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正文)

对罗斯福盛情邀请蒋介石与会,丘吉尔一直持抵制态度,因为这势必将增加美国人对远东的兴趣,进而波及到太平洋战场。果不其然,罗斯福根据事先约定的程序,把与蒋介石的会谈放在了丘吉尔之前。罗斯福打算既激励这位国民党领导人加大对日本人的进攻力度,同时向英国人施加压力,让他们在缅甸发动大规模攻势。美国总统开门见山地告诉蒋介石,中国应作为四大成员国之一,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战后的国际组织。此时对战争的最终结果,就连轴心国的明眼人也已不再怀疑的了。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罗斯福和蒋介石都清楚,英国人和俄国人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甚至是非常反感的。

23日上午,三国代表首先开始就会议需要发表的宣言进行磋商。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夺回从甲午战争以来被日本侵占的国土。三方在共同草拟宣言时发生了争执。英国人提出,宣言草案里其他被占领地区都未说明必须归还何国,唯独把日本占领的“满洲”、台湾、澎湖列岛明确写明“归还给中国”,如此表述将会引起英国议会的质问,随后提出将“当然应该归还中国”改为“当然必须由日本放弃”。

这一说法立即遭到了中国代表王宠惠的激烈反对:“日本放弃侵占中国的领土后,那些土地到底归属哪里?如果不加以明确说明,中国进行的艰苦抗战为了什么?这样含糊不清的言辞出现在宣言里,不但中国人民会感到困惑,整个世界都不会理解,会议宣言因此将变得毫无价值。”美国代表明确表明支持中国人的观点,认为含糊其辞必将使世界对盟国阵营的团结表示怀疑,英国人这才悻悻作罢。

丘吉尔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英国人这次是准备为推迟原来商定的出兵法国的行动进而转向巴尔干地区进行辩论的,虽然他们知道这样会导致和美国人发生严重矛盾,并可能同俄国人公开决裂。但是丘吉尔认为,“关于中国那些冗长、复杂和琐碎的情况将严重打乱英美参谋长们的会谈”。出于对印度、缅甸和中国战场的重视,罗斯福和蒋介石先后进行了多次秘密会谈,这让丘吉尔醋意大发。在他眼中,地中海才是第一战场。他希望盟军抢在俄国人之前出兵巴尔于半岛,并向意大利投入更多部队。缅甸是“作战时间拖得长,情况复杂和不重要”的一个次要战区。他以尖刻的语言在日记里写道:“希望劝说蒋介石带夫人去参观金字塔,痛痛快快一直玩到我们从德黑兰回来。”

蒋介石显然清楚自己大老远跑来是干什么的,丘吉尔的美好希望不可能实现。23日上午11日,三国首次正式会议依然将缅甸战事放在了首位,而不是丘吉尔认为的最后。会议目的是对蒋介石和中国代表团正式说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魁北克会议上拟定的东南亚作战计划草案。海军上将蒙巴顿已带领幕僚从印度飞来,首先介绍了1944年盟军在东南亚将要展开的军事行动。

丘吉尔并未意识到,罗斯福为把蒋介石树立为“四巨头”之一而作的努力是遵循美国一贯原则的,即必须鼓励和支持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罗斯福和蒋介石共同向英国人施压,要求中英合力打通滇缅公路,而不是发动一系列两栖攻势把日军赶出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会前史迪威给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备忘录中明确写道:“美国青年为什么要为重建英国人的殖民帝国和他们卫星郭荷兰和法国去送死呢?”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定,盟军在东南亚的作战必须仅局限于缅甸,因为“如果把我们在亚洲的努力和军事行动集中在中国和中国周围,就能把我们卷入殖民帝国主义的范围限制在最低限度”。

并不是所有英国人都赞成丘吉尔的观点,蒙巴顿同样力主在新的一年在缅甸进攻日本人。具体作法是史迪威的中国驻印军从利多向东进攻,国民党军队则从云南向南挺近,英军重新发动向若开海岸的第二次攻势。这一系列作战被贴切地命名为“人猿泰山”,它将由“海盗计划”给予支持。后一行动是由英军在缅甸南部的安达曼群岛适时实施登陆,切断日军通往仰光的海上交通线。由于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吃了大亏,蒋介石在同意参战的前提下提出了许多先决条件:提供更多的飞机和补给品,并谋求由他决定英军在缅甸的作战规模

英国人对此怒不可遏,这远远背离了他们之前制定的战略。布鲁克试图改变这一切,提出“海盗计划”使用的两栖部队在东部地中海登陆才能发挥更大作用。美国人似乎不敢听到巴尔干和地中海,他们认为这是英国人企图再次摆脱对“霸王行动”所应承担的义务。激烈的辩论随之爆发,史迪威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布鲁克疾言厉色,金怒不可遏,大家终于摊牌了。”

但不管英国人如何争辩,罗斯福还是初步答应中国人,未来几个月内在孟加拉湾实施一次大规模的两栖登陆行动。丘吉尔认为在那里作战远远不如他倡导的地中海战略,因为这将更多占用“霸王行动”所需的登陆艇和坦克登陆舰—目前这些舰艇严重不足。在他眼中,中国根本称不上一个大国,他对罗斯福对蒋介石青眼有加非常恼火。“在总统看来,中国意味着在明天的世界上很重要的四亿人民,”丘吉尔的私人医生莫兰勋爵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但温斯顿考虑的只是他们的肤色,在他谈到印度或中国时,你就会想起他是个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的人。”

会议争吵仍在持续。三大盟国的分歧不仅仅在军事上,而且已涉及到未来的政治前途。丘吉尔的出发点在于避免大英帝国在战后解体,以维护英国人在全球数不清的殖民地。蒋介石则想坐享其成,以积蓄力量在战后消灭他的宿敌***,使自己成为中国的唯一领袖。罗斯福稍微纯粹一点,一心要在欧洲和远东早日实现德国和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如果能在此之后占据世界首位更好。

当天晚宴结束之后,罗斯福和蒋介石的秘密会谈一直持续到深夜。蒋介石再次重申了中国的政治主张,包括设立四国机构或联合国问题,以及过渡时期的国际安全、德国投降以及远东的安全等。罗斯福向蒋介石提出了一个敏感话题:“日本战败之后,天皇制是否应该废除?”显然罗斯福认为与日本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中国会坚决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进而提出永久性废除天皇制度。

蒋介石的表态令罗斯福颇感意外:“此次日本战争的祸首为其若干军阀。我以为除了日本军阀必须从根本上铲除。至于它的国体如何,最好待战后由日本人民自己决定。盟国在此次大战中,总不要造成民族间永远的错误。”

罗斯福立即追问道:“这一问题明日是否提出讨论?”

蒋介石回答:“最好不作正式讨论。”

太平洋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9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梅煮酒197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太平洋战争第9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