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正文)

3.4 巴布亚半岛拉锯战

3.4.1御敌于国门之外

1942年3月26日清晨,一辆标有四星上将标志的褐色吉普车开出墨尔本孟席斯饭店大门向北疾驰而去。当天傍晚,经510公里长途跋涉的吉普车风尘仆仆地停在了堪培拉总理府的大院内。未等警卫上前开门,车上“嗖”地跳下来一位身材削瘦的美国陆军上将。只见他身穿卡其布素色军装、开领衬衫和熨得笔挺的裤子,一顶镶金边的帽子俏皮地斜戴在头上,脸上架着一幅宽大的雷朋黑色墨镜,口中叼着一支玉米芯大烟斗,毫无倦意地迈上了总理府的台阶。早已等在那里的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大步迎上前去紧紧握住了来者的双手:“欢迎您,麦克阿瑟将军!”互致寒暄之后,两人并肩朝会议室走去。

和西方政要大多出身名校不同,平民政治家柯廷并无高深的学历。他12岁辍学先是到墨尔本的一家工厂打工,之后当过铁路工人、报纸编辑。1928年柯廷作为工党代表进入联邦议会,后因酗酒在1931年丢掉席位,1934年重返议会,并于1935年出人意料地当选为工党领袖。柯廷性格坚强,为人朴实,极富才华。二战爆发后他加入国家战争咨询委员会,珍珠港事件前的1941年10月出任澳国第14任总理兼国防部长。因为曾领导国民度过了历史上最危险的时期,柯廷被认为是该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今天珀斯的一所国立综合大学—科廷科技大学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近期柯廷的日子实在不太好过。1939年9月欧战爆发之后,作为英联邦成员国的澳大利亚随即对德、意宣战,成为大英帝国战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宗主国对抗轴心国的事业,许多澳大利亚青年背井离乡远赴欧、亚、非作战。该国4个精锐步兵师除一个旅的三个营留在本土之外,其余第六、七、九师远在中东和北非作战。第八师(欠一个旅)帮英军守卫新加坡,后来还活着的人全进了日军的战俘营。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战争似乎离澳洲大陆非常遥远,1941年底的澳大利亚几乎是不设防的。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澳大利亚日益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1942年1月23日日军南海支队攻占澳洲西北新不列颠岛上的军事重镇拉包尔,预示着战争正在不断迫近。2月15日灾难突然降临,由南云忠一中将率领的机动部队出动舰载机189架对澳洲北部重要港口达尔文实施了毁灭性打击,当场亡238人伤逾300人。3月8日,南海支队登陆并占领了澳洲北部屏障—新几内亚岛北岸的莱城和萨拉莫阿,距此仅270公里的战术要点莫尔兹比港从此进入日本海军陆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蛮荒之地新几内亚显然不值得大动干戈,一切预示着日军“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澳洲大陆也”。澳大利亚幅员辽阔,人员稀少,战时人口仅700万。因主力部队外出作战,本土只剩下临时纠集的7个民兵师。他们装备很差,只配有最低数量的轻武器,兵员几乎未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他们被外出征战的正规军戏称为“巧克力士兵”,意思在热带高温下极易融化。一旦日军踏上澳洲的土地,谁都知道未来将是什么结局。

开战之初,美、英希望所谓的ABDA四国联军能够守住马来屏障,如此澳大利亚的安全是无须担忧的。但随着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战局急转直下,澳大利亚面临的形势愈发严峻。作为盟军未来发起反攻的最佳后方基地,澳大利亚不容有失。为此在2月17日,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命令第四十一步兵师的两个团紧急开赴澳大利亚,另一个团将在船舶到位后立即出发。

在助人为乐和保命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后者,澳大利亚人当然也不例外:关键时候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经柯廷据理力争,丘吉尔勉强答应将原在中东作战的澳军第六、第七师放回澳洲。期间2月20日,罗斯福和丘吉尔曾建议回国途中的一个澳军师改道前往保卫缅甸,遭到柯廷严辞拒绝,柯廷高调宣称他的首要义务是“拯救澳大利亚”。非但如此,他还强烈要求将第九师也撤回本土。丘吉尔认为紧急关头将颇具战斗力的第九师调出中东将严重削弱盟军西部沙漠防线,甚至导致灾难性后果。经与罗斯福协商,美军将原来准备派往北爱尔兰的第三十二步兵师改派澳大利亚,作为第九师留在中东的交换。对此澳大利亚战时内阁表示赞同。抛开战斗力姑且不论,如果澳军一个师被日军包围那肯定凶多吉少。而一个美军师一旦被敌人包围,山姆大叔不会见死不救一定会派来更多增援。

眼见日落西山的大英帝国连自保都非常困难,柯廷在外长赫伯特伊瓦特的支持下逐渐改变澳大利亚在军事上依赖英国的一贯政策,转而加强同美国的联系。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柯廷决心把澳大利亚的命运与美国紧紧联系起来,毕竟避免国家遭受侮辱才是第一位的。当麦克阿瑟还在菲津宾浴血奋战时,柯廷就发表过这样的声明:“我首先需要阐明的是,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传统友谊。我们知道美国正面临着战争危机,分散力量是非常危险的。但是要知道我们澳大利亚是绝不会被压倒的,我们将全力支撑战局,直到胜利为止。”1942年3月21日抵达墨尔本的麦克阿瑟仿佛救星从天而降,侧面表明了美国将与澳大利亚人一道战斗的决心和信心,又怎能不让惊恐万分的澳大利亚民众欣喜若狂?

因为面临共同的敌人,麦克阿瑟与柯廷的会晤非常愉快。两人迅速达成共识,在今后合作中“绝不应在言论、思想或行动上相互背弃”。会谈临近结束时,麦克阿瑟站起身来准备告辞,他把手臂搭在柯廷肩膀上热情地说:“您照顾后方,我来对付前线。”柯廷拉着麦克阿瑟的手激动地说:“我早知道,选您当最高统帅保准没错儿。”

第二天晚上,柯廷在堪培拉市政府金碧辉煌的宴会大厅为麦克阿瑟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席间洋溢着亲切友好的气氛,柯廷在致词中再次赞扬麦克阿瑟在战争中发挥的杰出作用和巨大贡献,表达了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希望与美国合作的强烈愿望,同时向美国发出了“太平洋第一”的强烈呼吁。美酒佳肴加上柯廷的热情致词使麦克阿瑟大为感动,他毅然起身慷慨陈词:“我对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给予我的欢迎深为感动。贵国对外宾的热情是举世公认的,但我做梦也没想到会受到如此深厚的礼遇。这虽然是我第一次访问澳大利亚,但我觉得就如同在国内一样。我们具有同样的抱负、同样的希望、同样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前途抱有同样的远景。我深信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这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今晚在这里,我向各位明确表示我们军人不知失败的精神,那就是‘不胜利毋宁死’。我庄严宣誓,为打赢太平洋战争,要贡献我的祖国的巨大力量,我愿为此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按道理类似保证只有罗斯福或者国务卿赫尔才能作出,但对澳大利亚人来说,这就是他们拼命渴望得到的明确而毫不含糊的保证。随后美国驻澳大利亚大使纳尔逊约翰逊代表罗斯福总统向麦克阿瑟颁发国会荣誉勋章,将晚宴气氛推向了最高丨潮丨。

翌日,澳洲各大报纸头版头条清一色麦克阿瑟的巨幅照片,广播电台向民众全文播发了美国上将在晚宴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民众担心被抛弃的消极心理,点燃了他们渴望胜利的火种。纳尔逊将罗斯福派麦克阿瑟到澳洲来称为“一个天才的举措”。

(正文)

太平洋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78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梅煮酒197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太平洋战争第78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