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接到进军诺门罕命令的第1坦克师团是成立以来第一次成建制作战,终于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何况对手还是宿敌老毛子,师团上上下下都兴奋无比。第1坦克师团是当时日本唯一的一支装甲部队,因此被称为日本陆军的“天之骄子”。日本资源匮乏,制造坦克所必须的钢材基本上依赖进口。在坦克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上日本与德、美、苏等国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日军坦克不论是火力、马力和装甲厚度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了一大截。这种坦克吓唬吓唬更穷的中国人还凑合,一旦遇到真正的坦克强国就变得不堪一击。正因为日本坦克生产能力有限,所以数量很少,平时只是在阅兵或者庆典的时候才出来亮亮相,根本不舍得投入实战。这次出动也是第1坦克师团的处丨女丨秀。可以说为了在诺门罕打败俄国人植田司令官真是压上了棺材本。

6月25日,坦克第1师团乘火车来到了距指定集结地点还有180公里的一个名叫阿尔山的地方,然后要自行前进180公里到达诺门罕。不知道是谁为坦克部队选择的蹩脚路线,他们所走的路多半在大兴安岭以南。山南地区有大量的原始森林,而且也正是多雨的季节,一路上河水泛滥,泥泞的道路不堪坦克重负很快变成了两道深深的泥沟。坦克在泥水里行驶故障频出,有些甚至连履带都拗断了。师团长安冈正臣中将心疼第看着他的那些“宝贝”在泥浆中打转转不由得顿足捶胸。土路被坦克履带碾压后形成了泥浆沟,后面跟着的那些油罐车、弹药车、给养车可倒了霉了,经过时全都陷了进去。同行的坦克兵不得不停下来钻出坦克帮助运输兵推他们的汽车,一辆陷入泥沟的载重汽车往往需要20多个人来才能够把它推出来。更让这支皇军精英难堪的是,他们的工兵联队居然没有将重型的舟桥设备带来,一旦遇到稍大一点的河流就必须绕行。师团长安冈中将是小松原陆军大学的同班同学,一个夏季行军忘了带水喝,一个在多雨的森林地带长途行军却忘了带重型舟桥设备,不愧是同门师兄弟。

6月29日,费尽千辛万苦的第1坦克师团终于到达了指定的集结地点。通算下来一天的行进距离只有可怜的40公里,还是在没有战斗的情况下和平行军,连步兵急行军的速度都不如。这情景要是让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看到了,估计能笑得晕过去至少三回。

姜还是老的辣。精锐的第7师团集结任务完成得非常顺利。第7师团因其编组地为北海道旭川又名“旭川师团”,士兵大都来自盛产优秀战士的北海道和南库页岛地区。该师团第26联队以及28联队的一个加强大队乘坐关东军汽车联队的400辆汽车顺风顺水地来到了集结地点。第7师团是关东军的陆军王牌,曾经在日俄战争有过惊艳的表演。其中第26联队更是王牌中的王牌,相当于北伐军中的叶挺独立团。这里曾经是日本士官学校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地,连从军入伍的日本皇室成员也往往选择这里给自己镀金。第28联队也同样是骁勇善战。——后来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的一木清直支队就由重建后的第28联队为基干组成。植田大将连第26、28联队也派出来,确实是不打算以后再过日子了。

相对于日军中那些骄傲蛮横、对苏军嗤之以鼻的将领,第7师团师团长圆田中将倒是少有的一个另类。冷静的圆田对战事的前景并不看好,甚至可以说相当悲观。第26联队出发前夜,圆田悄悄叫走了联队长须见新一郎大佐,告诉他最好把联队军旗留下。前面我们说过,日本陆军联队的军旗都由天皇亲自授予,战后军旗在则编制在,军旗亡则编制撤。圆田中将预感到第26联队此行凶多吉少,十有八九是回不来了,日军精锐的第26联队决不能消失在他圆田手里。

后来事实证明圆田中将的决策无比正确。随着战事的不断深入,第7师团几乎所有步兵联队都陆续被抽调到前线投入战斗,最后也几乎都没回来。战争末期留在圆田身边的只剩下第7师团师团部和一个大队,圆田基本上成了光标司令。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圆田眼光独到,各联队的军旗均按他的指示留在了军营,所以第7师团虽然人差不多都变成尸体留在了诺门罕,但是原来的编制却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集结最顺利是第2飞行集团,还是天上跑得快,——这条路不缺水也没有泥。在集结命令下达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1日,嵯峨彻二中将率领集团总部便已经抵达了海拉尔机场,集团第7、9、12、15四个飞行旅团也先后到达,一时间海拉尔机场的停机坪上停满了日军的各型战机。

此时在诺门罕前线的日军兵力为4个步兵联队,即23师团64、71、72和第7师团的第26联队,外加第7师团第28联队的一个加强大队。大半个骑兵联队,就是在5月序幕战中被打残的东八百藏骑兵联队。两个坦克联队,即第1坦克师团的第3、4联队。两个炮兵联队,即独立野炮第1联队和第13联队。两个工兵联队,即工兵第23、24联队。一个汽车联队外加一个飞行师团。总计步兵36000人、坦克182辆、装甲车51辆、大炮112门、汽车400辆、飞机180架。可以说除了步兵,关东军的其他家底基本上都在这里了。

一时间诺门罕前线大军云集,中将、少将要数过来得用上脚趾头。按日军的传统,一个战区内如果出现同等军衔的情况,则以授衔早的为主官。在这里小松原道太郎中将资格最老,加上他的第23师团是作战主力,前敌总指挥一职便非他莫属。不但因为有驻苏使馆武官的经历,小松原还曾经根据苏军的战术特点写过一本叫《如何与苏军作战》的册子,被参谋本部专门加印并秘密下发到关东军各部队。可以说让他当总指挥也算实至名归。

一个师团长能指挥近一个军的兵力,还有飞机、火炮和坦克助阵,小松原不由得意气风发,奔向新时代。他估计,不,他确信他小松原的名字将被写入大日本帝国的历史乃至世界军事史而被无数后人所传颂。估计小松原此时的心情跟打平安县城的李云龙差不了多少。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小松原此时的感受,那简直就是“舒服他娘哭半夜——舒服死了”!

指挥部里竟然还有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原来此时日本正寻求与这两国结成军事结盟,大家都认为这场战役日军必胜无疑,很有必要让未来的同伴来领略一下,看看大日本帝国陆军是如何打的老毛子哭爹喊娘的,于是主动邀请两国派出军事观察团现场观摩、学习。

太平洋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1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梅煮酒197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太平洋战争第1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