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美军登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力以赴修建机场。7月14日,伍德拉克岛机场1600米跑道基本完工,初步具备起降C-47运输机的能力。7月23日,美军所罗门航空队第六十七战斗机中队进驻。7月11日,美军第六集团军司令官克鲁格中将登上了基里维纳岛,对机场的施工进度大为不满。在他的亲自督促下,7月底该岛1500米跑道顺利完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七十九战斗机中队于8月18日进驻。从这一天开始,两个盟军战斗机中队开始为轰炸拉包尔和布干维尔岛的重型轰炸机提供护航。两大战区各派出一个战斗机中队,联手压缩了拉包尔日军航空兵的作战范围。

(正文)

对麦克阿瑟夺取两岛的军事行动战史专家褒贬不一。美国专家认为,此举不但延伸了澳洲大陆的海上防线,更为未来进攻拉包尔奠定了坚实基础。日本专家的则认为,盟军大举出动占领两个无人防守的荒凉小岛,并大肆修建机场及军事设施纯属浪费人力资材。从随后战争进程来看,美军对拉包尔实施了围而不攻、任其自生自灭的策略,两地机场所起的作用的确不大。

盟军下一步的攻击目标毫无疑问是莱城和萨拉莫阿。在两大战术要点中,麦克阿瑟更看重莱城,那里不但有良港和现成的空军基地,同时可以控制宽阔的拉穆山谷。之前肯尼多次提出,希望在莱城地区建立未来进攻拉包尔和新几内亚北部海岸的航空基地网。况且莱城位于萨拉莫阿以北,防御相对比较薄弱。虽然将目光首先盯住了莱城,但麦克阿瑟依然试图通过佯攻,将驻守该地的日军调到萨拉莫阿去。之后趁隙拿下莱城,切断萨拉莫阿地区日军的退路并一举围歼之。

就在盟军南太平洋部队大举登陆伦多瓦岛的6月30日,美军第四十一师第一六二团第一营在距萨拉莫阿东南30公里处的纳索湾发起了登陆作战。麦克阿瑟的意图在于,登陆美军自东向西向前推进,同时驻瓦乌的澳军第三步兵师第一、第十五旅自西向东发起进攻,造成盟军大举进攻萨拉莫阿之势,迫使莱城的日军南下增援。

因纳索湾一带海岸暗礁密布,美军并未使用登陆舰、运输船等常规两栖登陆船只,而是使用鱼雷艇运送部队。鉴于鱼雷艇航程较小,美军将出发地点选在了距登陆点仅75公里的莫罗贝。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航行,美军于30日拂晓时分冲上了纳索湾海滩。

虽然美军三个连的770名官兵冒雨登岸,但哈勒德泰勒中校的营指挥部却迷了路,只能在海上随波逐流。防御此处的日军只有一个步兵中队约300人和一个海军观察站20人,无力抗击美军的登陆行动。美军以18亡、27伤的代价顺利占领滩头。次日,日军派战机39架攻击美军登陆船队和滩头阵地,遭到美军战斗机顽强阻击,并未取得明显战果。

对新几内亚局势出现的突然变化,今村指示中野迅速集中兵力,将纳索湾的登陆美军赶下大海去。中野深知凭自己的孱弱兵力,应付瓦乌澳军和纳索湾美军其中的一路都显吃力,更别说同时压制两路来袭之敌了。中野同时认为,纳索湾缺乏现代化的港口设施,登陆美军不可能迅速打开局面。如果倾尽全力趁敌立足未稳之际发起大规模进攻,有限的兵力很可能在美军强大的海空打击之下损耗殆尽,因此他只向纳索湾象征性地派出了一个中队的援军。在美军登陆部队的猛烈攻击下,渐渐不敌的日军守卫和增援部队被迫后撤。美军顺利建起了桥头堡。经过小型舟艇四个昼夜的突击运输,美军后续部队和弹药补给陆续登岸。7月4日,第一六二团团长阿奇博尔德马肯尼上校在滩头建立了前线指挥所,牢牢早纳索湾站稳了脚跟。

在向今村和安达频频求援的同时,中野力主将击溃瓦乌方面的澳军作为战术重点,在纳索湾方向暂取守势。苦于兵力不足无力派出增援—即使派兵也无法安全度过丹皮尔海峡—今村只好认可了中野的意见。

为应付前方突然出现的危机,安达下令驻马当的第二十师团抽调第八十联队第一大队增援莱城,同时从韦瓦克调派了第四十一师团步兵指挥官庄下亮一少将—在瓦乌之战中折戟的冈部通少将已于5月奉命回国出任北海道第三十二警备司令官—率领第二三八联队走海路前往莱城。安达同时命令第六飞行师团出动战机对纳索湾一带登陆美军进行空袭,但5日和11日的两次空中打击因遭到美军的顽强阻击效果不大。

今村判断,位置更靠南的萨拉莫阿将是盟军的主攻方向,于是下令从莱城抽调部队南下驰援萨拉莫阿。中野同样认为莱城价值不大,因此根据今村的命令将防御重点放在了萨拉莫阿,驻守莱城的日军仅剩2000人,且多为战斗力不强的老弱病残。此举正中了麦克阿瑟的调虎离山之计,盟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正是莱城。

美军在纳索湾登陆目的是打通与瓦乌地区澳大利亚第三师的联系,建立起从海上增援该部的后勤补给线。在此之前,驻瓦乌澳军全部依靠空中运输维持补给。在得到必要的补给之后,澳军第三师和美军第一六二团开始东西对进向萨拉莫阿攻击前进。盟军极力避免与日军发生地面近战,只是利用炮火的绝对优势迫使日军不断后退,逐渐将日军压缩至萨拉莫阿周围10公里的范围之内。到8月10日,日军第五十一师团伤亡已达842人,患病者769人。

卡米阿塔姆高地是日军萨拉莫阿马蹄形防线的制高点。7月中旬以来,驻守此地的日军第六十六联队化解了澳军的多次进攻,死守高地达一月之久。但到8月中旬,澳军逐渐从高地两侧切入,第六十六联队随时有被合围的危险。8月16日,中野无奈下令放弃卡米阿塔姆高地,守军退至北方的草山构筑第二道防线。刚刚抵达前线的第二三八联队一部奉命与第六十六联队并肩作战。

追兵不慌不忙尾随而至,依然是用数不清的炮弹开路。仅8月25日一天,盟军就向日军阵地倾泻了超过3万发炮弹。日军只是偶尔还击几发以示存在,因炮兵部队仅剩下450发山炮弹、30发100毫米榴弹炮炮弹、50发150毫米榴弹炮炮弹28发100毫米加农炮炮弹。中野下令“若非绝对必要”严禁开炮。躲在工事里连头都不敢露的日军士兵为自己的尴尬处境谱写了军歌:

大炮的轰炸撕裂了天空,

莱城和萨拉莫阿都变成了山谷。

不过好歹你还活着。

看吧!阵地也没有用,

不但山没了连森林都消失了!

中野显然没有雅兴去引吭高歌,他已经有了“全员玉碎”的思想准备。前线官兵很快接到了师团指挥部下达的训令:“本师团全体官兵的职责是确保莱城和萨拉莫阿。现有之阵地即为最后生死存亡之线,绝对不许后退半步。当最后生死存亡线也要失守之时,全体官兵的身体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届时将烧毁军旗,包括伤病员在内的所有官兵一起切腹。绝对不能被敌人活捉,必须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太平洋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8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梅煮酒197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太平洋战争第8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