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旗舰作战情报中心的雷达屏幕上,闪光点变得越来越多,形势万分危急!“列克星敦”号飞行大队长恩斯特·斯诺登中校旋风般冲上舰桥,向航空参谋威廉·威德海尔姆中校高喊道,“我们必须为这些家伙们开灯,要不他们都要到海里洗澡去了。”
米切尔闻讯站起来独自走进了海图室,寻找一个角落坐下,一边默默抽烟一边陷入沉思。假如下令解除舰队的灯火管制打开探照灯,无疑能让更多飞行员平安降落,或救起更多在海上迫降的人。但这样做就完全暴露了舰队的位置,很可能遭到日军潜艇甚至航空兵的偷袭。损失些飞机也就罢了,但数百名机组成员的生命是绝对不能放弃的。米切尔知道自己必须为他们的安全降落提供条件。这不仅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更在于航母一旦失去了舰载机,它就不再是一种资本而只能是累赘了。思忖片刻,米切尔毅然下定了决心。19时40分,他断然发出了一道不合理却合情的命令:“秃鹰,我是水兵本人,立即开灯!”这句话后来成为美国海军航空兵历史上脍炙人口的一句名言。”4分钟后,米切尔发出了第二道命令:“改航向为逆风航行,立即让飞机降落。各大队请确认,完毕!”
命令通过TBS迅速传达至各舰。很快,各航母航行灯、锚灯全部打开,巨大的灯柱刺破了夜空,将飞行甲板照得如同白昼。担任警戒的护航舰只纷纷以127毫米主、副炮向天空发射照明弹,菲律宾海上似乎在召开一场狂欢节晚会。一位飞行员感慨地说,这种场面,“犹如好莱坞的彩排、中国的春节和美国独立日赶在一起了。”“这样做对落在后边的飞机所起的效果好像磁石一样,”“卡波特”号战斗机中队中队长罗本·温斯顿少校追溯说,“它们真是大胆鲁莽地张开大嘴,叫日本人来攻击我们。但是随后,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让周围的日本佬见鬼去吧!看他们敢不敢过来!管他是谁,美国海军会照顾好自己人,我们的飞行员可不能随便牺牲。”
“地狱俯冲者”几乎耗尽了燃油,“复仇者”余油也不足40升,他们中的大部分只能在海上迫降。“地狱猫”在到达舰队附近时仍有150升左右燃油,可以从容排队等待降落,如果没有太多耽搁的话。引导着舰的军官们挥舞着荧光棒,引导第一批飞机安全着舰。但陆续返航的飞机都在进行着舰前的盘旋飞行,秩序混乱,引导军官很难让它们依次着舰。弗拉丘向“列克星敦”号大声呼叫,询问航母是否打开了灯光。“确认开灯,”航母很快给出了答复,“请降落在最近的母舰上。”弗拉丘先是试图在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上降落,最终进入航道时却被信号官指令复飞。他换了一艘航母成功降落,发现它竟是功勋战舰“企业”号。
飞行员受命可以在任何一艘航母上降落,不必刻意寻找自己的航母。第一批靠近“列克星敦”号的6架飞机安全着舰。随后是1架来自“大黄蜂”号的“地狱俯冲者”。由于切入角度过陡,信号官示意飞行员飞离。“这名飞行员身上有伤,而且燃油耗尽,再加上极度疲惫,所以对信号置之不理。他关闭发动机的时间稍晚了一些,”《人生》杂志一名战地记者这样写道,“飞机未能挂住阻拦索,撞上了停在船首的其他飞机,后座机枪手当场遇难。”撞击事故共造成2死、6伤。2架飞机不顾舰上发出的信号争先恐后向“邦克山”号降落,酿成了2死4伤的惨祸。1架“复仇者”在着舰时失去控制,将前方1架“地狱俯冲者”撞翻,导致3死4伤。降落在自己的航母上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M·托姆中尉的“地狱猫”成功降落在“约克城”号上。还未等他爬出座舱,1架“大黄蜂”号的“地狱猫”就重重拍在了甲板上,反弹几次后和托姆的飞机相撞,导致中尉当场丧生。1架“地狱猫”和1架“地狱俯冲者”同时在“企业”号上降落,出人预料安然无事。战斗机幸运地钩住了第二道阻拦索,轰炸机则钩住了第五道阻拦索,简直就像在玩杂技一般。此时海面上最忙的当属那些护航驱逐舰,它们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到处打捞落水的飞行员—这回又能从航母那里挣到不少冰激凌吃了。
拉梅奇少校后来心有余悸地向人们描述了自己的降落经过:“20时,我判断距离第三大队还有30英里,我已经能够隐约看到前面闪烁的灯光了。但是这时,恐慌却在空中迅速蔓延开来—舰队是一片灯火,我们如何才能判断谁是航母?有些巡洋舰在打照明弹,对于空中的近200架飞机来说,这就够了。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能否找到舰队,而是所有的船包括驱逐舰都打开了灯!20时30分,我带领编队来到‘企业’号右舷。电报员大卫·考雷忽然说:‘头儿,甲板上好像撞机了。’我犹豫了一下,不过我清楚航母地勤人员的工作效率,所以我希望等我们下降时甲板能够清理干净。着舰指挥官挥舞指示灯要我们推迟降落。我只好向同伴们呼叫:‘母舰甲板阻塞,可以在任意地方降落。’随后我用自动节油装置飞行,而且没有进入大角度下滑。我们需要节省每一加仑燃油。灯光实在太多,最终我确定了一艘我认为是轻型航母的位置。不过正在我向它接近时,我看见前方约2英里处又出现一艘大型航母。我现在飞行高度太高,不能直接落上去,所以就按常规方式掠过航母上空。考雷报告说现在只有我们一架飞机在等待降落。我们顺利着舰后,我跑上舰岛高声喊道,‘这是哪艘舰?’不知是谁答了一句‘约克城’号。这真是无比漫长的一天。”
“大黄蜂”号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杰克·泰勒中尉也属于幸运者之一,“我的飞机还剩不到190升燃油。但航母的甲板上发生了事故,我们进场四次都被命令复飞。”他告诉机枪手准备好救生筏,准备在海上迫降。“在第四次复飞后,我收起起落架向前直飞,直到发动机停转后迫降。还好海面上非常平静,着水虽然很突然,但是也没有什么问题发生。我们都到了救生筏上。因为天色很暗,我们在信号枪里装满了曳光弹向天上发射以引起注意。”大约30分钟后,驱逐舰“布拉德福”号驶过来将两人拉了上去。雅西少尉同样被“安东尼”号救起。
在分析最终损失时,参谋军官们认为水面迫降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经验。很多缺乏夜间着舰经验的飞行员浪费了宝贵的燃油和时间。他们对着灯光大开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进场,需要相当训练才能仅依靠灯光判断舰船的类型。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经验丰富的“老鸟”也只能在近乎着舰距离之前才能区分出船只类型。
米切尔的决定极大地减少了损失。正如罗本·温斯顿少校所言,“我不知道其他国家的高级将领是否会像我们一样,冒如此大的风险来挽救自己的飞行员。我们的飞行员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正因为此,无论何时何地,即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们的飞行员也会毫不犹豫地冲向敌军的编队。因为他们都知道,最高指挥官会不遗余力地对他们展开营救。”驱逐舰出色的营救工作得到了第二大队飞行员的高度认可:“它们在营救落水人员中的表现特别值得称赞。诚然,如果没有它们坚持不懈的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的飞行员将会承受难以置信的更大损失。”
大约半小时后,天空恢复了之前的平静。仅30分钟,美军损失飞机79架—有的迫降海上,有的在着舰时撞毁。49名机组成员或失踪或死于事故。在这次“薄暮攻击”中,美军只击沉了日军1艘航母和2艘油轮,却损失了如此多的战机和飞行员,确实有些得不偿失。但这次进攻必须发起,要不美国人—至少克拉克少将—可定会憋屈吐血而死的。
由于果断作出了开灯接人的决定,米切尔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赞誉—幸好附近水域没有日军潜艇存在,如果因此导致一两艘航母出现意外,那凭借很可能就不同。飞行员们几乎把他当作父亲一样看待。最好的例子来自于王牌飞行员弗拉丘。很多年以后,他把自己最小的儿子起名叫米切尔—在中国这种作法类似骂人,哪有孙子和爷爷同名的道理?其他熟知米切尔的人都认为,在那个关键时刻,他不可能做出除了这个决定之外的其他决定。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