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没了寒浇,寒浞的损失太大了,虽说他另一个儿子寒豷也是猛人,但跟浇没法比。此消彼长,少康已经有能力跟奸贼寒浞正面叫板了。

寒浞死了个能干的儿子,少康的儿子却长大成人,并且还特别能干,他就是予,也叫杼(念主)或者伫。《国语》对他盛赞有加,曰:“予能帅禹者也”。

予不仅仅是个帅才,还是个发明家,《世本》里说:“杼做甲”,杼用鞣制的兽皮做成护甲,可以有效地降低石矢、竹箭以及木制矛头的杀伤力,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个革命性的贡献,此后一直沿用数千年,即使有了金属之后,皮革护甲也未被铜、铁甲胄完全取代,因为金属甲胄制作成本高,又重,所以皮革与金属经常混搭在一起用。

寒浇被灭,下一个就是寒豷。对寒豷一战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少康复辟夏朝的“诺曼底战役”,指挥这场战役的就是予,《竹书》说:“伯子杼帅师灭戈”。当时寒豷拥军坚守其封国戈,无论夏军怎么叫阵他就是不出城应战,夏军一冲上来,守军一排箭雨或者石头、滚木甚至开水招呼过去,穿着革甲的夏军在攻城战里占不了什么便宜。那种箭是竹制的,竹子多的是,制作又简单,寒豷不担心武器不够用,石头、砖头、滚木啥的更是管够。他只要守住这个城,等他爹的援军来到,内外夹击,那时一定要把在城下耀武扬威的那个“通缉犯”的儿子予碎尸万段。

予和豷就这么僵持住了,谁也拿谁没辙。时间越长对夏军越不利,予看着豷在城头挥胳膊伸腿地向他挑衅,予只能干瞪眼。豷居高临下地望着夏军退守在一箭之遥不敢冲上来,得意洋洋地唱起来:“这一座城池,有我的故事。梦从这里开始,心在别处坚持!”他唱得实在太难听了,真的像猪喘气,予捂着耳朵走到队伍最后面,心里恨得直痒痒:这个混账有个猪一样的名字,猪一样的嗓子,可偏偏长了一副聪明的人脑子。(8.3)

予心里直犯愁,摆了好几个不同思想者的造型都不管用。后来他干脆仰面朝天地躺在草地上一动不动。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把他照得睁不开眼,他差点就快睡着了,直到一个卫士紧张地把他摇醒,卫士以为他主子突然死过去了。予一把揪住卫士的领子,一下子就把猝不及防的卫士摔倒了。

卫士吓坏了,以为予要发脾气。予侧身望着那个卫士,忽然大笑起来,卫士很紧张,一动不敢动。予起身把卫士从地上拉起来,说:“走,咱们去把那城墙上的那只猪宰掉!”

予让那个卫士把几位将军召集到他的皮帐来开会,会后大家各自散去去做安排。予跟自己的贴身侍卫们交代了自己的计划,那些猛男们闻言全傻眼了,他们哪里想得到如此细腻、惊险、刺激的招数,就是风险太大了。侍卫们知道主子的脾气,不敢多说什么。

寒豷刚啃了只羊腿,打着饱嗝正要去找一个妃子去谈谈心、缝缝衣裳啥的,突然有人来报,夏军攻城了,冲在最前面的就是予!

寒豷没太往心里去,但也没了找乐子的心情,抄起墙边兵器的殳。殳本来用于打击乐器,顶上带钩,后来演变成兵器,又叫杖或杵,长一丈二寸,木柄,头部由四片锋利的竹板合在一起,有棱无刃,谓之“积竹”。别小看这个绑在一起的竹片,其硬度足以刺穿人体。(8.4)

宋初徐铉在《说文注》里说:“积竹,谓削去白,取其青处合之,取其有力”,明代时积竹又叫“攒竹法”,更为通俗易懂,就是把竹子最结实的部位攒在一起。几根筷子合在一起尚且不易折断(电影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八路军政委做这种示范),何况“积竹”。殳是当时威力最大的作战武器,能使用这种兵器的力气都不小,力气越大,它的威力也越大,它是后来丈八蛇矛的前身。《说文》里说:“殳,以杖殊人也。”,清学者段玉裁解释了何为杖:“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那么“殊人”是什么意思?西汉初毛亨、毛苌兄弟在给《诗经》做注时说:“殳长丈二而无刃是也。殊,断也。”,厉害吧,殳可以把人打断。

寒豷拎着殳走向城楼时,心想:“要是予那王八羔子出现在城下就好了,老子非把他打成两截不可。”,寒豷只是想想而已,予王子之尊,怎么可能亲自攻城?

寒豷上了城头,眼前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真是想什么有什么,冲在队伍最前面的就是予!寒豷朝天举起殳,大喊:“射,射死他!”

寒豷忽然发现自己的叫喊似乎有神咒的力量,冲在最前面的夏军中箭一个个地倒下了,接着第二排又倒下了,然后……寒豷欣喜地发现予像个刺猬一样,晃了两晃三四晃也倒下,再也不动了。后面的夏军看见主帅没了,无心恋战,转身撒脚丫子就跑。喧闹的战场顿时鸦雀无声,城下躺着一具具沉默的尸体,寒豷也沉默了,但是心跳得很快:就这么着把“通缉犯”少康的儿子干死了?老子不费一兵一卒就赢了?(8.5)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小说在线阅读_第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卢江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第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