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新君宋仁宗继位(刘太后秉政),数位在朝大臣联手,把寇准贬为雷州司户参军,不久,又贬衡州司马,反正是哪远哪热哪里路不好走,就把老寇往哪里贬.瘴气蒸腾,暑气侵袭,犯官又不能坐轿遮阳,只得骑马颠簸,果然没多久寇准就病死.时年六十三.十一年后,老寇才被"平反",恢复太子太傅之衔,谥"忠愍",赠莱国公.寇准为人,"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其)家未尝燃油灯,虽庖宴所在,必燃巨烛",所以,从老寇身上仍可见魏晋名士的影子,根本不似近世的评书艺人塑造的那种"好干部"形象.这位寇老本性豪侈,浪费成性,一点也不财迷.

史鉴不远.五代之时,后唐末帝李从珂亲往怀州与契丹交战,大败后归而自焚;后晋末帝石重贵亲征契丹于相州,诸将内叛而被俘,这两个例子,估计都是让宋真宗产生"孤注"遐想的最近的例子.寇准在澶州北城,饮博自若,大似当年淝水之战前的东晋宰相谢安.仔细推想,寇准心中胜算,比起谢安还要多出数分,所以他能安然不惊.契丹当年灭李从珂,是因为有"儿皇帝"石敬瑭那个内鬼.契丹生俘石重贵,也是后晋大将赵廷寿等人卖主求荣.事易时移,辽圣宗时的契丹人,实力已大非昔比,加上耶律休哥那样的能将已经作古,上下安于怡嬉,其实契丹人当时的主要的想法就是以战迫和索要钱帛东西,并无决胜的斗志.此外,宋真宗亲征,"六军之士,欢呼震野",恃此宋军斗志,寇准当然就深知胜算在握,王钦若讲他是拿皇帝当"孤注",确实是冤枉他.

寇准乃"真宰相",有才有度,但其所作词却清丽柔美,意境纤丽,大不似其人风格,现录其两首:

《江南春》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

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

蘋满汀洲人未归.

《踏莎行春暮》

春色将阑,

莺声渐老,

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

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 离情杳杳,

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

长空暗淡连芳草.

泰山封禅

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人不是坏人,但确实讲,他除了"澶渊之盟"之外也没做过太多好事.后人一想到他,只有两件事情让人"惦记",一是澶渊之盟,一是"天书封祀".

"澶渊之盟"虽是"城下之盟",仔细推之,利大于弊,对于特别爱面子的中原汉族统 治者,也不是特别过不去或者丢脸的事情,偏偏王钦若小人,为了排挤陷害寇准,硬把"澶渊之盟"说成是件耻辱不堪的事情,不仅让宋真宗为此郁郁寡欢,吃不香,睡不着,天天与自己较劲,越想越闷,总觉要再办成一件漂亮事冲淡"澶渊之盟"带来的心中阴影.

从性格上讲,宋真宗属于那种感性化的君王.从智商上讲,宋真宗更是中上之君.正因如此,宋真宗心中一有疙瘩,还就真难解开.郁郁寡欢之间,宋真宗就问王钦若:"我现在该怎么办?"

王钦若善揣人意,知道宋真宗心中厌战畏战搅成一团,便先用话来激:"陛下您如果能再亲自带兵北伐,攻取幽燕之地,肯定能洗刷澶渊之盟的城下之耻!"

宋真宗更不高兴,心想他妈的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有这魄力,当时我就不与契丹讲和了.这些"心里话"还不好直接和臣下说,宋真宗便敷衍:"河北百姓,刚刚喘口气,我不忍心再起战事把他们陷于死地.爱卿你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让我能扬威吐气的事?"

王钦若摸着自己脖子上的肉瘤,故作沉吟状,良久,他回答说:"陛下如果不用兵,就只能做出一项大功业,恃此镇服四海,夸示夷狄."

"什么能是大功业呢?"宋真宗问.

王钦若出主意:"封禅,这就是大功业……但是,要封禅,必须得在有天降神瑞的前提下才可以施行……"老王边自言自语边"恍然大悟":"呵,对了,天降神瑞,哪有那么巧的事,前代帝王不过皆是以人工制造祥瑞罢了,古代贤君也是以人神道设教,借上天的名义干大事情啊."

宋真宗一个劲儿点头.如此容易的"大功业",不得不令人怦然心动.恰巧,前几日刚刚有个汀州黥卒(类似劳改兵士)名叫王捷的,自称在南康山路上遇见一个姓赵的神道,授给他一个"小鐶神剑".据王捷讲,那个道人就是天上的"司命真君".此事由宦者刘承珪上报宋真宗,马上赐王捷名王中正.当月,"司命真君"又在王捷家显灵,自称是赵家先祖.王钦若恰当其时提出"封禅"之事,估计也是善揣上意,知道宋真宗要找心里寄托,马上借题发挥,皇帝一高兴,他自己自然会因此加官进爵.宋真宗脸上笑言荡开,显然开心不已.但是,他还有顾虑,就问王钦若:"宰相王旦万一不同意怎么办?"

王钦若拍胸脯:"我转告他,说道是陛下您的本意,他应该听话."果然,王旦得知是皇帝要搞"造神运动",也不好明确表示反对,对王钦若支支吾吾,勉强表示同意宋真宗还是心里不踏实.过了几天,他晚上到秘阁(皇家图书馆)闲逛,遇见值班的大臣杜镐,便忽然问:"爱卿你知识渊博,学富五车,古代天降《河图》、《洛书》的事情,确有其事吗?"杜镐乃一老儒生,不知道宋真宗话外的意思,他也就事论事,回答说:"那些都是古代君王以神道设教罢了,应该不是真有其事."如此之说,恰与先前王钦若之言偶然相合,"帝由此意决".既然古代圣君都这么干,我依样画瓢应该不会出岔.宋真宗想.

他回宫后,不顾天色已晚,马上派人召宰相王旦入宫相饮极欢,临别,宋真宗又亲执一把黄金壶,对王旦说:"此酒味道极美,您回家后与妻儿老小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府,打开酒壶一看,里面满满一壶大粒珍珠.王宰相明白人,知道皇帝以此买自己不说"不","自是不复持异,天书、封禅之事始作."

转眼到了明年,是为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朝的年号很好玩,基本上就是一个年号就是那一时期皇帝的所思所想以及国家大事的浓缩.大正月,宋真宗就把宰相王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一帮臣子叫到崇政殿,煞有介事地说:"朕在寝殿睡觉,帘幕府帐皆是厚厚的青色织锦,基本上不透光.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阴历),半夜时分,朕刚要入眠,忽然卧室满堂皆亮,我大吃一惊,仔细观瞧,见到一个神人忽然出现,此人星冠絳袍,对我说:‘下个月三号,应在正殿建一个月的黄箓道场,到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也是老三篇),勿泄天机!’朕悚然,起身正要答话,神人忽然消失,我马上用笔把此事记了下来.十二月一日,朕疏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整整一个月恭敬等待,惟恐错过神遇.真巧,皇城司上奏说,左承天门屋南角,有一条黄帛挂在鸱吻尖上.朕马上遣人去看,是二丈多长的黄帛,捆扎一物,恰似书卷形状,缄封处隐隐有文字,我估计,这可能就是梦中神人所讲的‘天书’吧."

看见真宗皇帝这个"主角"演员讲了这么多"台词",王旦等人知趣,马上跪贺:"陛下至诚,感动上天,果然有祥瑞出现",于是,"皆再拜称万岁",然后,为了更加"入戏",王旦还依据事先准备好的"台词",说:"天书启封前,应屏去左右旁人."真宗皇帝摇头:"说不定天书内容是上天示警,诫告朕施政有缺失,朕岂敢隐瞒呢,还是众大臣一起敬观."

于是,各演员各就各位,宋真宗本人也步行至承天门,"焚香望拜",两个太监身手敏捷,窜上梯子捧下"天书"(估计就是这些人放置的,熟门熟路,)然后王旦跪奉,真宗"再拜受书",转悠半天,才命陈尧叟启封.这"天书"还真有字在上面,"词类《尚书?洪范》、《道德经》",字古意明:"赵兴命,兴于宋.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甭说,如果"世七百",仅作"七百年"讲,南北宋加起来一天当两天算,还差不多这个数.待众臣大眼小眼都瞧清楚了,"天书"封藏于"金匮"之中,君臣又再大肆庆贺了一番, 并改承天门为"承天祥符门",依此正式改元.

"大戏"开始,再不能停.以兖州"父老"吕良为代表,有一千二百八十七人"诣阙"请愿,要求皇帝封禅.看见这些"群众演员"很卖力,真宗皇帝亲自接见,假模假样地推让:"封禅大事,历代罕行,难徇所请.""父老"演员们一万个"不答应","国家受命立国五十年,已致太平,天降祥符,天人感动,应封禅以报天地."对答之后,"诏赐缗帛遣之",群众演员们欢天喜地,拿着赏物跳踊而去.很快,兖州及各路进士孔谓等八百四十人"诣阙请封禅",当了好久"分会场"指挥后,兖州知州"又率官属抗表以请."最后,宰相王旦率文武百官、诸军将校、州且官吏、蕃夷等"全国各族人民"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人"诣东上閤门,凡五上表,请封禅".这么大的"集会",组织起来肯定费了不少劲,集体请愿死活"要求"真宗皇帝封禅.

锦上添花,天书喜讯又传来,内廷功德阁又降"天书".于是,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一日(阴历),宋真宗下诏当年十月要去泰山封禅,并命王旦、王钦若等人为主要的大礼使.虽迷狂如此,宋真宗本性不是坏人,还真怕"封禅"这一形象工程太费钱,便问时任权三司使(代理财务部长)的丁谓,是否此行要超出本年度"预算".丁谓大奸之人,专以媚上为已任,马上"义正言辞"地回禀:"以为臣计之,绰绰有余,不必耽心费用问题."真宗皇帝闻言大喜.

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第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