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条到新加坡不单是为了会见巴莫,他还要和印度那个“不服从运动”的领袖苏布哈斯钱德拉鲍斯见面。尽管甘地和尼赫鲁宣传非暴力主义并拒绝与英国进行任何合作,但在缅甸避难的鲍斯认为,只有武力才能拯救印度,一直鼓吹和准备发起武装暴动,他因此与甘地和国大党分道扬镳。身材高大的鲍斯很受普通民众欢迎,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具备作为革命家的绝佳口才,他的口号是“给我热血,给你自由”。他曾按父亲意愿参加英属印度公务员考试并以高分被录取,却拒绝为殖民政府服务。为了理想,他曾先后投靠纳粹德国和日本,最后死在前往苏联寻求帮助的旅途之中。鲍斯的头像至今仍悬挂在印度国会议事堂上,与著名的甘地和尼赫鲁并列。就连与其理念截然不同的甘地在得知鲍斯的死讯时也说,“他无疑是一位爱国者,只是误入了歧途。”
(正文)
在此之前,鲍斯在日本支持下在曼谷成立了一个“争取印度独立同盟”,后来于1943年10月21日在新加坡成立“自由印度政府”。鲍斯到新加坡不但要觐见东条,还要招募在这里被日军俘虏的数千印度兵,带领他们打回印度,把英国殖民者赶出去。鲍斯满怀激情地鼓舞自己的战士:“1939年法国对德国宣战时,德军只喊一个口号—‘到巴黎去!到巴黎去!’1941年12月当英勇的日军开始远征时,他们也只有一个口号—‘到新加坡去!到新加坡去!’同志们,‘到德里去!到德里去!’就是我们现在的战斗口号!”
1943年8月1日上午10时,随着日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政三中将宣布撤销军事管制,日本驻缅甸行政机关集体撤出。当天上午天气晴朗,间或有蒙蒙细雨落下,仰光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11时20分在政府大厦,建国议会以全体缅甸国民的名义发表了《独立宣言》,其主要精神是“缅甸作为以大日本帝国为指导者的大东亚共荣圈之—环,将为创建世界新秩序作出贡献。”与会者—致推举独立准备委员会委员长巴莫为国家元首,昂山出任国防部长。
当天下午,巴莫宣读了一份用缅文书写的宣言“向美国和英国宣战”,同时签署了日缅同盟条约。巴莫告诫自己的国民,自由不只是欢呼和庆祝“许多人看到了他们以为终生无望的解放的这一天,高兴得痛哭流涕,”巴莫说,“但我们知道,不仅有梦想,还有现实。我们既然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独立,就必须用战争来保卫它。缅甸在这场战争中肯定要站在最前线。”
两个月后的10月14日,菲律宾宣布独立,随后签署了《日菲同盟条约》。日军驻菲律宾最高指挥官黑田重德中将宣布,即日起撤销菲律宾的军事管制。10月23日,“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宣告成立,鲍斯出任临时国家元首,次日“自由政府”向美英宣战。这两个“国家”都将应邀参加不久召开的大东亚会议。
10月30日,日本驻南京伪政府大使谷正之与汪精卫签订了《日本与中华民国同盟条约》及《附属议定书》,同时向汪发出了参加大东亚会议的邀请。11月1日,汪精卫偕周佛海、褚民谊、陈昌祖、周隆庠、薛蓬元等离开南京,飞往东京出席大东亚会议。
11月5日、6日,东条谋划已久的第一届大东亚会议—同时也是最后一届—在东京国会议事厅召开。参会各“独立国”的代表有:“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汪兆铭,泰国内阁总理銮披汶的特别代表旺威泰耶康亲王,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张景惠,菲律宾共和国总统何赛劳雷尔,缅甸国内阁总理大臣巴莫。此外,流亡新加坡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鲍斯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了会议。
印度尼西亚民族运动领导人哈达和苏加诺并未在受邀之列。1943年6月东条发布命令,允许当地人有限参与管理国家。1943年9月,在日本人主持下爪哇岛成立了一个以苏加诺为的“中央协商委员会”,协助日军进行管理。据佐藤说,东条反对让印尼独立,因为日本要靠他们的原料特别是石油跟美英打仗,印尼人显然“还未作好管理这些宝物的充分准备”。
此外印度支那和马来亚同样不在受邀之列。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虽已被日本占领,但仍保留维希法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3月日本理所当然地怀疑殖民政府已经投靠了戴高乐之后才将之推翻。马来亚有很多华人,小规模的共产主义游击运动在他们当中蓬勃发展,这里同样不适合尝试自治,虽然有相当数量的马来亚穆斯林对日本人并不敌视。包括香港、新加坡、英属婆罗洲、澳属帝汶和已占领的新几内亚岛部分,因战略位置重要全被纳入帝国版图,置于军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
“我们欢聚一堂,”巴莫对此高声欢呼道,“与其说是不同的民族,倒不如说是包括所有这些国家在内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家庭的成员。”曾在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菲律宾总统劳雷尔提出泛亚主义是不可抗拒的。“10亿东方人,10亿大东亚人,”他目光炯炯地在第一次会议前夕举行的招待会上说,“他们怎么能受别人的统治,尤其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受英美的统治?”
11月5日,东京国会大厦会议大厅的庄严布置同与会者的热情形成了鲜明对比。会议桌铺上了蓝色的纯毛哔叽,桌子被摆成方马蹄形,两旁是三棵盆栽树。东条作为与其代表团坐在“马蹄”前端。坐在他右边的是缅甸、伪满洲国和中国南京政府代表,左边是泰国、菲律宾和自由印度的临时元首。
东条的开场白热情洋溢。他高声讴歌正在建设中的“大东亚新秩序”,谴责英、美两国以和平正义的幌子,企图使自己对亚洲的殖民统治永久化,鼓吹大东亚各国应该“共存共荣”,紧密合作“完成大东亚战争”。最后东条说,“大东亚各国由于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各个方面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本人坚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任务是要确保大东亚的稳定,建设共荣共存的新秩序。”
接下来发言的是南京伪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他在题为《互相尊重独立自主,同心协力共存共荣》的演讲中指出:“在大东亚战争中,我们要胜利;在建设大东亚方面,我们要共荣。东亚各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邻邦,热爱东亚。我们中国的口号是再兴中华,保卫东亚。”伪满洲国总理张景惠偷偷告诉汪精卫,“国家政权只能交给日本,就像将工作交给一个领着微薄薪水但仍热心工作的人一样,既省钱效率又高。”
会后的9月17日,陆军参谋本部《机密作战日志》上曾如此评价汪精卫,“有人批评他嘴上高喊和平建国,其实心里是主张抗日的。如此这般评价汪精卫对重庆工作的是非,目的明显在于妨碍日本在重庆工作的开展,以图明哲保身。日本将以国运为主,坚持以汪精卫为中心…”
不是所有人都看好日本战争中的前途,泰国总理銮披汶颂堪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他看到日本已逐渐丧失了战争主动权,并私下里告诉部下:“哪方在战争中失败,哪方就是我们的敌人。”銮披汶“拼着总理不干”也不参加本次会议。即使东条7月3日亲自走访曼谷,并以牺牲缅甸利益为代价割让土地给泰国,即使双方在7月5日签署了《日泰共同声明》,銮披汶依然拒绝参会。他以身体欠佳为由派出了旺威泰耶康亲王参会,以致于日本曾考虑“以实力解决”泰国问题—这里的实力我们不妨理解为武力。在旺做了毫无特色的发言之后,伪满洲国总理张景惠提议,“类似会议最好每年都召开一次”。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