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早在二十世纪之初,英国曾为修建这样一条铁路进行了初步探勘,后因难度太高无奈放弃。日本决定使用英国人的探勘路线,工程从泰国和缅甸两端一起开工。泰国的起点为北碧府,缅甸起点为丹彪扎亚。铁路在缅甸战事稍告停顿的1942年6月已经开工。按正常施工进度,铁路至少需要六年时间才能完成。但是为了战争需要,东京要求工期必须控制在18个月之内。

(正文)

泰缅铁路—当时称暹缅铁路—是一项无比浩大的工程,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大批施工队伍。在日本人眼中,劳动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首相东条在1942年5月发布了一项命令,对30万盟军战俘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临时政策。至于《海牙公约》关于禁止强迫战俘从事工业劳动的规定,日本人根本不予理睬。1942年10月,首批来到工地的是近3000名澳大利亚战俘。他们先是受命在泰国修建机场,之后被船运送到毛淡棉,然后被塞进车厢运至丹彪扎亚开始了艰苦的劳动。在暴戾的日军卫兵监管下,战俘们开始用铲子和斧头在潮湿的雨林中开辟道路。施工机械几乎没有,偶尔有大象前来帮他们拖运巨大的柚木树干。开始盟军战机时常前来发起空袭,但当日军通过游击队告知对方修路者大部分为战俘时,盟军主动停止了轰炸。

几个星期之后,更多英军内战俘被源源不断运往泰国,从铁路另一端开始施工。成千上万吨的泥土被挖起,一筐一筐用肩膀抬走。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防止战俘逃跑,日军特地从中国东北调来了以凶残著称的关东军监工。战俘稍有懈怠轻则鞭打,重则直接用刺刀捅死。食物远远不足以裹腹,饥饿的劳工差不多吃光了铁路沿线的蛇和蜥蜴,有时甚至以野草充饥。泰国北碧府西部荒无人烟,气候炎热、瘴气笼罩,大批战俘和劳工因饥饿和劳累纷纷倒毙,铁路沿线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战后一名曾在泰国战场作战的日军士兵如此回忆说:“1944年3月11日我第一次走这条路。火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最高速爬行,走完全程用了三天四夜时间。丛林中看到战俘在没日没夜地干活。他们光着身子,白种人特有的粉红色皮肤上满是血污,我们的军官在后边挥舞着鞭子在驱赶他们。”

“钦迪特第一次远征”促使东京发出新的命令:铁道完工限期从1943年12月提前至8月,此时尚有一半以上路还未修好,盟军战俘的处境更加艰难。陆续有6万名战俘和30万劳工加入了筑路队伍,每一班次的工作时间惩罚性地延长到16个小时,流行性霍乱席卷了所有的临时窝棚,因过度劳累、饥饿和疟疾本来就很高的死亡率直线飙升。1943年10月17日“死亡铁路”通车。此举意味着仰光港的海运压力大大减轻,日军通过陆路向缅甸增兵和运送补给成为现实。为了扩大铁路的输送量,日军在沿线还修建了几条辅助公路。1943年12月至1945年8月期间,约22万吨物资通过铁路运往缅甸。

总长415公里的泰缅铁路“每一公里都付出了250人的生命代价”。参与工程建设的有62000战俘—其中英国6318人,澳大利亚2815人,荷兰2490人,其余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加上数万泰国人、18万缅甸人、8万马来亚人和45000印尼人,累计施工人员超过了40万。施工过程中有13000名战俘和90000劳工丧生。今天市北一公里的北碧战俘公墓埋葬了6982人,主要是英国、美国和荷兰人。郊外澳大利亚战俘公墓埋葬了1750人。超高的死亡率使“泰缅铁路工程”与“南京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并列为日军太平洋战场犯下的三大罪行。

1958年3月26日,在第三十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以拍摄历史题材闻名的英国导演大卫里恩凭借一部特殊的电影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电影名字叫《桂河大桥》,讲述了一名美国军官与日寇斗争的故事,发生地就是泰缅铁路桂河大桥的建造现场。这部电影是根据参与铁路建设的著名作家皮埃尔布勒同名小说改编的。今天因为桂河大桥,每年光临北碧府的游客有400万之多。

1942年的最后一天,裕仁在皇宫召开了决定瓜岛弃守的御前会议。会议临近结束时,陆军参谋总长杉山突然上奏:“缅甸战局同样蕴藏着巨大风险。为防止盟军空袭本土,应摧毁中国大陆桂林、柳州等航空基地,同时在缅甸战场实施灵活作战。”

杉山前半段话裕仁肯定一清二楚,后半段的含糊其辞显然没有听懂。他立即追问道:“灵活作战,你指的是什么意思?有何含义?请进一步明确。”

杉山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我的意思是,放弃以往的国境全线防卫,让敌人从部分国境线进入缅甸,然后在境内歼灭敌人。”

裕仁稍稍沉思了一会,然后把头转向首相东条:“放敌人入侵国境,在战略上姑且不说,在政略上是否合适?会不会给缅甸民众带来不利影响?”

此时瓜岛和新几内亚的难局已经让东条头大无比,他只好有气无力地向天皇禀报:“虽然政略方面会有所影响,但目前的情况下战略应优先于政略,我觉得杉山总长提出的方针是切实可行的。”天皇裕仁一脸茫然。

为了加强缅甸的防御,东京大本营于1943年3月27日颁布命令,在第十五军之上新设立缅甸方面军,并拟增调或组建第十五、第三十一师团充实缅甸方面军的作战力量。在此之前的3月18日,原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河边正三中将已经接到了出任方面军司令官的命令。

河边1886年出生于富山。作为陆大第二十七期军刀组次席,河边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先后赴瑞士、德国、美国学习或出任使馆武官,曾任大正天皇御前侍卫官,围棋棋力不俗—估计至少在老酒之上。1936年3月7日河边晋升少将,并于4月18日出任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其麾下部队成为发动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远东的八年战火。1939年3月河边晋升中将,翌年3月出任关东军第十二师团师团长,1941年3月升任第三军司令官。1942年2月,河边转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

赴仰光上任之前,河边于3月22日拜访了首相官邸。东条破例请河边共进晚餐,并向他全盘托出了自己对缅甸的作战构想。

“你知道印度的民主斗士钱德拉鲍斯吗?最初我也觉得他没有什么。可是在见了两三面之后,我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能够在印度执行日本的政策。”

河边只是认真聆听,一言不发。

于是东条继续侃侃而谈:“当然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也是整个内阁的意见。一定要让他带领印度独立,恐怕他那个上天特意派来带领印度走上独立的人。我希望河边君能够明白,我们未来在缅甸的作战目标就是支援鲍斯领导的独立运动。你要铭记,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印度。”

“明白。”河边终于吐出了两个字。

“鲍斯会全力支持我们的军事行动,现在他手上的印度国民军大约有两个师团。我坚信当我们向印度发起进攻时,鲍斯的军队一定会协助我们作战。虽然目前只是设想,但是未来有一天,河边君领导的缅甸方面军占领印度英帕尔地区,在那里插上帝国的太阳旗和印度临时政府国旗,如何?”

东条的一番话深深印在了河边脑海里:“缅甸今后的作战方针就是支援印度独立,我明白首相阁下的意思。”说完河边躬身告退。

太平洋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10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梅煮酒197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太平洋战争第10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