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距离登陆海滩仅3000米的海面上,“征粮者行动”总指挥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满意地观赏着运兵车快速挺近的壮观场景。当最后几波登陆艇从不远处驶过时,艇里的陆战队员们一边前进,一边情绪高涨地站起身向巡洋舰挥手。很多人都知道,参加本次战役唯一的一名上将就在那艘看上去并不显眼的巡洋舰上—连它都亲自来到岸边打炮支援我们,大家顿觉心中踏实了不少。“每当我们来到界线的最南端时,四周就会有炮弹落下,”参谋长穆尔说,“其中一发炮弹离我们最近,几乎擦过了战舰的右舷。”据说斯普鲁恩斯向来不喜欢故作姿态当众展示自己的胆量,情报参谋吉尔·斯洛尼姆少校后来回忆说,“当我们对岸上的某个目标进行炮击时,他完全不动声色。随着敌人炮弹呼啸着穿过缆绳,很多人立即起身隐蔽,但是斯普鲁恩斯没有。他甚至连头盔都不戴,只是站在舰桥上,头脑冷静地观看这场近距离平射作战。”老酒并不完全赞同少校的说法,斯普鲁恩斯这种作法难逃装13的嫌疑,只不过没有麦克阿瑟那么明显且经常罢了。
日军对此绝不会无动于衷。当美军登陆艇越过礁盘时,日军各种轻重武器一起开火,在登陆部队周围形成了密集的弹幕。在陆战二师的登陆区域,3辆两栖坦克和4辆运兵车被接连击伤,日军远程炮弹激起的水柱高达4-5米。美军持续数日的轰炸和炮击对日军野战重炮损害不大。虽然之前被炸哑了1门150毫米榴弹炮,但第九野战重炮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黑木弘景少佐严令其余11门炮不准开火,准备趁美军登陆时发出最后的致命一击。守卫查兰卡诺亚正面防线的是江藤进大尉的第四十七独立混成旅团第三一六独立大队和安藤正博大尉的第一三六步兵联队第二大队,虽然之前损失很大,此刻他们也利用迫击炮和自动武器拼命阻击美军。不过除了2辆两栖车因巨浪拍打倾覆之外,美军大部分运兵车还是顺利登上了海滩。陆战二师一名参加过贝蒂奥之战的老兵感慨地说,“在这儿登陆,可比在塔拉瓦要轻松多了。”
8时43分,最北翼陆战八团的先锋部队率先登上绿滩,南部陆战四师的登陆行动更加顺利。日军阻击火力之强虽出乎预料,但却无法阻止美军两栖坦克的快速推进。陆战四师第一波68辆坦克有63辆成功抢滩。第二十三团G连排长詹姆斯·莱利少尉大声疾呼,“下车,快速前进!”之后率卡尔·马休斯二等兵和温德尔·南丁格尔一等兵纵身跃出扑向沙滩。一位战地摄影记者勇敢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拍下了历史性的一幕—这是太平洋战场最著名的照片之一。美军士兵在海滩上排成一条长蛇阵,不顾日军的阻击顽强向前推进。
到9时07分,美军已有8000名士兵成功抢滩。登陆行动如此顺利,首先得益于持续数日的轰炸和炮击使当面日军第一三六联队减员严重,加上通讯不畅,日军投入阻击的兵力不到一半。其次,美军在北方加拉潘外海的佯动成功牵制了第一三五联队主力,斋藤甚至已经将部分预备队调往了那个方向。
美军登陆前一天,斋藤已将师团司令部从查兰卡诺亚小学搬了出来—此前这里已遭到过多轮炮击,危险异常—搬入西北500米处一个地势有利的洞穴之中,美军炮弹很难直接打到这里。斋藤在新指挥所目睹了美军登陆的全过程,他发现目前自己的处境颇为尴尬。岛上部队虽然名义上归他指挥,但因缺乏必要的通讯手段,他无法及时与各部取得联系。各部之间也缺乏沟通,只能凭借并不坚固的工事各自为战,毫无协同。斋藤知道战斗一旦打响,岛上不能指望得到任何新来的补给,士兵们只能依靠山洞里储藏的物资生活,坐吃山空。反观美军,他们的大量援兵和补给正在源源不断上岸。眼见前方战况不利,斋藤命令有马纯彦大佐的第九派遣队和河村少佐第四十联队第三大队在查查村集结,准备随时出击增援滩头。
虽然登陆相对顺利,但美军在向O-1线推进的过程中遭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等上午10时陆战六团团长詹姆斯·莱斯利上校踏上海岸,在红二滩建起指挥所时,才发现他的四个突击营营长非死即伤。临时指挥所很快遭到15-25名日军的迂回攻击,被团部警卫连轻松击退。幸好海军陆战队训练有素,绝不会因长官受伤或阵亡乱了方寸。战斗中美军伤亡人数急速上升,尤其先头部队伤亡惨重。罗伯特·格拉夫上士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越来越多的炮弹砸向我们,越来越多的登陆艇被击中,海滩上横七竖八地散落着尸体。有的尚且完好,有的已经面目全非。”
推进最远的陆战八团三营在距O-1线900米处被日军挡住,下午晚些时候登陆的陆战第二十九团第一营奉命增援八团。北翼陆战六团遭到的抵抗最为顽强,据守500高地的日军以密集炮火将二营和三营的指挥所悉数摧毁,营长约翰·伊斯利中校和参谋人员无一幸存,其他三个营长全部负伤。当天仅第二营就更换了四任营长,可见战况之惨烈程度。南部陆战四师的进攻也好不到哪里去。在登陆过程中,陆战第二十四团由于运兵车故障以及日军的炮火打击就损失了近400人。到傍晚19时,美军伤亡超过2000人,大部分被炮火所伤。只有最南翼的陆战二十五团勉强抵达了O-1线。
在加拉潘后方山坡的一个瞭望台上,南云正在通过望远镜观看美军的登陆情况。看到近海数不清的美军舰船,他只能呆若木鸡地站着。沉吟良久,南云把脸转向了参谋野田少佐,告诉他那里最少有3艘舰曾经被自己击沉过,语调中透露出钦佩和不安。在不远处的山洞口,斋藤和参谋人员正在谋划一次反击行动。1颗炮弹突然落下,爆炸烟雾消失之后,斋藤仍然端坐在那里,两腿八字分开,指挥刀插在两腿之间的地上。他身旁直挺挺地躺着不少人,幕僚半数已被炸死。虽然看到至少过万美军士兵登上了海滩,但在发往东京的电报中,斋藤依然不肯轻易认输:“天黑之后,我师团将发起大规模夜袭,可望一举歼灭敌人。”
为配合第五舰队在塞班岛的登陆行动,华盛顿精心组织了一次牵制攻击—被阿诺德寄予厚望的B-29终于闪亮登场。6月14日,92架超级空中堡垒从印度卡拉格普尔基地出发,其中13架在飞抵中国成都之前已经离队。在中国重新加油之后,15日下午16时30分,75架飞机拔地而起朝日本进发。飞行员们随身携带写有“来华参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的字条,以备途中紧急迫降时求助。途中又有18架飞机掉队。
美军轰炸的目标是九州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八幡制铁所,其产量占全国的24%,它的建设资金来自甲午战争从中国勒索的巨款。超级空中堡垒大规模进驻印度以及数十万民工在成都周围的广汉、邛崃、新津和彭山修建机场,当然瞒不过日本人的眼睛,他们在印度和成都周围部署了大量警戒哨,及时向中国派遣军和东京发出预警。得到B-29大举出动的消息之后,日军在九州岛南部实施了灯火管制。晚上23时38分,第一架飞机飞临九州上空,最终抵达目标上空的飞机只有47架,其中15架依靠飞行员肉眼瞄准投弹,另32架则通过雷达投弹,共投下丨炸丨弹221吨。暗夜加上天气不良导致命中率极低,只有1颗丨炸丨弹命中了目标,另有一个发电站被炸毁,小仓兵工厂和其它一些设施轻微受损。
负责本土防御的日军第四航空战队出动战斗机进行拦截,高射炮火也随即打响。但美国人的飞机实在太大,飞得又高,他们几乎无从下手。木村贞光军曹可能获得了唯一战绩。他借助地面探照灯的帮助发现并追踪到杜善·伊万诺维奇上尉的“敏捷的杜根”号,在很近距离上把所有子丨弹丨都打在了美机身上。那架飞机起火坠落。这是在日本本土被击落的第一架B-29。伊万诺维奇及机组成员的遗体在1948年被发现,从而确认了木村的战绩。虽然遭到16架日军战斗机和高射炮火的拦截,但皮糙肉厚的B-29只有6架轻微受伤。除1架真正被击落之外,有5架在返航途中因机械故障坠毁。另有1架因发动机故障紧急降落在成都以北的内乡机场。日军立即出动战机将它炸毁在地面上。统算起来,美军在本次行动**损失飞机7架。
八幡制铁所损失轻微,战果远远称不上辉煌。但这是继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空袭东京之后,美军针对日本本土发起的又一次轰炸行动,他们宣称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在华盛顿,国会临时中止办公,向参、众两院议员公布了这一重大消息。与盟军6月6日登陆诺曼底的新闻一样,B-29轰炸日本的消息占据了6月16日美国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当时在诺曼底前线视察的阿诺德按捺不住心头的狂喜,立即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这是真正的全球空中战争的开端。B-29是一种极其复杂且拥有最致命打击能力的轰炸机,能够实施迄今为止最沉重的空中打击。”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