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自岐沟关大战后,宋军从进攻转为守势.辽军后来又不断兴兵,或大或小,侵扰宋境.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辽圣宗又亲征,连下数城,幸亏宋将李继隆等人在唐河(今河北定州)附近击败了辽军,遏止了辽军的攻势.端拱二年七月,宋将尹继伦率千余骑奇袭耶律休哥数万辽军,当时,耶律休哥本人正吃早餐,慌忙弃箸而走,手臂被宋兵砍了一大刀,几乎断掉整条胳膊.此次大败,辽军死伤惨重,"自是数年不大举南下."由于尹继伦是个黑脸膛汉子,辽兵相戒道:"当避黑面大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辽军又攻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均未得手,损兵折将.

宋太宗末年,西夏扰边,四川李顺乱起,所以宋朝无暇再与辽朝发生大规模战事,并曾派使臣向辽朝表示要恢复从前"友好关系",辽朝不报.公元997年,宋太宗病死,死因正是高梁河之役的箭伤复发,引发内脏感染而致.

宋太宗伐辽失败的原因,无地利人和,诸种因素,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幽蓟之地,确实应该收取,何者,燕地不收,河北不固;河北不固,河南可危,山河险关陷于敌国,攻取无成,只能怪宋太宗时运皆太差.此外,正是由于宋朝君王对武将极其猜忌,使得大将们胜则自危,避功避权,畏首畏尾,如此将师,在关键时刻自然是想得过多,不可能集中全力去拼杀.另外一个原因,也在于宋太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方针的弊端宋军与南兵交战,得胜太过容易,其志精,其情逸,忽然与北方辽朝魁梧的马上骑兵相遇,乍败乍胜,很容易气沮意沉,丧失必胜之气.打仗就是靠"气","气者,非可教而使振者也",无知无畏无惧的"方新"之气,才是取胜关键,这些对于连年经历战阵的宋军将士来讲,尤其缺乏.宋代战争失败后,对宋朝最大的打击还是心理上的,即举国上下患了一种"恐辽症",此种心态,和足球场上的"恐韩症"差不多,本来能赢的仗,最后关键时刻也会因心理方面的懦弱而莫名其妙地输掉.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这首政治"吹捧"词,名为《喜迁莺?真宗幸澶渊》,作者为北宋末的名臣李纲,后人议 论,有什么"议论性与叙事性有机结合"、"词意境界雄奇"等等,也皆是见人下菜碟,拍前人马屁.从艺术角度讲,这首词作平平,大话连篇,百分百歌功颂德之作.倒是其间流露的作者对当年寇准力谏真宋亲征的羡慕之情,这一点,还有可称道.

古代诗人词客,如描写个人境遇,如怀古念旧,如发泄牢骚,皆出于真情实感,词藻铺陈,为情生文.倘若涉及政局,言及"本朝",少不了饰美溢彩,旋粉涂金.我们现在回顾当年"澶渊之盟",没见有什么"虏情慑",倒是真宗皇帝心虚得不行,更甭提"箭发狄酋难保"了,契丹强悍,马强人壮,萧太后、辽圣宗母子二人亲跨骏马,人如金刚马如龙,皆一时人杰,这对辽朝母子,真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聪明英悟之主登上龙椅后的宋真宗

宋真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其母为元德李皇后,本名叫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又改名赵元侃,至道元年被立为皇太子后,改名赵恒.宋真宗幼年时即与一般孩子不同,姿表英特,气质不凡,与诸位同辈的小王子嬉戏时,总爱排兵布阵指挥"战斗",并常自称"元师".宋太祖赵匡胤很喜欢这位侄子,养育于自己的皇宫之中.五、六岁时,宋真宗有一次去万岁殿玩,大模大样一步一个台阶,直接就朝龙榻走上去,安然端坐.阶旁沿列布满宫廷禁卫,大家暗地好笑.宋太祖刚升朝,见小侄子坐在自己的宝座上玩,象模象样,便笑问道:"天子好当吗?"小孩子眨眨眼,回答道:"作天子全由天命".宋太祖"大奇之",叹赏良久.

后来,赵光义继位.在皇储位上,赵恒尊礼儒臣,每见李至等文臣,"必先拜,迎送降阶及门".他还留心狱讼,"载决轻重,靡不称惬,故京狱屡空,太宗屡诏褒美."可见,赵恒完全是个青年才干,勤恪修谨,躬亲政事.

宋太宗弥留之际,太监王继恩(时任宣政使)差点又搞宫廷政变.早在建皇储之前,王继恩的亲信潘阆就劝说:"寿王(赵恒当时封寿王)自认为当立为皇太子,事成,他也不会感激我们;如果皇帝(太宗)与大臣谋议太子,应该推荐本来不当立的皇子上去,那样的话,新君继位,肯定感恩我们的拥戴之功."王继恩不停点头称是.此后,他不停在宋太宗面前说赵恒坏话,几乎使这位寿王得立太子一事泡汤.后来,正由寇准等大臣力保,赵恒才得立为储君.(王公公的心腹潘阆,人品虽坏,却是宋朝有名的大词人.他的《忆余杭?之五》可谓脍灸人口:"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词意"辽阔",艺术水平极高.)

眼看宋太宗处于咽气阶段,王继恩与时任参知政事的李昌龄等几个人想谋立楚王赵元佐.幸亏宰相吕端入宫问疾,眼看宋太宗快不行了,皇太子赵恒仍不见人影,心知此情可疑,忙在象牙笏板上写"大渐"二字,让手下人急赴至太子宫,催促赵恒马上入皇宫"侍疾".看见御床上的宋太宗断气,王继恩在内宫与当时的太宗李皇后(明德皇后)商量,然后他自己亲自到中书省召宰相吕端,要与吕宰相一起商议新帝之事.吕端早就知悉王继恩的阴谋,就假装亲热,骗王继恩说中书省的秘室中已经有太宗在世时写的立储密诏原本.王大太监不疑,拈起大脚就迈进了小黑屋.咣珰一声,吕端用一柄大锁把门紧紧锁住,任凭王公公在里面拍门叫骂哀求威胁.吕端立刻入内廷,入见明德李皇后.这位李皇后不是元德李皇后.元德李后是宋真宗与楚王赵元佐的生母,太宗时元德皇后的位号只是一般的夫人,此妇人命苦,早死,时年才三十四岁.赵恒的嫡母明德李皇后人品其实也不差,"菾谨庄肃,抚育诸子及嫔御甚厚,"但惑于王继恩公公之说,认为太宗崩逝后应该立比真宗年长的楚王赵元佐.所以,看见吕端,李皇后说:"宫车晏驾(皇帝死亡),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奈何?"

吕端正色道:"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岂容再有异议!"意思是讲,赵恒皇储名位已正,不可能再妄论拥立别的王子.

明德李皇后"默然".妇人无主心骨,先前出坏主意的王公公又不知去向,李皇后自然听吕宰相的意见.

于是,太子赵恒得以柩前继位,是为宋真宗.仪式之上,吕端仍旧不放心,立于殿下不拜,命宫卫卷起御前的珠帘,"升殿审视",确认龙座上确是皇太子本人后,他才降阶,"率群臣呼万岁".这位吕端,就是日后被毛主席赞不绝口的"大事不糊涂"的那位爷.

宋真宗新帝继位,大行封赏,并追复先前被父亲宋太宗贬死的皇叔赵廷美的秦王爵位,追赠自杀的堂兄赵德昭为太傅,追赠被太宗毒死的小堂兄赵德芳为太保.凡此种种,皆可见出宋真宗的人品比起其父宋太宗要仁恕得多.当然,太监王继恩不能轻饶,宋真宗下令对其抄家,搜出不少王公公从蜀地私运回来的先前后蜀小朝廷中的"僭侈之物",但也只是把这位太监流放均州.换了别的强势记仇的帝君,估计怎么也得灭这位公公三族.

继位之后,宋真宗极其勤政."帝自继位,每旦前御殿,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审刑院及请对官以次奏事,至辰后还宫进食,少时复出,御后殿视诸司事,或校阅军士武艺,日中而罢;夜则召仁厚儒臣询问得失,或至夜分还宫,率以为常."

每见吕端等大臣,宋真宗"必肃然拱揖,不以名呼".吕端是个大胖子,为了便于老宰相宫中行走,宋真宗命人把竣阶搭上专用木板,专门为宰相建成"特殊通道".由此数件小 事,可以想见真宗的谦恭和厚道.扬州知州王禹偁上书言事,希望朝廷谨防边、裁冗兵、精选举、汰僧尼、远小人,宋真宗览奏大喜,立召王知州还朝为官.当然,求贤若渴之际,良莠不分,有才少德的奸侫小人王钦若也被召入朝廷,主掌粮税财物.

咸平二年十月(公元999年),辽圣宗与萧太后等人至幽州,以圣宗之弟梁王耶律隆庆为先锋,南伐宋朝.途中,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病死,此人多年征战,功名仅在耶律休哥之下.萧太后大恸,亲自临哀,并让老相好韩德让兼知北院枢密使事.由此,韩德让就成为辽国第二人(萧太后第一、韩德让第二、辽圣宗第三).

辽朝伐丧,宋朝君臣都很愤怒,大臣柳开恳切上言,请示宋真宋亲征:"圣驾若过河北,契丹自当引退.四方无畏不服,正在此举矣!"新帝气锐,宋真宗果真亲自师军,御营在中,前后大军护卫,车驾浩浩荡荡,直奔大名府.

辽朝此次南伐,见好就收,大掠淄、齐而去.宋将范廷召本来损兵折将,见辽军自还,赶忙飞表上奏,"言大破契丹于莫州,夺还所掠老幼鞍马兵仗无算."宋真宗不知情,以为自己御驾亲征出奇效,把辽军吓走,马上吟《喜捷诗》,"群臣称贺".没高兴多久,宋真宗刚从大名府起驾还师,就有蜀地王均造反的消息传来.

咸平四年冬,辽圣宗又率军南伐.此次辽军运气差,长城口之战,宋将王显奏率军与辽军激战,一战大胜,杀辽军二万多人,生擒辽朝大将铁林.

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第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