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心理诸葛15

鲁肃和诸葛亮一起动身,乘舟前往东吴。

路上,鲁肃猛然警醒,心想:“诸葛亮是个能言善辩之士,这次我带他去江东,要是惹出什么是非来,岂不是要归罪于我?”鲁肃颇有些后悔自己带着诸葛亮回江东了。

这也从反面说明了诸葛亮要刘备故弄玄虚、抬高自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鲁肃刚一上路就开始后悔,若非前番的“不情愿卖家”策略的充分铺垫,说不定鲁肃根本就不会提出要请诸葛亮同去江东。

鲁肃寻思半响,终于鼓起勇气,对诸葛亮说:“先生这次去见吴侯,一定不要讲曹操兵多将广。如果吴侯问你曹操是否要下江南,你只推说不知。”

诸葛亮微微一笑,鲁肃的小算盘他看得一清二楚,心想:“请神容易送神难。你既已决定请我去江东,那要我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我的目的不达到,是决不会回来的。”口中却含糊说道:“子敬无须叮咛,我心里有数,到时自有应答之语。”

鲁肃放心不下,叮嘱再三。诸葛亮只是含笑,不置可否。鲁肃此时已经起意,不让诸葛亮去见孙权了。

到了江东,鲁肃将诸葛亮安置在驿馆中,自己则整束衣冠,来见孙权。

孙权正聚集文武,在大厅上议事,听说鲁肃赶回,立即将他召入。

原来,曹操的檄文已于昨日送到。孙权将檄文给鲁肃细观,只见上面写着:

“操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相见再期,宜早回报。”

曹操的檄文,透露出来浓重的威胁恐吓之意,让孙权及所有江东之人内心波澜激荡。

鲁肃急问孙权意下如何?孙权迟疑道:“未有定论。”

鲁肃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但张昭却站出来说:“曹操乃虎豹之人。现有率百万大军,打着天子的旗号,所向披靡。现在我们所能借力的只有长江天险。而曹操攻克荆州后,荆州水军的精锐已经全部落入他的手中。这样,长江之天险他也能够利用,我们哪里还有什么优势呢?以我愚见,不如向他投降吧。”

张昭倒也不是毫无骨气的投降派,他的分析也是从双方实力对比的客观实际出发的,其出发点也是为了在这种情势下,最大可能地维护东吴和孙权的利益。张昭是谋士之首领,他这样一说,其他谋士纷纷附和赞同。

孙权当然知道张昭说的是实情,但却还是沉吟不下。为什么当组织内部已经出现压倒性的倾向意见,孙权却没有表示赞同呢?

孙权内心深处是想冒一冒险的。他的心情和此前诸葛亮的心理颇为相似。

特维尔斯基和卡尼曼在1981年的时候曾经做了一个实验。

在这个实验的第一部分,被试要从选项A和B中选出一个:

A:肯定会获得240美元

B:25%的概率获得1000美元,75%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同样,在实验的第二个部分,被试也要从选项C和D中选出一个:

C:肯定会输掉750美元

D:75%的概率输掉1000美元,25%的概率什么也不会输掉

特维尔斯基和卡尼曼发现,在第一部分中,人们更喜欢选择A,有84%的被试选择了这一个项。在第二部分,人们则更喜欢选择D,有73%的被试选择了这一项。

也就是说,当人们面临获利时,往往喜欢规避风险,倾向于得到比较固定的收益。而当人们面临损失时,人们则更喜欢冒冒风险,赌一把运气。

诸葛亮和孙权实际上都是面临着损失。诸葛亮的损失将会是他一贯精心营造的“光晕效应”。如果他不能想出办法,帮助刘备抵御住曹操,那么他就会声名扫地。所以,诸葛亮选择了冒险,单身来到东吴,希望说动孙权出兵,自己好从中渔利。而孙权的损失将是他父兄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如果直接向投降,那么就损失了全部家当。反之,如果冒险抵抗,说不定还有保全的可能性。

所以,孙权内心是倾向于赌一把,向曹操开战的。但是,曹操毕竟是太强大了。而更重要的是,孙权自接掌政权以来,几乎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争,毫无指挥重大战役的经验。这也让他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赌博倾向”。

现在,鲁肃从刘备处探听消息回来,孙权就急急想听他的意见。

前面已经说过,鲁肃的志向远大,绝非常人可比。“投降”两个字,根本不可能进入他的思维。但鲁肃也知道张昭势大,如果自己公开表示反对,恐怕会被他们一群人的唾沫星子淹没。而更坏的后果,则是,孙权会屈服于群体压力,而听不进自己的意见。

所以,鲁肃暂且忍住,直等到孙权去上厕所,才悄悄跟着后面。孙权领会了他的意图,就在屋檐下等他走过来,然后握着他的手,急切地问:“卿意下如何?”

人总是要经历成长的。谁能想到,这个日后神威凛凛的东吴大帝,这个时候却只是一个无助而孤独的孩子,他非常需要一点充满阳光的鼓励。

鲁肃给了孙权他想要的东西。

鲁肃说:“他们这些人,是存心要耽误将军你啊!要知道,所有的人都可以向曹操投降,却唯独将军你不能向曹操投降啊!”

鲁肃的这句话语出惊人,很有分量。孙权惊问其故。

鲁肃说:“像我鲁肃投降曹操,还是能够当个从事的官,还能乘着犊车,带着从人,交游士林。经年累月后,也许还能升迁至州郡的长官。将军你如果投降了曹操,最多不过封你一个侯,而你现在就已经是侯了。车不过一乘,马不过一匹,从人不过十人,哪里有你现在南面称孤逍遥自在呢?”

实际上,鲁肃还留着半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你不妨看看投降之后刘琮的悲惨命运就知道了”。

鲁肃的这番说话,采取了一种非常高明的说服策略,叫做“相反立场”策略。每个人都有自己立场,一般也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思考行事的。但是,如果你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争取自己的利益,就很难说服别人。反之,如果你从对方的立场出发(也即是你自己的相反立场),为对方的利益考量,就比较容易说服对方。

鲁肃的立场和利益应该和张昭等人大致相仿。投降曹操之后,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而鲁肃没有为了自己利益考虑,而是站在孙权的立场为他分析利弊得失,自然是深得孙权的认可。

孙权果然说出了心里话:“诸公的意见让我大失所望,唯独子敬你的想法和我一样啊。这真是上天把你赐给我的啊!”

但是,鲁肃的话虽然契合了孙权的内心,但还不足以让孙权立即下定决心,向曹操宣战。孙权就像一个心理严重缺钙的孩子,急需补钙以强身健心。可惜的是,鲁肃自己也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争,也缺乏经验。他只能抚慰孙权孤独的心灵,让他感到自己不是孤军作战,但却无法为孙权提供充足的“心理钙片”,让他奋起而战!

鲁肃知道,自己手中正有一瓶绝佳上好的“钙片”。他本来已经打定主意,不让这瓶“钙片”发挥作用了,但孙权的微妙心理却让他不得不拿了出来。因为,仅仅靠他自己,还没有这么大的说服力来说服孙权。

鲁肃手中的“钙片”正是诸葛亮。诸葛亮连续两次以少胜多,火烧曹兵,不但带给了他显赫的名声,也给了他勇敢面对曹操的无限勇气。而这种勇气,正是孙权最需要的“钙片”!

鲁肃知道,只有让诸葛亮来到孙权面前,轻描淡写地告诉他,曹操不过是纸老虎,不堪一击。不久前,我以几千人马,就击败了他十万大军。将军你还担心什么呢?只要诸葛亮这么一说,孙权的精气神立即就会上涨,就会毫无畏惧地直面大战。

事已到此,鲁肃不再隐瞒了,他对孙权说:“我这次去刘备那里探听情况,顺便带了一个人回来。这个人深知曹操虚实,主公不妨听听他的意见。”

孙权问:“这个人是谁?”

鲁肃答:“是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

诸葛亮的名字就能起到强心针的作用,孙权立即容光焕发,说:“好,今天天色已晚,明天我聚集文武,再来接见他!”

鲁肃告辞,立即去驿馆见诸葛亮,他想再郑重叮嘱诸葛亮一句,千万不要说曹操兵强马壮,以鼓足孙权的斗战勇气!

×××××××××××

心理学家感悟:经历乃人生之钙。

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陈禹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第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