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由原林铣十郎内阁外务大臣佐藤尚武作为特使,会同日本驻德大使来栖三郎在柏林会见了里宾特洛甫。佐藤声称,由于日本在远东的行动转移了英、法、美等国的注意力,才使德国在欧洲的任务执行得更加顺利。换言之你能在欧洲横行霸道也有俺的功劳。他说,日本正努力在亚洲建立新秩序,象德国在欧洲所做的那样。他提议双方今后应密切合作,尤其是在美国要干涉欧洲或远东事务的时候。日本正在设法结束中国战事,以腾出手来为上述目标奋斗。佐藤希望德国能够支持日本对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的扩张计划。来栖大使还强调,德国帮助日本加强在远东的地位对德国加强在欧洲的地位也大有好处。里宾特洛甫在回答问题时,把一年前三国公约谈判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日本政府对欧洲事务的漠不关心。
还好人家里宾特洛甫大人有大量,对过去的事情表示既往不咎,一切朝前看,同意继续加强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之前闹矛盾的双方重叙旧情、把酒言欢,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呀!
德国倒不是真的大度,里宾特洛甫有自己的小算盘。在德国的侵略计划中日本本来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德国需要日本在远东通过对马来亚、新加坡、印度支那的进攻给英国以新的打击,同时促使美国把注意力转向太平洋,以牵制和阻止美国在欧洲参战。里宾特洛甫慷慨地表示,希望日本将双方的合作建议具体化。当时日本拟就了一份包括如下要点的日德协议草案:
一、德国承认包括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在内的南洋地区是日本的势力范围,并支持日本在那里的领导权。德国还应帮助日本处理中国事件,给予日本与欧非集团通商的优惠待遇。
二、日本承认德国在欧洲和非洲的领导权。日本虽不参战,但应采用各种手段协助德国迫使英国投降,并给予德国与大东亚通商的优惠待遇。
三、两国应共同合作维护同苏联的和平。但如其中一国受到苏联的威胁,两国应共同协商采取措施。如果其中一国同苏联开战,另一国不得给予苏联援助。
四、德日两国将采取共同行动,以阻止美国干涉欧洲和亚洲的事务。
五、同意大利也要商谈一个大致相同的协定。
7月12日,德日双方代表在该草案的基础上制订了名为《加强日德意之间的协调一致》计划,规定了各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但是德国驻日本大使奥特在会谈中明显表露出这样一种意思,就是同一个素来与德国疏远的日本政府合作感到极度不爽。话没明说,但毫无疑问是针对一贯主张与英美协调的首相米内光政和外务大臣有田八郎的。换言之,要想合作得更愉快,日本必须成立真正对结盟有诚意的亲德新内阁。
日本陆海军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世仇,作为海军大将的米内与陆军的关系一直不好,组阁之后的米内就一再受到陆军的掣肘,而陆军倒阁的种种活动可以说从米内开始组阁那一天就开始了。相对于陆军的狂热,米内和日本海军界的清醒人士认为,希特勒不会轻而易举地压倒英国的制海权,欧洲的胜负尚未定局。来自驻英大使重光葵的消息也说,英国人正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团结起来誓死与德国人搏斗。美国和苏联两个中立大国的态度也不完全明朗,现在就积极表态为时尚早。
迫于国内陆军和舆论的巨大压力,之前一直反对三国同盟的米内无奈对德日意谈判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以陆军为主体的亲德势力仍不满足。况且在短短的任期内,米内并没有就“解决中国问题”与英美达成任何协议。可谓芝麻没捡到,西瓜也丢了。日本军界决意彻底摧毁米内内阁,由一个能同轴心国进行合作的内阁取而代之。
1940年7月8日,陆军次官阿南惟几中将拜会了内大臣木户幸一,明确提出米内内阁根本不适合同德意进行谈判,改组内阁已不可避免,陆军准备倒阁并再次支持近卫文麿上台。可笑的是,陆军之所以支持近卫文麿重新组阁,并不是因为他德高望重和能力出众。在军方眼中,近卫是出名的懦弱和优柔寡断,这样军方就能牵着他的鼻子沿着他们所希望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陆军很快使出了杀手锏。1940年7月16日,陆军大臣畑俊六大将宣布辞职。米内首相还天真地要求陆军推荐继任陆军大臣的人选,但陆军以提出人选有困难为由予以拒绝。受到致命一击的米内光政只好于7月22日黯然下台。在事后的新闻发布会中,米内公开表示“内阁总辞的原因来自于陆军的种种阻挠”。天皇虽然不愿看到米内内阁被推翻,表示有些不满,但也不敢站出来公开反对陆军的立场。
畑俊六大将在1940年7月4日的日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述: 参谋本部泽田茂次长来此,出示了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的盖章,逼我决定去留,无奈之下我只好辞职。米内也算厚道人,即使被畑俊六点了死穴,在后来的东京大审判中,米内还是在法庭上做伪证救了畑俊六一命。此乃后话,审判时再详叙。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经历了平沼、阿部、米内三个短命内阁之后,1940 年7 月22 日,把日本带进全面侵华战争、之前一直蛩伏的近卫文麿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