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跳岛夺取维拉拉维拉岛之后,挡在哈尔西面前的是所罗门群岛第一大岛—布干维尔岛。如果将所罗门群岛形容成通向拉包尔的一架梯子、瓜达尔卡纳尔岛是第一阶的话,这里无疑正是最后一阶。布干维尔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长120公里,东西宽64-96公里,面积9384平方公里,形状酷似一把小提琴。1768年,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首先发现此地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这里属于德国的殖民地。1919年,国际联盟将其委托澳大利亚管理。前文提到,珊瑚海海战前夕,日军兵不血刃占领该岛。
尽管有日军重兵把守,但哈尔西却不能轻易跳过布干维尔岛,这似乎与美军刚刚尝试的“蛙跳战术”不太符合。盟军封锁或瘫痪拉包尔主要靠陆基航空兵,虽然如B-24、B-17这样的重型轰炸机从蒙达机场或维拉拉维拉机场起飞都能够得着拉包尔,但数量更多的中、轻型轰炸机特别是担任护航的战斗机并不具备这种条件。盟军必须在上述机场的基础上实现航空基地的前移,最理想处当然是布干维尔。况且日军在该岛有六大机场—南四北二—其空中力量可以随时起飞对盟军空袭机群实施拦截,要实现华盛顿下达的封锁并瘫痪拉包尔基地的艰巨任务,哈尔西必须啃下布干维尔这块硬骨头。反之,如果日军守住了布干维尔,那么美军跳出所罗门群岛的车轮计划将彻底化为泡影。
早在美日双方围绕蒙达机场展开激战的7月中旬,哈尔西就责成海军陆战队第一军司令官范德格里夫特少将制定进攻布干维尔岛的作战计划。美军的最先计划是登陆肖特兰,夺取该处机场后越海登陆布干维尔岛南部。蒙达战役的艰辛和维拉拉维拉岛的轻松成功,让哈尔西和他的参谋班子取消了原来的作战计划,决定再次绕道以“蛙跳方式”避开日军重兵把守的南、北地区,选择防御最为薄弱的中部海岸实施登陆。维拉拉维拉岛的战斗结果表明,凭借强大的机械化施工能力,盟军可以迅速建起大型机场,而不必付出高昂代价从日军手中夺取。
9月下旬,美军先后派两路侦察部队乘潜艇登岛,探察适宜登陆地点。最终备选点有二,东北海岸的基埃塔和奥古斯塔皇后湾的托罗基纳角。基埃塔位于一个小型海湾之内,近海存在大量水下障碍物,附近土质不适合修建机场。如此选择在此地登陆,之前必须夺取舒瓦瑟尔岛以控制布干维尔海峡。托罗基纳角直接面向所罗门海,附近的港湾是绝佳的避风锚地,水下也无障碍物和水雷,附近土质更适合修建机场。该地区守备部队仅日军第六师团第二十三联队的区区3000人—当时奉命进山寻找山本座机的正是这支部队。更为有利的是,托罗基纳角被绵绵群山和茂密丛林所环绕,通往内陆的只有一些当地土著出没的羊肠小道,不利于大兵团作战,是阻止日军发起快速反击的天然障碍。美军可以抢在日军携重型装备从南北基地出发,越过重重森林对盟军滩头阵地发起进攻之前建立起坚固的防御阵地。虽然附近的大片沼泽给修建机场带来了难度,但以美军强大的施工能力还是可以努力克服的。
不管选择在哪里登陆,盟军首先要保证水路补给的畅通。通向两处登陆点的航线上都有日军的基地。基埃塔方向是较大的舒瓦瑟尔岛,奥古斯塔皇后湾则是莫诺岛,后者有一处重要港口布兰奇。和尼米兹做出决策的方法相仿,哈尔西喜欢将一众参谋聚到身边,一边聊天一边争论。低级军官只要发现有不对之处或者有新的思路,不管军阶高低都会毫不犹疑地站起来反对哈尔西、副司令官威尔金森或参谋长卡尼。这种辩论非常随意,争论中别人要打断他的话时,一些小年轻甚至会径直叫他“比尔”。围绕登陆地点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在9月22日的司令部晨会上,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的哈尔西一锤定音:“好了,伙计们,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托罗基纳,大家就按这个开始准备吧。”大老粗哈尔西给战役起了个驴头不对马嘴的浪漫名字叫“樱桃花”。
作战方案迅速上报布里斯班,麦克阿瑟不赞成对莫诺岛发起登陆作战。因为菲奇要筹备下一步的作战,这次前往游说的变成了参谋长卡尼少将和作战参谋约翰雷尼上校。麦克阿瑟认为,夺取莫诺岛不符合华盛顿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令。他希望哈尔西另择一处登陆地点,既能对布干维尔进行压制,又能间接支援西南太平洋战区对格罗斯特角的登陆作战。卡尼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麦克阿瑟。当他礼节性地询问主攻点应该选在东海岸还是西海岸时,麦克阿瑟挥了挥手大度地说:“不要问我,回去问哈尔西将军吧。他的决定就是我的意见。”
根据最初制定的作战计划,布干维尔岛作战将由陆战第三师和陆军第二十五步兵师共同承担,陆战二师和新西兰第三师用作今后对拉包尔的作战。但因美军新乔治亚岛攻击受阻,第二十五师已提前投入战场,虽伤亡不大却已成一支疲惫之师,急需修整。此时陆战二师已经奉调北上珍珠港,将参加下一步对吉尔伯特群岛的作战。目前哈尔西手头只剩下艾伦特内奇少将的陆战第三师,加上作为预备队的第三十七步兵师和用于莫诺岛攻略的新西兰第三师第八旅,参与本次作战的地面部队总计34000人。
因近期西南太平洋战区肯尼中将的第五航空队已开始对拉包尔实施压制性轰炸,哈尔西认为自己的空中力量勉强够用,但水面舰艇远远不足。太平洋舰队已经准备在11月20日对吉尔伯特群岛的马金和塔拉瓦环礁发起攻击,新近服役的大部分包括航母在内的作战舰艇被派往地中海或第五舰队,威尔金森第三两栖部队只剩12艘运输舰和11艘驱逐舰。因为在中所罗门群岛一系列小型海战中损失了为数不少巡洋舰和驱逐舰,为登陆船队护航的只有梅里尔少将的第三十九特遣舰队,包括2艘轻巡洋舰和两个驱逐舰分队。
英国皇家海军“胜利”号航母离开南太平洋后,哈尔西希望能够接收一些新出炉的航空母舰来帮助略显老态的“萨拉托加”号。但尼米兹认为,目前哈尔西手头的海上力量足以应付当前的战事,而将所有新型航母全部留在了中太平洋,他希望那些只经过简单训练的水兵和飞行员通过攻击日占岛屿来积累经验。一旦斯普鲁恩斯在中太平洋发起攻势,将极大吸引日军联合舰队的注意力,古贺是不敢贸然派出主力舰队到南太平洋作战的。
在确认托罗基纳角作为登陆点之后,哈尔西专程飞往珍珠港,向领导兼好友尼米兹求援。毕竟人家大老远亲自跑来了,一点面子不给也说不过去。斟酌再三,尼米兹首先答应派出轻型航母“普林斯顿”号协助“萨拉托加”号共同作战。另一支包括3艘新型航母在内的大型编队随后将前往南太平洋,但它们至少到11月1日才能到位。
有4艘航空母舰及众多护航巡洋舰、驱逐舰前来助阵,哈尔西顿觉腰杆硬朗了不少。从珍珠港返回之后,哈尔西在10月12日下达了攻打布干维尔岛的作战命令:
一、战役由第三两栖部队司令官威尔金森海军少将统一指挥,对托罗基纳的登陆日为11月1日。
二、海军陆战队第一军司令官查尔斯巴雷特少将负责登陆作战。之前的9月15日,在瓜岛立下不朽功勋的范德格里夫特受命回国,出任海军陆军队总司令一职并晋升中将。鉴于道路限制日军短期内发起反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首批登陆部队暂定为陆战三师。预备队第三十七师待先头部队在托罗基纳站稳脚跟后随后跟进。
三、第一路佯攻部队为克顿罗沃准将的新西兰第三师第八旅,他们对莫诺岛的登陆作战预定于10月27日发起。
四、第二路佯攻部队为梅里尔少将的第三十九特遣舰队。他们将在登陆前一天的10月31日炮击日军布卡、布因、肖特兰等基地,给敌军造成美军欲在布干维尔岛北部或南部登陆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