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正文)

对于斯利姆的请求,脸上缠满绷带的蒙巴顿爽快地予以答应,“我同意立即调拨飞机给你!”实际上他根本无权这么做。“驼峰航线”上的美军运输机虽然建制上隶属鲍德温指挥,但使用权限归华盛顿参谋长联席会议。罗斯福总统特意强调,没有华盛顿的批准,谁也无权调走这些飞机。鉴于第十五军主力被拖在若开地区无法脱身,第四军独立支撑危局险象环生,蒙巴顿命令吉法德中将出动驻印度的总预备队,蒙塔古斯托普福德中将的第三十三军增援科希马和英帕尔。该军下属的英军第二师—注意没印,普通士兵都是清一色的英国人—下辖第四、第五、第六等三旅,是英国陆军的精锐,仅看番号就知道是一支历史悠久的老部队。

经过测算,斯利姆当晚向蒙巴顿提出,至少需要260架次C-47运输机,才能完成将英印第五师从若开运往英帕尔的任务,避免灾难的发生。但当他15日飞抵英帕尔时,发现斯库恩斯已下令英印第二十三师的两个旅南下,接应第十七师的撤退。目前英帕尔的守卫部队仅剩下可怜的一个旅。驻地后勤和辅助人员倒有不少,但除了吃饭浪费粮食之外,对作战起不了太大作用。斯利姆立即致电蒙巴顿,在3月18日和4月20日之间,急需25-30架飞机运兵或空投补给。得到蒙巴顿的许诺之后,斯利姆在17日向英印第五师下达了全员空运英帕尔的命令。

3月23日,斯利姆再次致电吉法德。鉴于通往英帕尔的公路即将被全部切断,需要安排大批运输机为英帕尔守军及前线部队空投弹药补给。虽然蒙巴顿对此满口答应,但他调不动“驼峰航线”上的美军运输机。为此他硬着头皮致电华盛顿,请求为被围困的第四军紧急再提供运输机不少于70架。英帕尔在英国人眼中比天都大,但在美国人那里不过是一个地名而已—欧洲和太平洋上比这儿重要的地方多了去了。看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迟迟不予答复,蒙巴顿只好搬出了首相大人。3月25日,他致电伦敦的丘吉尔:“预料已难以长久占据英帕尔街道和迪马普尔到科希马之间的道路,很可能与第四军和史迪威的驻印军失去联系。唯一的希望在于,通过有效防御来扭转不利战局。为此,必须将英印第七师迅速空运至英帕尔。”

还是首相的面子大些。通过丘吉尔亲自给罗斯福打电话,总算帮蒙巴顿要来了急需的运输机。但美国人提出,只是暂借,6月15日之前必须归还,要不史迪威和蒋介石肯定会暴跳如雷的。

幸运的是,第十四集团军在几个月前已经进行了充分准备。尽管之前印缅战场从未有过一次性空运一个整师的先例—第一次“钦迪特远征”只一个旅,第二次是分批运输,其中还有一个旅走陆路—但英军的运输行动进展顺利。为了节省空间运送更多人员,运输机机舱挤得好像沙丁鱼罐头。英军为这次前所未有的行动取名为“火球”,但第五师的官兵们更喜欢称它“火烧屁眼行动”。不管咋样,3月29日之前,第五师的官兵还是乘运输机顺利抵达英帕尔或迪马普尔,斯利姆总算压住了心慌。

鉴于北方科希马地区的危机加剧,3月27日,斯利姆致电吉法德,请求将原定空运吉大港的英军第二师直接运往迪马普尔。约翰格罗弗少将的这个师已经前出至加尔各答。但由于运输机目前主要用于运输支援英帕尔的部队,他们最快要到4月第一周才能赶到迪马普尔。斯库恩斯已将英帕尔的补给规模缩减了三分之一,并让返程运输机将大量非战斗人员和伤病员捎回印度腹地,以减轻前线的补给压力。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盟军战机牢牢控制了战场的制空权,使空运行动得以顺利进行。渡河或行进中的日军经常遭到英军战机的轰炸或机枪扫射。3月初,在英帕尔机场有皇家空军6个战斗机中队的48架飞机,第二二一大队大队长文森特少将不断调飞机进入英帕尔一线机场。3月5日,为支援温盖特第三师的第二次远程,它们一直在缅甸上空战斗。日军第五飞行师团多次出动战机空袭英帕尔周围机场,3月12日参与攻击的日机达到了60架。3月17日凌晨,2架日军轰炸机黑暗中投下的丨炸丨弹命中了第四军军部,造成32人伤亡。当天上午,日军战机扫荡了图里哈尔和伯莱尔机场,摧毁盟军运输机、轰炸机、战斗机各1架。3月22日格雷西少将的第二十师放弃德穆,英帕尔失去了最重要的预警机场—部署在德穆的英军雷达可以为英帕尔提供8分钟的警报时间。不幸的是,3架皇家空军“飓风式”战斗机在机场降落后才知道这里已被日本人占领。他们作为日军俘虏被立即执行枪决。

三面遭攻的英帕尔已经够英国人手忙脚乱的了,就在同时,更大的危机已经在北方悄然出现。印度那加兰邦首府科希马位于迪马普尔-英帕尔公路的交通要道上,西北距迪马普尔74公里,南方160公里就是英帕尔平原。作为印度东部仅次于英帕尔的第二大补给基地,迪马普尔不但承担着为史迪威驻印军缅北作战提供弹药补给的重要任务,还储存着大量欲经“驼峰航线”运往中国的物资。那里有超过5000名医院、行政、后勤等非战斗人员,却只有一个连的兵力护卫。一旦这个小镇陷落,对盟军的打击将是致命的。但一支部队要想入侵迪马普尔进而突入印度东部地区,科希马山岭是必须逾越的一道障碍。由于地形关系,这道山岭极易被包围,且因缺乏水源难以长期固守。第三十三军司令官斯托普福德中将曾如此评价说,“夺取科希马山岭,就像从瓶子里掏出一枚软木塞那么困难”。如果拿一个中国地名比喻的话,那无疑正是让马谡先生丢了脑袋的要地街亭。

科希马距钦敦江260公里,期间隔着数道山岭和密密匝匝的原始丛林,大部队穿越难度极大。斯利姆据此认为,日军即使向科希马方向投入兵力,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个联队。从这点来说,牟田口的战术设计是成功的。直到3月下旬日军突入那加山区,斯利姆才突然意识到,科希马地区面临极大的风险。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说,获悉敌军用一个师团进攻科希马时,“我心灰意冷了,当我努力纠正错误并用铁路和飞机火速运送援军时,我知道一切都取决于首当其冲的部队是否能顶得住。如果他们能坚持到援军赶到,一切都好办,否则我们就要遭到惨败。”

考虑到斯库恩斯的第四军正在全力与南路、东南两路日军周旋,斯利姆将迪马普尔和科希马一线的防务暂时交给了第二零二交通线地区司令官兰钦少将。3月22日,休理查兹上校奉命率一支临时拼凑的小部队进驻科希马。50岁的理查兹刚刚被温盖特赶出“钦迪特”队伍,理由是他年龄太大,无法胜任敌后的艰苦行军。殊不知正是此举成就了理查兹在科希马的一世英名。3月29日,在若开经受过严峻考验的第一六一旅赶到了科希马地区。斯利姆提醒旅长、绰号“老爸”的沃伦准将,日军前锋部队很可能在4月3日进抵科希马,一周后就能到达迪马普尔。同一天,佐藤第三十一师团先头部队于第72号里程碑处切断了科希马-迪马普尔公路。

3月29日,斯托普福德飞抵英帕尔,在与斯利姆和斯库恩斯简单会面后于次日飞赴迪马普尔。除随后赶到的英军第二师之外,他还受命临时指挥即将从若开空运过来的英印第五师和第七师的部队。但是目前,他手中仅有第一六一旅的三个营和理查兹的杂牌军。斯托普福德始终坚信,日军的攻击目标肯定是油水最大的迪马普尔,遂令第一六一旅撤出科希马,向迪马普尔靠拢。这一错误决定当即遭到兰钦、理查兹和地方税务官波西爵士的一致反对。兰钦甚至越级打电话给斯利姆,请他越级指挥,直接命令将这个旅留在科希马。可能以前被埃尔文越级指挥折磨惯了,斯利姆不愿干预下属的指挥,对斯托普福德的命令予以默认。4月3日傍晚,英印第一六一旅沿科希马-迪马普尔公路后撤至尼楚加德。这样理查兹指挥的科希马守军就只剩下两个连和后来布朗少校撤回来的260名阿萨姆步兵,还有后勤、医院、库管等辅助人员近千人。在日军一个主力师团面前,战术要点科希马近似一座空城。

(正文)

太平洋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10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梅煮酒197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太平洋战争第10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