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在日军对面的托罗基纳角,格里斯伍德的美国师和第三十七师共有27000名作战兵员,加上配属的海军、空军及庞大的陆军勤务支援部队,总人数达62000之众,且粮弹充足,处于以逸待劳的防守地位。握有制空权的美军对日军的兵力集结早有察觉,3月1日,格里斯伍德下令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准备随时迎击日军发起的进攻—电影暂时不放,球也暂时不能踢了。
3月8日,日军对托罗基纳的第二次总攻终于打响,但在美军地面炮火和空中轰炸的双重绞杀下损失惨重。仅9日一天,美军炮兵部队打出的炮弹就超过4万发。到3月10日,付出重大伤亡的日军连一个战术目标都未得到。19日夜,百武向今村汇报了部队的伤亡情况,第六师团三大主力第十三、二十三、四十五步兵联队战斗发起时有兵员7948人,目前已亡1238人、伤1787人。第十七师团第五十三步兵联队第三大队还有不到200人,第八十一步兵联队第二大队情况稍好还剩350人。日军的总攻击全线受挫。
进攻失败且伤亡惨重让百武和神田恼羞成怒,尤其是在瓜岛遭受奇耻大辱的百武更是咽不下这口恶气。两人将军司令部和师团司令部一起前推,并投入所有预备队发起强攻。攻得越狠败得越惨,在美军强大的地面炮火和空中优势面前,王牌第六师团被打得狼狈不堪。到24日下午16时,岩佐俊少将清点人数时发现,第四十五联队第二大队全员玉碎,第五十三联队第三大队还剩不到100人,第四十五联队第一、三集成大队还有20人,第八十一联队第二大队只剩40人,而且弹药消耗殆尽,炮兵只剩6门炮和90发炮弹。气急败坏的岩佐少将打电话给师团长,要求将在后方暂时休整的第十三联队调往一线,以轻步兵向美军阵地发动孤注一掷的“玉碎”进攻。
请战报告经神田发往第十七军司令部,百武反倒冷静下来决定叫停攻击—这是百武一生中作出的第二个艰难决定,第一个即前文所述在瓜岛的那次撤退。百武致电今村说明情况,“如果继续进攻下去,第六师团除全军覆没之外不会再有第二种结果”。
今村认可百武的结论。3月25日中午,第八方面军司令部向百武下达了终止攻击的命令:
一、第十七军为达成战役目的,迄今始终坚韧不拔,虽予敌以重大杀伤,但自身战斗力亦消耗甚大。
二、为达成歼灭托罗基纳美军之目的,军主力应转移至后方培养恢复战斗力,下次攻击时机由第十七军司令官自主决定。
三、在补给断绝的情况下,第十七军今后应极力现地实现自给自足。
四、尽力寻求有效自给、不被饿死的万全之策,并继续发扬皇军名誉,抱定战死光荣的信念战斗到底。
至此日军的第二次总攻以惨败收场。3月27日,百武下达了总撤退令。美军竟然并不追击,继续回去看他们的电影踢他们的球,第六师团从而得以安全撤出。在第二次攻击中,日第十七军亡5400人、伤7100人,合计损兵逾12500人。美第十四军仅战死263人。这是南太平洋发生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
之前瓜岛被称为“饿岛”,现在布干维尔岛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墓岛”—因为岛上到处都是日军士兵的坟墓。尸体之多使得美军根本来不及一一掩埋,索性用推土机推到一个大坑里随便撒上点土了事。可能埋得实在太浅了,前来观摩最后一次战斗的哈尔西溜达时不知被什么东西绊倒了。起初他以为是树桩,靠近一看原来是一只穿着鞋但露出脚趾头的脚—这是唯一一个看到哈尔西并把他弄倒的日本人。
对百武来说,战败不仅意味着损失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兵,更糟的是之前囤积的粮食弹药消耗殆尽。因与拉包尔的海上运输已完全断绝,现在第十七军面临的任务不是何时发起第三轮攻击,而是如何才能不被饿死。岛上尚有4万日军,像nba0net2018说的那样想喂饱肚子绝非易事。幸运活到战后的第六步兵团副参谋长木下西周少佐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第二次总攻击结束后,各步兵大队普遍只剩下二三百人,且大部分营养不良,身患疟疾,储备口粮消耗殆尽。当务之急是必须开展现地生产,一人种植一亩地来自救。收获期平均一人一天收一公斤红薯,持续收获三个月。不过粮食仍然不足,大家每天还要深入密林,搜寻野草根和草籽伴食。”
第四十五步兵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滨崎积三大尉的记录更惨:“农耕劳作体力损耗很大,加上每天只有红薯和野菜叶子充饥,导致将士们严重营养不良。从1944年8月2日开始,每天因饥饿病死的官兵少则数人,多则十几人,这种状况始终没有太大改善。”和美国人不同的是,人家种菜是闲着没事干改善伙食,而日本人则是为了不被饿死。让日军略感欣慰的是,对面的美国人似乎对进攻他们兴趣不大,百武的日子一时还能过得下去。但这种状况并未能持续太久。
1944年5月,布干维尔岛及拉包尔所在的新不列颠岛划归西南太平洋战区节制,美第十四军同样划归麦克阿瑟指挥。到7月份,西南太平洋战区部队已经跳出了新几内亚岛,下一步将向菲律宾发起进攻。格里斯伍德很快接到了麦克阿瑟撤出布干维尔、参加菲律宾战役的命令。前来接防的是斯坦利萨尔维格中将的澳大利亚第二军,下辖第三步兵师第七、第十五、第二十九旅及第十一、第十二、第二十三旅。同时航空部队也开始换防,新西兰皇家空军第一大队和澳大利亚皇军空军第八十四大队陆续进驻托罗基纳皮瓦机场。
这澳大利亚人明显比美国人脾气坏多了。登岛之后,不甘寂寞的萨尔维格一直谋划对日军发起攻势。在随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澳军通过努玛努玛、塔里纳、马瓦莱卡、莫辛戈塔等局部战役,逐渐将日军压缩到岛北和岛南的狭小区域。1945年2月,百武因病重辞去军司令官的职务,改任第八方面军副司令官的虚职。因为盟军严密的海空封锁,百武无法回到本土治疗,只能在岛南部的布因卧床休息。期间百武多次试图自杀,均被今村阻止。战后百武于1946年回到日本,翌年3月10日因精神错乱死去。后来今村在回忆录中说,看到百武生不如死的那副惨状,他觉得自己一辈子最后悔做的一件事就是阻止他自杀,也许死对他是最好的解脱。和南云类似,百武同样属于一个悲剧人物。鱼雷战高手南云被派去指挥航母舰队,而情报战专家百武却去指挥地面作战,绝对属于按错了位置。由于负责的巴布亚、瓜岛和布干维尔岛战役接连败北—前两个战役均属于重大转折—手下第二、第六两个王牌师团被彻底打残,老酒虽然没有落井下石的习惯,但还是要授予百武一顶玫瑰榜第八的大帽子。
百武离任之后,第十七军司令官职务由神田接任,第六师团师团长则由军参谋长秋永力中将出任。神田同样无法扭转颓势,到1945年7月,布干维尔北部90%地区已落入澳军之手,日军独立第三十八混成旅团残部据守布卡和博尼斯半岛一隅做困兽之斗。在岛南,澳军第二十九旅已于7月抵达日军最后一道防线米沃河,此时秋永力的手下只剩下2500残兵。就在澳军准备渡河发起最后的致命一击时,布干维尔岛的雨季到了,暴涨的河水救了日军的命。8月15日,第十七军在暴雨中等来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8月16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空军接连出动,将裕仁宣布投降的文件复印件空投向日军防区,澳军第二十九旅也用迫击炮向日军阵地发射印有天皇诏书的传单。在和国内联系确认之后,9月8日,神田正式向澳军萨尔维格中将投降。据澳军统计,投降时第十七军尚有残兵11665人。在之前的战斗中,澳军亡516人、伤1572人。从1943年11月1日美军登陆托罗基纳到1945年9月8日神田签署投降书,历时 22个月的布干维尔岛战役终于拉下帷幕。
9月30日,神田被澳军遣送到肖特兰岛以南的萨曼索岛监视居住,在那里等候审判及遣返日本。神田并不承认战败,他说放下武器只是执行天皇的命令,所以根本没打算切腹。作为乙级战犯的神田在1948年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但只蹲了4年大牢就于1952年获释出狱。神田一直活了93岁,到1983年1月15日才死。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本节最后一小节“瓜熟蒂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