京遭到轰炸的照片。很多人说照片是伪造的,大场无法判定真伪,但他的确看到有美军巨大的银色轰炸机返回塞班岛。他把照片给一名来自东京医院的士兵看,士兵在上边认出了几条铁道线,但附近的整个街区都被烧光了。“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就战败了,我们的海军再也不会回来了。”大场说。

(正文)

日本战败投降之后,美军巡逻队开着吉普车用大喇叭呼叫残留的日军,“战争结束了”。但日本人怎会轻易相信?他们认为这是美国人的奸计,丝毫不为所动。11月初,他们与陆战二团三营K连发生了一次激烈战斗,大场的12名部下被当场击毙。大场通过在查兰卡诺亚的平民朋友与美军互换信息。11月27日,这位平民给他带来了驻帕甘岛马里亚纳地区日军最高指挥官、独立混成第九联队联队长天羽马八少将亲笔签署的投降命令。至此,所有的流言都得到了证实,大场顿时双腿一软,跪倒在地。此时距日本投降已过去了3个多月,距塞班岛陷落16个月之久了。1945年12月1日清晨,在对空鸣放三枪抚慰阵亡战友的亡灵之后,这支塞班岛上日军最后有组织的部队共47人整理好军服,列队走出了藏匿之地。大场作为队长高举太阳旗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他们一边高唱“步兵的本领”一歌,一边沿塔波查山山脊齐步下山,走向投降仪式现场。他们在面露惊讶的美军队伍前停下脚步,将武器放在地上。陆战二师赫尔曼·刘易斯少校走上前去,在距大场荣一步前站定。大场用左手从刀鞘里抽出军刀,将刀柄举过头顶以示敬意,然后将军刀递给刘易斯,刘易斯用双手接过了军刀。

至此在日本投降四个月后,塞班岛最后一支有组织的日军在抵抗了512天后终于放下了武器。被解除武装的大场及部下立即被送入战俘营。在此之前,东京认为大场已经战死并追晋他少佐军衔。发现他还活着之后,东京取消了追授的军衔。大场这段传奇经历在日本被广为“传颂”。对这个数万美军都无法抓到的敌人,美国人也心存敬佩。一个叫唐·琼斯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曾多次参加过围剿大场荣的行动,对那段经历记忆深刻。战后,他专程赶往日本找到大场荣,根据他的口述撰写了《虽然是敌人:大场队的512天勇战》一书,后更名为《大场荣,最后的武士:塞班岛1944-1945》。该书在日本出版后极为畅销,一时间东京纸贵。2010年,日美根据此书合拍了电影《太平洋上的奇迹:被称为‘狐狸’的男人》,剧中大场荣由日本著名演员竹野内丰饰演。

琼斯和大场因此成了要好的朋友。琼斯还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回到美国之后,他专程拜访了即将退休的刘易斯中校,请求他归还大场荣投降时呈交的军刀。刘易斯还真同意了,他本身也对大场荣的顽强充满敬意。这把军刀因此成为大场的传家之宝。回到日本的大场荣名声大噪,从1952年到1992年一直担任丸荣产业有限会社的社长。期间在1967年4月到1979年3月,还担任了爱知县蒲郡市议会议员。大场在1992年6月8日去世,终年79岁。

太平洋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11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梅煮酒197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太平洋战争第11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