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7.3“马里亚纳猎火鸡”
6月9日,第一航空战队侦察高手千早少佐再次出动,对美军马朱罗环礁锚地实施第三次侦察。当他穿越美军的严密警戒于上午9时37分进入泊地上空时,眼前的一幕使千早不寒而栗。宽阔的潟湖里空空荡荡,仅泊有1艘运输船、2艘驱逐舰和10余艘“机动艇”。千早使劲儿揉了揉眼睛,晴天白日,朗朗乾坤,自己目力极好是不可能看错的。同日,特鲁克基地第一五一航空队派出的侦察机对阿德默勒尔蒂群岛进行了侦察,同样未能发现美军航母的行踪—那里只有战列舰1艘、巡洋舰3艘和运输船20艘。
事实证明,自6月5日实施第二次侦察之后,美军主力舰队早已驶出了马朱罗环礁,去向不明。一切似乎预示着,美军即将发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行动,他们的矛头到底指向哪里呢?第一战队司令官宇垣缠中将在《战藻录》—这本日记的精彩程度随着主人身份的改变大大降低—中写到:“之前,停泊在岛屿附近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都不知所踪,到底该去往何方呢?提醒你们,不要彷徨,一路西行,展开‘阿号作战’吧!”
就在千早发起侦察行动三天前的6月6日,清晨6时,由米切尔中将领军的美军第五十八特混舰队从马朱罗环礁出发,预示着美军“征粮者行动”正式拉开帷幕。米切尔领受的任务是:阻止日军战机干扰美军登陆塞班岛、提尼安岛和关岛的任何行动,保护远征船队和地面部队登陆时免遭日军水面舰艇的袭击,并在计划登陆前三日及6月12日摧毁日军在马里亚纳群岛所有战机和航空设施。上述任务完成之后,该部则以舰载机轰炸和舰炮火力摧毁岛上日军尽可能多的防御工事。
1944年6月,盟军在全球的军事行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丨潮丨,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几乎同时突破了日本和德国的内防线。除了在中太平洋地区的“征粮者行动”之外,在西南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的部队正在猛攻比亚克岛。在印缅战场,日军旨在夺取英帕尔地区的“乌号作战”转入颓势,悍将牟田口廉也正率残兵凄凉向后撤退,中、英、美联军在缅北和滇西的反攻行动渐入佳境。在欧洲西线,盟军数百万大军忱戈待旦,即将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一个叫诺曼底的海滩实施登陆,战役规模之大、参战兵力之多史无前例—“霸王行动”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而“征粮者行动”则动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舰队。与此同时,在欧洲东线,苏联人正在筹划一个代号“巴格拉季昂”的大型反攻行动—我们通常称之为白俄罗斯战役—以策应盟军的西线行动。此时的轴心国可谓四面楚歌,朝不保夕。此时他们唯一保持的进攻行为,也只有旨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了。纵观全球战场,真是“怎一个‘热闹’了得!”
舰队出航第二天,官兵们就从广播的喇叭里听到了另一次强大进攻的消息:“入侵法国已经开始,广播结束。”全体肃静。“谢谢上帝!”不知谁终于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财大气粗的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可以向英国、苏联和中国提供战争必须物资,并且自身还可以同时在欧洲和亚洲进行大规模作战的超级军事强国了。年轻人总是喜欢热闹且容易兴奋,舰上水兵们在为欧洲的好消息欢喜鼓舞,但高级军官们大多反应平淡。参谋长穆尔上校的的话说出了大多数高级将领的心情:“我们很快会自顾不暇,所以我宁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很快忘掉欧洲战场。”
此时穆尔的心中可谓五味杂陈。根据金和尼米兹之前的约定,舱面军官斯普鲁恩斯必须选择一名飞行员作为自己的参谋长。飞行员哈尔西和米切尔不情愿地接受了舱面军官出任参谋长职务,米切尔选择的助手是驱逐舰高手阿利·伯克海军上校,哈尔西的参谋长罗伯特·卡尼海军少将本身就是舱面军官,但之前让勃朗宁的离任甚至动用了已故海军部长诺克斯。斯普鲁恩斯和穆尔都没有飞行员证书,必须按规定作出改变,通常情况下司令官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斯普鲁恩斯已晋升海军上将,他的参谋长至少应是少将,才算门当户对。
斯普鲁恩斯一直在为穆尔的晋升而不懈努力,金对此的明确答复是“不能同意”,同时向他提出了三名候补参谋长人选。斯普鲁恩斯最终选择了飞行员出身的阿瑟·戴维斯少将。他建议穆尔担任参谋长助理,继续留在自己身边工作,穆尔对此不予答应。华盛顿已经有命令传来,穆尔将在本次战役结束后离开。这很可能是他作为参谋长最后一次随斯普鲁恩斯征战海上了。
考虑到率先打响的航空战很可能遭到日军陆基战机的反击,联合舰队水面舰艇前来挑战尚需一段时间,航行途中的8日清晨,米切尔下令李中将的第七大队暂时解散,其下属舰艇分别充实四支航母大队,加强他们的防空力量,随后视战场情况再度集中或维持原状。
9日13日20分,又有2艘军舰快速驶来,加入了哈利尔少将的第四大队。它们是斯普鲁恩斯上将的旗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和负责护航的“斯坦利”号驱逐舰。之前在6月3日,这两艘舰从马朱罗前往夸贾林,5日到了罗伊岛,8日与抵达埃尼威托克环礁的特纳中将会晤,商谈登陆作战有关事宜,之后快速追赶加入了大部队。11日清晨4时,米切尔下令舰队减速至10节,大型舰船开始为驱逐舰进行战前最后一次海上加油。上午8时,完成油料补给的第五十八特混舰队变航向290度,逐渐加速至20节。在大舰队前方37公里处,由“沙利文兄弟”号、“康诺”号、“彭斯”号、“布拉德福德”号、“布朗”号、“塞尔弗里奇”号驱逐舰组成的前卫雷达哨舰分队时刻提供敌情警戒。
第五十八特混舰队启航72小时之后,6月11日清晨5时14分,第五两栖舰队司令官特纳中将、第五两栖部队司令官霍兰·史密斯海军陆战队中将坐镇旗舰“洛基山”号,率庞大的登陆船队从夸贾林拔锚启航。在头天晚上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上,霍兰一脸肃穆地告诉大家:“虽然我们已经解决了攻克平坦环礁岛的问题,学会了怎样把环礁岛碾成粉末,但是现在,我们必须面对的是高山和洞穴,日本佬可以在那里掘壕据守。所以一周之后,将有大批陆战队员在战斗中阵亡。”
在黎明的晨曦中,一众扫雷艇率先驶出潟湖,清理航道。随后在杰西·科沃德上校的率领下,数艘执行反潜任务的驱逐舰鱼贯而出,在运输船和重型舰只周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保护圈。之后依次驶出的是老式战列舰“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马里兰”号、“科罗拉多”号,跟在它们身后的是护航航母“甘比尔湾”号、“基昆湾”号及运载着德雷珀·考夫曼中校“蛙人”部队的快速运输舰“吉尔默”号、“克莱姆森”号和“布鲁克斯”号。相比米切尔的第五十八特混舰队而言,由特纳领军的登陆舰队规模更加宏大,多达535艘舰艇上运载着北部战斗群的71000名官兵。在海上绵延数十公里的舰队严格执行无线电静默,以10节航速向马里亚纳群岛缓慢前进。
从船上士兵角度来看,那些负责运输和护航的海军舰队来去神秘,“就像突然从深海之中冒出来的鱼群一样,”陆战四师工兵唐纳德·布茨望着这支黑压压的舰队,感慨地说,“经过一夜休息,当我早上走出船舱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生平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我们当中总是有人会说:‘看看我们有多重要!瞧,我们可是在正中央,整个美国海军都在保护我们。’”船上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在家信中这样写道,“我们将要去做一件伟大的事儿,我知道有许多人和我站在一起,或许还包括上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