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正文)

9月25日,东条主持召开了内阁和大本营联络会议。会议指出,美、英、苏欲借目前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有利形势,全力以赴连续从政略和战略两方面加强攻势,对此日、德正灵活地运用已获战果,坚决努力加以阻止和摧毁。世界战争将于明年春夏之际达到高丨潮丨。意大利脱离轴心国退出战争,使得三国联合作战首先打败英国的希望彻底破灭,日德关系由当初相互寄于积极希望,转变为如今相互希望对方能够健在奋斗的消极期待。日本真正处在必须决心独立进行长期持久战的局面。今后战局的演变,将越来越显示出严重的决战姿态。帝国将真正面临决定存亡的重大关头。唯有尽快从南太平洋的消耗战中腾出手来,抓紧建立“绝对国防圈”,集中国家全部力量极力谋求增强空中力量和海上机动力量,陆海军同心协力,以期作战指挥得当,才有把握彻底粉碎敌军的反攻企图,使战局向有利方向发展。

会议认为,在实现帝国战争目标上,需要绝对确保的防卫圈大致如下:从北太平洋的千岛群岛一路向南,囊括小笠原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及新几内亚西部,通过荷属东印度群岛、新加坡和马来半岛,最后以缅甸为终点。

可以看到,这条绵长战线几乎涵盖了所有日占区域。要在如此广阔的区域内加强防御以抗击盟军的进攻,日军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这是他们的孱弱国力无法承受的。

如果按领导人的勤勉程度来决定战争胜负的话,日本取胜的希望无疑很大。在提出“绝对国防圈”的概念之前,东条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以增强日本的军事力量。4月18日,东条宣布设置内阁临时顾问,日铁社长丰田贞次郎、产业设备营团总裁藤原银次郎等七名专家与总理指定的内阁大臣共同组成了“战时经济协会”,负责指导战时生产。6月1日,东条内阁通过了《增强军事力量的企业整备基本纲要》,开始接管工矿企业。6月4日,内阁又通过了《企业整备资金措置法》,宣布对所有纳入军需生产的企业产品均不采取现金结算模式,将大部分企业绑在了军国主义的战车上。同一天,《增产粮食应急对策刚要》颁布,提出想尽一切办法,促使农业增产增收。随后颁发的《战时简化衣生活实施纲要》要求国民勒紧裤带,共克时艰。9月29日,东条宣布撤销“商工省”,新成立的“军需省”11月1日开始运作。

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导致兵员渐趋枯竭,6月25日,东条内阁通过了备受争议的《战时动员学生体制刚要》,将征兵范围扩大到适龄大学、专科学校学生。不过在同年10月2日,东条再次颁布了《在校征集延期临时条例》,对理工科和师范类在校生暂缓招募入伍。10月21日,在东京明治神宫外苑竞技场,日本文部省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第一次出征学生壮行会。来自京都、神奈川、千叶、琦玉的77所学校25000名适龄学生投笔从戎,在首相东条、文化大臣冈部长景和107所学校65000名尚未达到服役年龄学生的注视下,他们持枪列队,排成方阵,昂首阔步走过台奔赴战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学徒出阵”。1943年入伍的学生中,有1104人战死在一支特殊的部队里,它就是让人闻风股栗的神风特攻队。这让老酒蓦然想起了我们同样无比悲壮的一句话—“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1943年9月30日上午10时,裕仁在皇宫主持召开了讨论战争指导方策的御前会议。首相东条率先发言:“1942年3月7日帝国议定的战争指导大纲是迫使英国屈服,使美国丧失战斗意志。一年以来,战争局势的演变已使该大纲失去了指导意义,确有彻底修改之必要。故而大本营和内阁召开了联络会议,提出了建立‘绝对国防圈’的战争指导方针。”

“何为‘绝对国防圈’?”裕仁发问。

于是东条解释道:“目前,美国人在太平洋上的反攻不论速度或规模都大大出乎我们预料。战略上意大利已经退出战争,德国在北非和欧洲连连失利,自顾不暇,三国同盟已无从谈起。在这种局势逼迫下,联络会议决定从瓜岛撤退之后,陆续在西南太平洋方向同敌军进行决战而造成的激烈消耗战中腾出手来,沿千岛、小笠原、内南洋及新几内亚岛西部、巽他、缅甸一线建立必守之方向,造成不败之战略态势。阻止盟军对日本本土及大东亚共荣圈内重要资源地区的侵袭,确保日本与东南亚重要资源地区的运输安全。在政略上,控制大东亚共荣圈内各主要民族,保持内线打击敌人的自由。”

参谋总长杉山元随即做出了进一步解释:“选定这一防御圈的目的在于,既要保持在内线打击敌人的自由,又要同时满足以下战略要求:阻止敌军对帝国本土及大东亚共荣圈内重要资源地区的侵入,确保国内陆海空运输之安全,控制大东亚范围内各主要民族。”

杉山之后,军令部总长永野、外相重光、企划院总裁铃木、商工大臣岸信介等人陆续发言,最后是枢密院议长原嘉道的质疑答辨。上述议程结束之后,裕仁的总结发言预示着新的作战方针已经确立:“依众卿之见,望能恪尽职守,全力以赴,立即贯彻,以突破严重之战局,完成战争。”会议持续了5个小时于下午15时结束,《今后应采用的战争指导大纲》就算通过了。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日军在太平洋的防御体系主要依托一系列岛屿形成的三条岛链。第一岛链从南到北依次是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威克岛和阿留申群岛;第二岛链是新几内亚岛、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和小笠原群岛;第三岛链依次为菲律宾群岛、台湾岛和琉球群岛。再由从东到西的加罗林群岛连接,形成蛛网状的战略防御态势。日本海军的一位元老曾经戏言,“这些岛屿,就像是为日本度身定做似的。”日军企图凭借上述岛屿展开持久作战,消耗、迟滞美军的进攻,并适时出动联合舰队主力与敌决战。一旦获胜,就可以迫使美国在承认日本西太平洋霸主地位的基础上取得体面的媾和。

按照上述划分,吉尔伯特群岛并不属于“绝对国防圈”的范围,而是这一防御圈的前哨阵地。大本营认为,以美军现有兵力,目前立即进攻中太平洋诸岛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年末可能配合在拉包尔的攻势首先对吉尔伯特群岛发起进攻。会后,永野立即命令联合舰队就加强吉尔伯特群岛的防御制定作战计划。

虽然认为美军进攻中太平洋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既然军令部已下达命令,9月上旬,古贺还是草拟了一份一旦美军进攻吉尔伯特群岛、联合舰队应如何应对的作战计划。其要点如下:

一、拉包尔方面的大型潜艇(如有可能连同小型潜艇)进至吉尔伯特群岛作战。

二、联合舰队水面舰艇部队进抵瑙鲁岛西方和北方海面,诱敌来攻,由拉包尔的陆基航空兵予以攻击后向米利方面挺进,继续作战。

三、必要时东南方面舰队所属驱逐舰战队和机动部队各航空队也要参加本次作战。

仅就计划内容而言,说古贺在忽悠永野一点不过分。换成山本,对上述要求可能一口给予回绝。即便如此,这一计划也只是说明一旦美军来攻,联合舰队应该如何应对。目前加强吉尔伯特诸岛防御的任务,只能暂时落在第三根据地部队新任司令官柴崎惠次海军少将的头上了—他是7月2日刚刚登岛接替友成少将职务的。

身材瘦小、脑袋大得出奇的柴崎1889年出生于仙台,父亲是个做小买卖的生意人。因为厌倦了生意场上尔虞我诈,试图改变家族命运的柴崎父亲将儿子送进了幼年军事学校。从海兵第43期毕业之后,柴崎成为一名海军军官。和其他海军高级将领有着显赫的成长经历不同,我们几乎查不到青、中年柴崎的过往经历。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柴崎曾经出任汉口海军特别根据地部队副司令官、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参谋长等职。由于娶了一个小地主的女儿为妻,在讲究门第出身和人脉关系的日本军界,孑然一身的柴崎显然机会不多。凭借自身勤奋努力,柴崎在50岁才晋升少将。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柴崎并没有捞到什么像样的露脸机会,基本上算默默无闻。

接到永野总长赴塔拉瓦上任的命令之后,已经52岁的柴崎激动得彻夜难眠:建功立业的机会终于来了。

太平洋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93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梅煮酒197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太平洋战争第93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