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要说老酒小时候(那时候应该叫小酒)也曾经是个志向远大之人,自幼就对那各种“家”无比崇拜,并励志将来成为那样的人物。正如当下那句流行的名言,“小时候总是为了将来上‘清华’还是上‘北大’而纠结,长大后才知道这种纠结根本不存在”。老酒后来逐渐明白,那些“家”并不是像我这样的愚鲁之人说当就能当的,也就彻底断了那些念想。可不管是政治家、数学家、文学家还是化学家,咱至少还能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屠呦呦阿姨研究的青蒿素虽然不懂也大致知道是干啥用的,对他们咱除了崇敬之外还是崇敬。可还有一种少而又少的“家”咱至今仍然懵懂并敬而远之,——因为根本不知道人家在干什么,这类人叫做思想家。

就在日俄战争激战正酣的1904年,所有日本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前方战线。在位于日本东京上野的帝国图书馆,每天都会有一个行色匆匆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殚精竭虑地苦苦研读,风雨无阻。这个年轻人就是当时年仅21岁的北一辉。

艺术家不分国界,思想家不论年龄。仅仅两年之后,也就是23岁那年,北一辉的重要著作《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成书并自费出版。在书中北一辉指出,日本必须通过“土地和生产机构的公有及其公共经营”,来实现“共产制度”或“社会的共产制”,这项任务的实现者是“下层阶级”,要通过天皇的“协治”来完成这次“社会主义大革命”。这本书从社会主义的立场否定了以天皇主权说为中心的“国体论”,因此虽然是自费出版也很快被政府禁止发行,北一辉本人在日本也被全面封杀。

要说这个北一辉跟中国也的确有着不解之缘。在日本郁郁不得志的北一辉随后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开始了他投身中国革命十三年的生涯。为此他甚至写了一本叫《中国革命外史》的书,并把他的名字由原来的北辉次郎正式改为了大家熟知的北一辉。1911年他应宋教仁之邀参与辛亥革命,频繁活动于上海、武昌和南京等地,随后的北一辉长期定居上海。由于有了这一段特殊的经历,北一辉和不少国民党元老都建立了很深的友谊。除了宋教仁,辛亥元老谭人凤的儿子曾被北一辉收为养子,改名为北大辉。此外国民党元老张群等人与北一辉也都有很多的交往。“二二六”事变之后北一辉被处死,张群就曾亲自为其墓碑题字。

令人不解的是北一辉对孙中山的所作所为却大加批判。在他看来,孙中山是一个完全西化的中国人,无论行事和思考都是西方的模式,孙中山并没有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去开展革命事业,而是要把西方民主理念通过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实行。因此北一辉把中国革命的希望放在黄兴、宋教仁等人身上。他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之后能稳定中国局面的人并非孙中山,而是黄兴和宋教仁。1913年宋教仁被刺,义愤填膺的北一辉自组调查团意图调查宋教仁被刺之真相,未果。后来由于不择手段筹集经费等原因被日本驻上海领事馆以敲诈钱财的罪名勒令回国。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参与中国革命被袁世凯的北洋政府驱逐出境三年。

三年驱逐期满之后,一心向往革命的北一辉再次来到中国。但是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恶化,中国民众的反日情绪也不断高涨,自思再无为中国革命効力之处的北一辉无奈开始逐渐将注意力转回日本。

在上海,北一辉撰写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巨著《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在这本书中,北一辉主张从下层社会起、以武力革命方式对日本进行改造。他提出“革命”不能依靠工人阶级,而必须依靠军人,并生拉硬扯地将日本军人说成是“有兵卒素质之工人”,倡导由最有组织、最有战斗力的军人作为改造国家的骨干力量,由此在国家主义与军国主义之间搭起了一条“绿色通道”。作为日本最著名的军国主义理论家,北一辉崇尚暴力和鼓吹战争万能,宣扬国土狭小的国家对外扩张是合理而且必须的,极力为日本的侵略政策制造理论根据。他还宣称,日本应当打败英、美、俄、中等国,缔造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他的理论后来逐渐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纲领性文献。

在《大纲》中北一辉还提出,改造日本的核心就是铲除大财阀、大地主、大官僚,在天皇的号召下,通过军人实施政变推翻现有政权。北一辉还设计了改造行动的具体措施:发动天皇大权在全国实行戒严令,三年停止宪法并解散国会,在政变的基础上对社会进行全面改造。经济方面限制私有财产数量,个人私有财产不得超过三百万日元,超过部分无偿交给国家。同时他认为,国家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结果对于无视人类共存天道的他国具有开战的权利。日本国土狭小,资源枯竭,只能走对外扩张道路。此时一贯支持中国革命的北一辉思想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他提出“中国是日本实现振兴的天然基地”。

1926年北一辉又撰写了《维新革命论》一书。——看人家写本书跟喝凉水似的,咱发个破帖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差距呀!在该书中北一辉提出:从明治维新的历史可以看出,维新的成功不取决于戊辰战争而是由颇频的暗杀所决定。古今一切的革命依靠军队运动是历史的通则,革命是青年的事业,是极少数者与极少数者的斗争。这样北一辉就补充了在《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中没有涉及到的“维新”政变到底由谁来完成的问题,那就是青年军官。

北一辉的一系列理论在日本青年军官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信奉北一辉学说的青年军官也就开始慢慢团结在北一辉周围的,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这就是后来日本陆军重要派别“皇道派”的基础。他么大部分是中下层的军官甚至士兵,北一辉可以说是“皇道派”的教父或精神领袖。

太平洋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青梅煮酒197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太平洋战争第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