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边的葫芦还没按下去,西边的瓢又浮了上来。巴厘巴板失守之后,盟军只剩下苏门答腊东岸巨港这一处油田。盟军采取一切措施加快石油生产,但日军的攻击已近在眼前。负责西路作战的是刚刚完成香港作战的第三十八师团主力(缺东方支队)。
巨港对日军来说是志在必得,这里有当时远东最大的油田,年产量达470万吨,正好和日本的年需求量相同。换句话说,如果能够完好地将巨港拿下,大本营今后再也不必担心油料的事了。
1月27日,日军西路部队和首批突击部队在婆罗洲的邦卡登陆,两天之后占领了坤甸和山口洋的二号机场。为了便于对邦加岛和巨港实施空袭,日军本打算使用马来亚关丹和婆罗洲古晋两处机场。但由于关丹机场未能按时准备就绪,日军只得将进攻邦加岛和巨港的日期从2月10日推迟至15日。大本营原认为,只有占领新加坡才能采取下一步攻击行动,但随后很快改变了主意。因为一旦巨港落到自己手中,就意味着新加坡被完全孤立。
进攻邦加岛和巨港的日军由先遣部队和主力部队组成,由南遣舰队司令官小泽治三郎中将负责海上指挥。先遣部队的目标是占领邦加岛上的战略要点如文岛附近的机场,然后兵分三路经慕西河支流前往进攻巨港。主力部队则负责进攻巨港和南苏门答腊。
由于日军在马来半岛的进攻势如破竹,已完全取得了制空权,从2月中旬开始,日军就加紧对盟军巨港西北方向16公里处的一号机场实施轰炸,期间许多航行在新加坡和爪哇岛之间的盟军船只被日军击沉。此时,位于巨港西南方向60公里处的二号机场尚未被日军发现。
2月9日,日军先遣部队离开金兰湾,两天后主力部队也从那里出发。2月14日,先遣部队在邦加岛登陆,未遇任何抵抗占领文岛机场。先遣部队一部天亮时继续向前,驶往慕西河口。
巨港位于苏门答腊岛慕西河下游,东距海岸110公里,属于内河港口城市。作为远东最大的石油产地,这里有两座大型炼油厂和一处机场,由荷、英、澳军队共同把守。机场位于巴邻旁市西北120公里,炼油厂在市东郊穆西河支流两岸。守卫机场的盟军有530人,守卫两座炼油厂的有550人。在攻占打拉根和巴厘巴板时,那里的油井及主要炼油设备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确保巨港油田和炼油设施的绝对安全,日军拟使用空降部队,以突然袭击方式占领炼油厂,不给盟军进行破坏的时间。
前文出场的均属于海军的空降部队,在巨港,日本陆军的首支空降兵部队、久米精一大佐的第一挺进团终于闪亮登场。日军拟在登陆前两天,以陆军伞兵第一挺进团第二大队在机场及炼油厂附近伞降,迅速夺取机场和炼油厂,同时切断盟军的交通线,阻止守军后撤和援军增援。伞兵第二大队共700人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攻占机场;第二梯队攻占两座炼油厂;第三梯队为预备队,负责随时对两个方向实施增援。大队长甲村少佐校随第一梯队行动,连久米大佐也将亲自随伞兵一起空降参加战斗。
该部伞兵由航空兵第八十一战队和第十二空运队的70架运输机负责空中输送,3个战斗机战队担任护航。预定出发机场为马来亚的的居鸾、卡杭机场,空降距离600公里。2月6日,伞兵第二大队调至马来亚西北部的双溪大年机场待命。
2月8日,伞兵部队开始陆续转场到居銮、卡杭机场,刚刚平静了几天的机场又开始人声鼎沸。地勤人员开始忙碌着为一排排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加油挂弹。仅为伞兵提供护航的陆军战斗机就有140架,外加海军战斗机180架,——这是开战以来最大的一个战斗机护航机群,可见日军对夺取巨港油田的重视。
攻击发起之前,日军几乎每天都出动战机对巴邻旁实施航空火力准备。2月14日8:30,伞兵第二大队乘70架飞机起飞,11时进入慕西河上空。之后机群分成两队,分别飞向机场和炼油厂。跟袭击珍珠港时类似,日本人的运气实在太好,虽然整个苏门答腊岛上空乌云密布,但唯有巨港上空晴朗无云,好像特意为日本人的攻击做好了准备似的。
为了迷惑盟军视线,所有日军飞机都涂上了英军飞机的标志。11:26分,攻占机场的第一梯队开始伞降,跳伞高度为100到150米。盟军高射炮火当即喷出火舌,5架战斗机也匆忙起飞迎战,击落日军运输物资的运输机一架,迫降一架运送伞兵的运输机,但它们很快被日军的战斗机揍下来3架,其余2架落荒而逃。
第一梯队主力在机场东南三公里外的一处沼泽地着陆。由于灌木丛生观察困难,同时遭到机场高炮的平射,空降后的伞兵无法集合和收集空投的武器,只得以三人编组匍匐向公路前进,大部分人只能使用随身携带的轻武器和手雷进行战斗。他们埋伏在路边,等待从巨港兵营开出的敌军装甲车和卡车,躲过他们的机枪扫射后伺机反击。由于寡不敌众和缺乏重武器,初期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
日军这支伞兵部队早在1939年就开始组建,士兵全是从各野战部队精心挑选出来的,属于千里挑一,单兵作战素养极高,类似于《亮剑》中山本一木的特种部队,足以以一当十。战斗中经常出现一个日军士兵凭借手枪对抗荷军数十人的情形。一个日军伞兵陷入了20余盟军士兵的包围,在顽强地打倒了8个后重伤自杀。在行进到公路时,他们终于凑齐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开始向机场和高炮阵地发起进攻。第一梯队其余人员在机场西南的沼泽地着陆,之后立即以随身携带的武器向机场前进,攻占了一个高炮阵地和兵营。至晚上21时即着陆后10个小时,伞兵第一梯队成功占领机场。
攻占炼油厂的第二梯队于11:20开始伞降,分为两个小队分别攻打两座炼油厂。攻打第一个炼油厂的小队在油厂附近的沼泽地着陆,当时炼油厂铁门紧闭,门外布满了铁丝网和地堡。顽强的日军伞兵消灭了地堡之敌,12:30攻入炼油厂办公大楼。进楼后他们迅速搜捕技术人员和技术资料,并将太阳旗高高升起在瞭望台上。下午14:10,炼油厂守军在迫击炮火的支援下向日军发起反击,未果。2月15日凌晨3:00,眼见反击无望的守军全部撤走。上午8:40,日军伞兵完全占领了该座炼油厂。
攻打第二个炼油厂的小队着陆在炼油厂前的湖面上。湖水深1.5-3米,湖中有条小路直通炼油厂。伞兵降落后立即向小路游去,并俘获了盟军的3条小船。他们集合后遭到炼油厂附近地堡火力的封锁无法前进,一直到晚上才趁着夜色攻入厂内,并迅速占领了办公大楼。第二天,日军清除了残存盟军占领整个炼油厂。
15日上午10:00,久米大佐也在机场着陆,下午13时后续预备队在机场伞降。汇合后的日军准备攻占巴邻旁市。此时侦察报告巴邻旁市已无守军,日空降部队随即向市区开进。此时日第三十八师团主力10000人已顺利登陆,伞兵在慕西河大桥与从海上登陆的先头部队会合,两部合力于当日全部占领巨港。此次空降作战,伞兵第二大队阵亡38人伤50人,失踪10人。
尽管经过了精心策划,但最后结果却不甚理想。西面的BPM工厂完好无损地落入日军之手,但东侧的NKPM工厂在空降兵开始着陆时已燃起了冲天大火,超过80%的炼油设备遭到破坏,这也成为今后在战俘营里荷兰人饱受日军折磨的主要原因。这一不幸消息传到南方军和大本营,一众日军大腕个个顿足捶胸。
至此日本控制了荷属东印度一半的石油储备。大本营对此次空降作战给予了极高评价,称那些空降部队为“天降神兵”。
意外的是战役之后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声音。之前海军在攻占万鸦老和望加锡时,已经使用了空降部队并取得成功。陆军得知消息后主动告知海军,自己也将派遣伞兵对巨港实施空降作战,提议等战役结束后陆海军同时向东京汇报战果。但在巨港作战结束后,陆军并未告知海军就单独将战功报给了大本营。这陆军也真不够哥们,对此海军深表不满。
巨港和新加坡相继陷落,使得盟军在远东的军事力量被分割在两个相距甚远的战场上,缅甸和爪哇岛。此时爪哇岛的外围据点几乎全部被日军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