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7英帕尔战役
4.7.1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1942年5月,日第十五军占领缅甸全境及云南怒江以西地区。因之前巴丹和科雷希多已经陷落,至此日军的南方作战大获成功,其对外侵略扩张达到了顶峰。
缅甸失守对中国的影响最大,唯一一条输血管道滇缅公路被彻底切断,接受国际援助的渠道只剩下了代价昂贵、效率极低的“驼峰航线”。中日两国军队沿怒江两岸形成对峙,大后方昆明遭到严重威胁。一旦日军突破怒江天险向东攻击,陪都重庆势必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中国抗战陷入了最危险的关键阶段。
香港、马来亚和新加坡相继失守,缅甸再次落入敌手不但让大英帝国颜面尽失,其远东最核心的殖民地印度直接处在日军的兵峰之下,朝不保夕。印度不仅是英国远东的最后防线,也是盟军未来西线展开反攻的重要基地,其地位与东线的澳大利亚颇为相似。一旦日军重启攻势拿下印度,就可直下印度洋切断盟军的海上交通线,进而向西攻击前进与盟友德国在中东会师,影响北非、地中海和欧洲战场。
相对而言,失去缅甸对美国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战略上同属重大挫折。美国在二战中一直奉行“先欧后亚”的总体战略,其远东策略是通过援助中国来拖住日本,使日军无力从中国大陆抽调陆军主力,从而减轻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压力。况且在美国人眼中,中国距日本比印度更近,作为反攻基地更加合适。在沿中太平洋发起攻击之前,美国一直试图在中国建立空军基地轰炸日本本土,缅甸陷落使这种可能性大大降低。
颇具戏剧性的是,英国对夺回殖民地缅甸并未表现出应有的热情。欧洲和大西洋是英国人关注的焦点,江河日下的大英帝国已无力抽调更多部队来反攻缅甸。对他们来说,保住印度至关重要,如果日军不主动来攻,维持当前的对峙局面也未尝不可。丘吉尔还有一种不能一洗了之的难言之隐:英国人不希望通过美国和中国的努力最终达到收复缅甸的目的,他们将两者视为其在战后恢复远东殖民统治的潜在对手。丘吉尔多次明确指出,未来中国人在缅甸的作战不能进入曼德勒以南地区。
反攻态度最积极的当属在缅甸蒙受了耻辱的史迪威中将。早在1942年5月撤往印度的艰难征途中,史迪威已经开始酝酿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5月25日,他在发给马歇尔上将的一封电报中说,“我坚信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因此我认为美国不向这一地区派出地面部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在此之后,他多次请求史汀生和马歇尔派遣一个或更多的美国师归他指挥,和重新训练装备的中国军队一起将日本人赶出缅甸。但史迪威也清楚美国啥都不缺就是缺人,而中国则恰恰相反,他在电报中着重提出了对中国军队的改造计划。
马歇尔把史迪威关于派遣地面部队赴远东作战的请求转达给总统,同时提出目前人力和运力无法满足上述要求。马歇尔进而向总统建议,不妨采用陆军部制定的“使中国继续呆在战争中”的计划,即继续向他们运送足够的物资。目前业已开启的空中航线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必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或另辟蹊径。罗斯福对此深以为然。
1942年夏天的燥热天气就像史迪威的火爆脾气,这位美国人不得不在德里和重庆之间来回穿梭,劝说韦维尔和蒋介石同意他在即将到来的旱季发动联合进攻的计划,开辟一条从阿萨姆邦的利多通往缅北的道路,尽快恢复通往中国的陆上交通线。6月3日,史迪威飞抵重庆,强忍黄疸病的折磨去见蒋介石,提出了改革和整编中国军队的方案及反攻缅甸的设想: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同时在云南装备30个师,东西对进收复缅甸以重新打开滇缅公路。
考虑到装备如此多的部队肯定能争来大量美援,蒋介石对上述建议慨然允诺。6月29日,他委托史迪威向罗斯福转达维持中国战场的三点最低要求:美军于八九月间派遣三个陆军师到缅甸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从8月起,应维持中国战区空军500架战机的规模以保卫重庆;从8月开始,通过“驼峰航线”的运输量每月不低于5000吨。
对中国提出的三点要求,罗斯福一直到10月14日才给予明确答复,在重申对史迪威支持的同时正式向蒋介石保证:美国对中国承担义务,但由于其它战场的压力不能立即满足他的所有要求。短期内美国无法向远东派出地面部队,从1943年起陆续向中国战区调集战机265架,5000吨物资完全没有问题,到1942年年底将有100架运输机飞越驼峰。这相当于否决第一点、部分答应第二点、完全答应了第三点。
为了给中国抗战输送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罗斯福亲自干预于1942年5月正式开通了年初就开始试飞的“驼峰航线”—因飞机要翻越喜马拉雅山绵延起伏的山峰,航线随山峰高度不断起伏恰似驼峰而得名。它是世界上最危险航线之一,飞机在那儿几乎达到了最高升限,恶劣气候、缺氧以及不时出现的日军战斗机使每一次飞行都是对飞行员神经、勇气和飞行本领的严峻考验,他们将之称为“通往地狱的航线”,将自己形容为“罐头里摇晃的鸡蛋”,飞行任务则被称为“呕吐运动”。“驼峰航线”因坠机太多而被命名为“铝之道”。
“驼峰航线”的起点是印度的迪布鲁格尔、杜姆杜马等机场,终点包括昆明、宜宾、泸州和重庆等地。初期航线从迪布鲁格尔经葡萄、云龙到昆明,全长802公里。日军占领缅甸之后,为避开日军战机的拦击航线被迫北移,航程增加到1150公里。1944年盟军收复密支那之后,航线可经保山直接到昆明,全长缩短到885公里,飞行高度降低使运输效率有所提高。即使如此,空运效率比起海上或陆上交通依然很低。据测算,美国人每运送1加仑燃料到中国需要的油料消耗同样是1加仑,每运送18吨物资才能保证陈纳德的飞虎队向日军投掷1吨的丨炸丨弹。
7月19日,史迪威将他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收复缅甸的行动备忘录送交中国战区总司令官蒋介石。在备忘录中,史迪威提出由中国提供15-20个师,由东向西从云南发动进攻;由美英出动5-10个师及空降部队由西向东从印度的阿萨姆邦发起进攻,盟军同时出动3-4艘战列舰和6-8艘航空母舰,夺取印度洋和缅印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进攻安达曼群岛并从仰光一带发起两栖登陆。以上三支大军从东、西、南三面夹击,一举围歼日军于缅甸中部地带—此即为前文多次提及的“安纳吉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