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正文)

中野立即组织召开作战会议,部署向马当撤退事宜。美澳联军的包围圈正在不断收紧,如果无法及时撤出,之前莱城守备队10天的坚守将变得毫无意义。作战参谋铃木元明中佐率先发言:“撤退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经纳扎布平原北侧撤退,二是翻越莱城正北的萨拉瓦凯特山。”

第一条道路无疑会好走一些,但敌人绝不会轻易放日军通过。一旦他们发起侧击,粮弹不足且伤兵满营的第五十一师团势必难逃“全员玉碎”的悲惨命运。所有人将目光转向了北方,远处萨拉瓦凯特山白雪皑皑的顶峰依稀可见。疲惫不堪且只穿着短袖短裤的众多羸兵,能够翻越海拔4500米的雪峰吗?

不知是谁问了一句,“当地土著有人翻越过这座山吗?”熟悉情况的人回答,“没有,没有人敢去征服这座处丨女丨峰。”于是大家面面相觑,似乎已经走到了绝路。

一直默不作声的中野中将突然发了话:“铃木中佐,去把工作队的北本中尉叫过来吧。”

日军当初占领莱城之后,很快就成立了一支工作队,其任务是安抚当地人并刺探盟军的情报。因工作队队长是北本正路工兵中尉,因此也被称作“北本工作队”。北本曾代表日本参加过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他手下有10名擅长奔跑的日军士兵和3名台湾人。这些人经常出没丛林、翻越高山刺探盟军情报,所有队员体力都是一级棒。更重要的是,北本会说当地语言,可以和土著居民无障碍沟通。

“你是否翻越过萨拉瓦凯特山?”中野询问。

“爬过,但最高只爬到半山腰,那里有一个当地土著人的小村落。”北本回答。

“当地人有没有人翻越过这座山?”

“好像没听说过。我爬到半山腰时非常害怕,不敢继续往上爬了。”

“是害怕山上的雪崩吗?”

“是的,不过更怕山顶的严寒。”

“那么就是说,咱们不可能翻越这座山峰啦?”

“不,我觉得并非完全不可能,虽然会非常困难。相比较从美国人身边通过,我觉得还是翻山更加安全一点。”

“好的。传我的命令,全军准备翻越雪山。尽可能多带些粮食。我们已经听了8个月的枪炮声,现在需要换换脑子,和大自然来一场特殊的搏斗。中尉,带路的事就拜托你了。”

9月15日仲夜,日军每名士兵携带十天干粮—这是中野目前能筹集的所有粮食—悄然撤出莱城,向那座无人征服过的雪峰走去。作战参谋铃木听到了海岸战壕里此起彼伏的爆炸声,那是重伤员在用手榴弹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注定是翻不过那座高山的。

铃木上前制止了这种行为。随后他来到了河口处船舶工兵的阵地,找到了第五工兵联队第一中队中队长寺村贞一大尉。工兵队显然已经接到了翻山命令,他们只剩下30多人。海上已被美军严密封锁,那1艘装甲艇和3艘大发准备忍痛弃掉。

在铃木的建议下,寺村决定冒险用仅存的4艘艇将尚未自杀的重伤员经海路运往芬什哈芬。寺村挑选了20名已婚或独子的队员,让他们随大队翻山,自己带其余人护送重伤员登船。16日凌晨1时,所有伤员都被抬到了那4艘艇上。

当晚明月高悬,海上的美军舰只全部熄灭了灯火,只有巡逻艇往来穿梭。寺村带着4艘艇主动向美军舰船靠近,不慌不忙地从他们身边驶过去。可能美军真以为他们的自己人,寺村的“舍命运输”竟然收到奇效,一行人安全抵达芬什哈芬港。

因为日军主动逐次撤出,9月13日,澳军攻占萨拉莫阿。16日,美澳联军在莱城胜利会师。

出发之前中野清点了队伍,第五十一师团残余3900人,加上第四十一师团第二三八联队、独立工兵第十五联队—就是最早在布纳登陆的横山与助大佐的部队—以及独立工兵第三十联队和海军第七根据地部队残部,总数竟有8600人之多。9月22日,在北本工作队的带领下,日军大队人马依次钻入了莱城以北茂密的丛林。

下巴长着花白胡子的中野中将拄着拐杖蹒跚而行。行军已经3天,依靠指南针导航的日军依然在丛林中瞎转。到25日,他们终于来到了山脚下一个叫肯文的小山村,寻觅到一条有当地土著出现的小路。虽然此处海拔仅500米,但已有近200名官兵掉队。美军暂时还追不上来,一些体力尚好的日军士兵开始放声高歌:

虽然已经完成任务,

但又接到了新命令。

翻越萨拉瓦凯特山,

把天空的云彩踩在脚下。

当日军到达3500米的茨卡凯特村时,又有500人不见了踪影。当登上海拔4500米的主峰时又掉队了800人。虽然地处热带地区,但高海拔的山顶奇寒无比,穿着夏装的日军士兵即使燃起篝火也会全身打颤,很多人因疲劳过度、缺乏食物和患疟疾倒下。期间诞生了第五十一师团著名的军歌《翻越萨拉瓦凯特山》,歌中唱到:

沿着看不到底的崖谷爬行,

攀登没有任何道路的山峰。

今天还没结束,

明天必须继续,

距离山顶还有那么远的路程。

粮食已经断绝,

我们只能吃树叶啃草根。

失去战友的晚上,

萨拉瓦凯特山的月亮愈感寒冷。

说老实话,如果以师团为单位组织合唱比赛,这第五十一师团肯定能拿到高于番号的好名次。下山之路同样艰险,一些人因体力不支直接掉入悬崖摔得粉身碎骨。当下到山北海拔1000米的瓦普村时,又有200人不知所踪。10月18日,一支日军救援队从另一侧山路赶来,中野所部在他们的接应下艰难抵达科里亚海岸。此时他们已不能算作一支“部队”,所有幸存者都形同枯槁,根本没有列队前进的力量,只能三三两两互相搀扶着缓慢蠕动。

中野再次清点了人数,平安翻过大山的有5065人。虽然之后有约500人追上了队伍,但日军在翻山途中损失了大约四分之一的兵力,总数超过了2000人。其中第六十六联队只剩不到500人,随后被以第三大队为基干编成一个混成大队作为师团的直属部队。精疲力竭的日军士兵们终于看到了大海—这下总可以停下来喘口大气了。谁都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将是另一次更加艰辛的长途跋涉。

盟军当然不会给日军从容撤退、重新集结兵力构筑第二道防线的机会。早在对莱城发起围攻的同时,麦克阿瑟已计划在莱城以北的芬什哈芬港再次发起两栖登陆,彻底打乱日军的防御部署,在最快速度夺取胡翁半岛。

与哈尔西在所罗门群岛往往以自己人打头阵不同,麦克阿瑟不愿在自己战场美军出现太多伤亡,因此无论是进攻莱城或者即将开始的登陆作战,他依然由澳大利亚军队来打头阵,之前在科科达和布纳同样如此。老麦公开将手下的三员大将肯尼、金凯德和克鲁格合称为“三K党”(三人名字第一个字母都是K)。他的越级指挥导致布莱梅的战区陆军司令部形同虚设,难怪以布莱梅为首的澳军将领一直对美国人牢骚满腹。

(正文)

太平洋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8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梅煮酒197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太平洋战争第8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